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晋末长剑 > 第十四章 伟力

第十四章 伟力

第十四章 伟力 (第1/2页)

高高的山岗之上,一面大旗迎风飞舞。
  
  旗杆不是很好看,好像是临时找了根树干削成的。
  
  旗面绣得也比较粗糙,一看就知道并非少府大家之手。
  
  但旗面上“大将军邵”四字却足以抚平一切。
  
  大旗之下,头裹黄巾的兵士无边无际,乱哄哄的。不过很快在各自军官的带领下,以千人为单位,分散开来扎营。
  
  随军携带的粮食不多,盖因绝大部分都留给在高阳、中山两地重建的壮丁健妇了。
  
  黄头军将士们掏出随身携带的肉脯,席地而坐,默默吃着。
  
  梁王在随从的簇拥下,策马巡视营地,所过之处,喧哗欢呼声不断。
  
  这些人,还远远谈不上军队,还得多练。
  
  巨鹿受灾区域主要在北部,即滹沱河南岸的下曲阳县。
  
  鄡(qiāo)县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很多乡里是滹沱河决口后形成的洪泛区。
  
  南边几个县没怎么受滹沱河影响,它们遭灾更多是因为雨下得太多了,河流全线涨水,尤其是广袤的大陆泽向外泛滥,淹没了许多农田、坞堡、庄园。
  
  但这个过程相对和缓,速度较慢,不像常山郡那样瞬间被太行山上冲下来的洪水、泥石流、树木摧毁。
  
  巨鹿各县洪水退去之后,百姓多已返乡。
  
  饥荒是存在的,死人也不少,甚至产生了大量流民,但就整体看来,巨鹿郡仍能勉强维持住秩序。
  
  陆泽镇将刘曷柱奉命驱赶着数万头牛羊北上,抵达了下曲阳,彼时邵勋正在一坞堡中做(要)客(粮)。
  
  也别觉得讨饭难看,这时候体制就这样。
  
  大晋朝查户口失败、占田令失败,太多失败了,从来就没有过正常的税收体系。
  
  这会又有接近二十年的战乱,收税更是无从谈起,邵勋都只能在陈、南顿、新蔡、汝南、梁以及梁国之外的襄城、洛南诸县正常收税,连汴梁所在的陈留郡都有点困难,难以建立起完备的财税体系。
  
  这就是要饭财政。
  
  没钱粮了就把官员派出去,一个郡一个郡谈,慢慢筹措。即以家族、坞堡、庄园为单位收税,而不是以户口为单位收税。
  
  这个活底层出身的官员干不了,只能靠士族子弟。
  
  巨鹿不在梁国境内,更无可能了。
  
  太守要钱的时候,给底下人打声招呼,扯皮一番,最终收个打过折的数量上来。
  
  此番赈灾,太守甄仁求爷爷告奶奶,才从南部三县几个大家族那里筹得十余万斛粮,勉强救活了一些人。
  
  太守管不了镇将刘曷柱,刺史也管不了,最后还是卢志出面,给了两万斛粮、一万只羊,救济灾民。
  
  邵勋来了后,刘曷柱终于大出血,赶了三四万头牛羊至下曲阳,就地宰杀。
  
  对此,邵勋还是很满意的。
  
  “陆泽也发大水了,你损失几何?”从坞堡内讨得两千斛粟米后,邵勋满意而归,路上问道。
  
  “死了四千多人。”刘曷柱叹道:“多为种地的镇民。”
  
  刘曷柱的陆泽镇非常大,横跨三郡交界之处,平乱之时又吸引了大量乌桓、匈奴、汉人百姓,现在计有八千家,四万余口人,和上白乞活军是一个等级的势力。
  
  刘曷柱说死的多是种地的镇民,对也不对。事实上陆泽镇现在全民种地,其中又有三分之二的人在种地之余放牧。
  
  随着人口增多,都快塞不下了。
  
  “还剩多少人?”
  
  “不足四万。”
  
  “该分家了。”邵勋说道:“再弄下去,陆泽镇迟早给这么多人、畜祸害完。”
  
  刘曷柱本能地不愿,但又觉得此事难以避免,毕竟现实困难摆在这里呢。
  
  “你的部众一分为二,一部分人去常山或中山吧。”邵勋说道:“暴水过后,那里一时半会不太好种地了,正合放牧。”
  
  刘曷柱叹息一声,道:“大王说什么,就是什么,末将遵命。”
  
  “我把常山郡之上曲阳、南行唐二县连带着西北部的山地全划给你,你看着安置。陆泽镇这边,能撤就撤,至少弄走三万人。”邵勋说道。
  
  “是。”刘曷柱应道。
  
  其实也不亏,梁王一下子划给他小半个常山,很慷慨了。
  
  同样是放牧,中原一亩地,抵草原十几亩。
  
  草原能活一万人的牧场,同样大小之下,中原能活十万人。
  
  “若明年还发大水呢?”刘曷柱忍不住问道。
  
  “农人不好走,你们还不好走吗?”邵勋反问道:“看见苗头就跑吧,我会关照冀州刘使君,准备干草、屋舍。”
  
  刘曷柱放心了。
  
  耕牧混合制农业,总比单纯种地或放牧好一些。地里的庄稼没法搬,牲畜却自己长脚。去了常山后,他得寻几个山头,储存干草,伐木建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