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轼在登州

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轼在登州

第三百三十三章 苏轼在登州 (第1/2页)

元祐元年正月丁巳(28)。
  
  保慈宫内。
  
  赵煦坐在两宫中间,把玩着手里的一封来自广西的上书,嘴角带着些微笑。
  
  这封上书来广西宜州溪侗司。
  
  乃是宜州下面的南丹州刺史莫世忍请求宜州溪侗司公事李安代为上奏的。
  
  上书内容很简单,莫世忍听说新君即位,请求入朝朝觐。
  
  南丹州莫家,是宜州地方上的溪侗首领。
  
  从宋初以来,便雄霸一方,世袭着南丹州的刺史一职,属于最古老的土司家族之一。
  
  而宜州,为邕州、宾州、柳州、观州等大宋军州包围,大概在现代的广西河池市、柳州市境内。
  
  南丹州则应该是河池市的南丹县。
  
  赵煦在现代,曾经去过当地。
  
  因为,当地有一个旅游特色——壮族民歌之乡!著名的刘三姐的故乡!
  
  而溪侗人,传说是山越之后,应该是后来的苗族、壮族、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所以,在文化上,莫家和侬家、梁家,以及交趾境内的杨家、刘家等都属于一个谱系。
  
  “六哥在想什么呢?”向太后看到赵煦出神的样子,忍不住问道。
  
  赵煦笑了笑,答道:“回禀母后,儿在想……这溪侗人家,是何模样……”
  
  他扬了扬手里的上书。
  
  向太后笑了笑,道:“六哥既然好奇,不如就让这莫世忍入京朝觐好了!”
  
  一个土司请求入京朝觐?
  
  可以答允,也可以拒绝。
  
  既然皇帝好奇,那就许他入京一趟吧。
  
  赵煦微笑着颔首。
  
  开始期待起莫世忍入京了。
  
  “莫世忍!”赵煦脑海里闪过了,那个在绍圣时代,曾经入京朝觐他的老土司的模样。
  
  赵煦对这个人印象很深。
  
  并不是因为,莫世忍的恭顺。
  
  而是因为莫世忍入觐时的请求——一个土司,入京朝觐,不求赐佛经经书,却求赐儒家经典!
  
  这实在是出乎当时的赵煦的意料。
  
  自然印象深刻!
  
  但也就仅此而已——毕竟,莫世忍只是遥远的广西的一个地方小土司而已。
  
  能允许他入朝拜谒天颜,已是皇恩浩荡。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莫家,已经是赵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自然有必要,将之诏入京城,亲自交代一些事情。
  
  “一家独大,可不是什么好事!”赵煦在心中说着。
  
  侬智会、侬德盛等人,必须要有人牵制。
  
  莫家就是最好的人选。
  
  这就是大小相制的化用:莫家若参与到未来的右江游戏中,作为外来者,他们就只能充当赵煦的眼睛、耳朵。
  
  这就是完美的监军!
  
  同时,莫家人,赵煦是信得过的。
  
  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现代看过,莫家在接下来的两百余年一直忠心耿耿的事情。
  
  也是因为莫家从大宋太祖时代,就已经是赵官家们在宜州的重要打手,协助宜州官府镇压当地少数民族的急先锋!
  
  莫世忍,更是有着可以竞选感动大宋土司奖的资格!
  
  其自熙宁初年,从宜州率部,杀回南丹州,杀死其兄长莫公账,夺取了南丹州后,哪怕没有得到汴京的册封,也无怨无悔,一直恭顺,同时每年还向汴京进贡白银一百两!
  
  同时,可能是因为曾经在宜州城、桂州城等地求学、生活过。
  
  所以,莫世忍知道文化的作用。
  
  于是将其儿孙全部送到宜州、桂州、柳州等地求学。
  
  根据现代的一些地方野史传说,黄庭坚被贬宜州时,就有莫家人在黄庭坚门下求学。
  
  本来,莫世忍不上书,赵煦都已经打算战争结束后,诏其入京。
  
  现在他既然主动上书请求入觐,赵煦自是求之不得。
  
  赵煦正盘算着,就听太皇太后忽然问道:“官家,天旱不雨,朝臣们请求老身、太后还有官家都择日去祈雨……官家怎么想的?”
  
  赵煦看向太皇太后道:“此中事,孙臣不懂,一切太母做主就好了!”
  
  赵煦若没有记错的话,这场旱灾差不多该到结束的时候了。
  
  但,这种反常的气候,会在未来继续出现。
  
  因为,这是全球性的小冰期。
  
  ……
  
  回到福宁殿。
  
  冯景就将一封实封状送到赵煦手中:“大家,通见司刚刚送来的宋押班上书!”
  
  赵煦点点头,看了看实封状上纹丝未动的火漆,也检查了一下其上宋用臣用着特殊印记做好的记号。
  
  于是,确认了这封上书在宋用臣交到马递手中以后就再没有人动过。
  
  这才拿着它,走回内寝,然后拆开火漆,将其中的上书取出来。
  
  赵煦低着头,细细的看完。
  
  然后笑了起来,抚掌而赞:“善!”
  
  “不愧是宋用臣!”
  
  这可是在赵煦的上上辈子,与李宪、石得一、刘惟简被旧党并指四凶的大貂铛。
  
  也是堤岸司、清汴司的创始人。
  
  更是都堂、崇文院还有武学、太学的建立者。
  
  既会搞工程管理,也擅长赚钱盈利。
  
  自然,他做事是很仔细也很认真的。
  
  赵煦交给他的任务,几乎是完美的完成了!
  
  从防汛到清淤到修路……
  
  数月时间,虽然花钱如流水,但赚钱速度也同样不赖。
  
  赵煦拨给他的百万钱帛,如今居然还有着五十多万贯铜钱和将近三十万匹绢布的余额!
  
  实在是了不起!
  
  不过,也确实花了好多钱!
  
  赵煦放下手里的奏疏,他知道的,如不这样玩,他从自己父亲封桩库里赐下的钱帛,早就该花的一干二净了。
  
  而且这样玩,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
  
  毕竟,这是英雄好汉们的自由选择。
  
  一切都是出于他们自身意志的选择。
  
  况且,赵煦可是给了他们出路的。
  
  无论北上熙河,还是南下广西,都是篮海!
  
  正该是英雄好汉们发挥他们才智勇气的地方!
  
  唯一可惜的是,现在没有燧发枪,他们只能靠着弓箭、长矛、大刀保卫他们的财产了。
  
  “三千一百余人选择了南下广西……”
  
  “一千五百余人,选择了北上熙河……”
  
  “还算可以!”
  
  赵煦说着。
  
  然后他仰起头,看向福宁殿的殿梁。
  
  “也不知道,未来的人们,如何看待今日这些南下的英雄好汉?”
  
  “会不会有人将他们的故事拍成电影……”
  
  赵煦说着,脑子里莫名的浮起了一些奇怪的电影标题。
  
  《交州往事》、《荒野大镖客》、《日落广源州》、《与狼共舞》……
  
  他赶紧摇了摇头,太荒诞了!
  
  ……
  
  登州。
  
  苏轼此刻正在登州的海边,巡视着一座在冬天,建立起来的码头。
  
  已经有渔民开始出海打鱼了。
  
  登州的近海海湾,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
  
  但,过去的人们,却很少出海打鱼,主要是因为海上危险,一旦遇到风暴,就会船毁人亡。
  
  其次,则是大多数百姓,根本购置不起渔船,更买不起在海中捕鱼的渔网。
  
  买得起人,则不可能吃的了出海的苦!
  
  直到苏轼到来。
  
  他在偶然间尝到了海鱼的鲜美后,就大力的开发起渔业来。
  
  去年七月,苏轼上任不久就从登州的宽剩钱里拿出了三千贯,用来建立了一个官营造船厂。
  
  这个船厂,主要生产小型近海渔船。
  
  然后,苏轼将生产的渔船、渔具,租给了那些自愿出海打鱼的渔民,并和他约定好,租金就用鱼获来抵偿。
  
  一般是四成的鱼获。
  
  同时,苏轼还亲自推广海鱼鱼干,到处送食谱。
  
  甚至还写了一首《水调歌头.重阳日食登州鱼》的词。
  
  在他的推广下,登州东坡鱼之名不胫而走。
  
  登州海鱼干不仅仅迅速出现在了登州士民的餐桌。
  
  还出现在了附近的莱州、密州、潍州等地。
  
  甚至就连汴京,也有商贾来登州收购。
  
  登州鱼干的名声,一炮打响。
  
  渔民们的鱼干,不再发愁销路。
  
  官府也赚到了许多的钱,去年虽然才打了几个月的鱼,但也赚到了一千多贯。
  
  预计今年就可以收回全部的投资!
  
  明年开始就全是盈利了!
  
  为此,京东路都转运使熊本,亲自来登州看过,称赞他的举措——便民利国,实社稷之善政。
  
  还打算表奏朝廷,为他请功,更要在整个京东路的沿海地区推广。
  
  但苏轼劝了下来。
  
  因为,他感觉起码得在登州推行三年,有足够经验,总结出制度,才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
  
  不然,恐怕就会害民了!
  
  苏轼骑着马,心满意足的绕着登州府城蓬莱外沿海的那几个渔船码头看了一遍。
  
  看着那些渔民,架着渔船,从一个个码头出海,然后满载而归。
  
  苏轼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不过,渔民们和他反应的问题,也让他有些忧心。
  
  很多人都说——明府,我等小民,出海捕鱼,常有伤寒之患,却苦无医药!
  
  这个事情,确实很难办!
  
  渔民本就穷苦,请不起医生,也看不起病,吃不起药。
  
  何况,他们还住在海边,就算有钱,一旦有了急病,也难以请到医生!
  
  “吾定可以想到办法的!”苏轼说着。
  
  忽然,他脑子里灵光一现,想起了偶像范仲淹在家乡创办的义庄、义学和义田。
  
  “为何吾就不能在这登州,效范文正公故事,以官府之钱,创办一个义医院?”
  
  “这义医院,有些拗口……”
  
  “不如,就以养生民,济贫苦为名,号养济院!”
  
  苏轼顿时浑身一个机灵,再也坐不住了。
  
  他当即打马,带着随从官吏们,急匆匆的回到府衙。
  
  进了府衙大堂,苏轼正准备召集他的幕僚、佐吏和登州上下官员,一起商议这个事情。
  
  他的爱妾朝云,就来到他面前,低声道:“官人,汴京城来了天使,言是有官家手诏……”
  
  苏轼楞了一下:“天使?官家手诏?”
  
  朝云点点头。
  
  苏轼只能先去府衙后宅之中,见了那位从汴京而来的天使,并从后者手中,接过了天子手诏。
  
  苏轼拿着手诏,看一遍。
  
  确认确实是当朝天子的笔迹,然后他就看着内容,有些发呆。
  
  “官家给登州拨钱五千贯,命我营造码头,并查清楚登州海岸的礁石,理清航线?”
  
  苏轼喃喃自语着。
  
  然后,他脑子里一道闪电划过。
  
  “市舶司!”
  
  “登州有可能开市舶司!”
  
  于是,一切豁然开朗。
  
  市舶司,那是日进斗金的好机构!
  
  迄今,大宋只有广州、杭州有市舶司。
  
  然后,还有泉州这个即将开港的市舶司。
  
  若登州也能有一个市舶司……
  
  苏轼的呼吸开始急促。
  
  他仿佛看到了海外商贾接踵而来,登州市场繁荣昌盛的景象。
  
  登州是可以承接来自高丽、北虏、日本的商贾的!
  
  同时,苏轼也知道,养济院需要的钱帛,可以找谁要了?
  
  登州的形势户们!
  
  于是,苏轼在送走使者后,就命爱妾朝云磨墨。
  
  他提笔开始给登州境内的形势户、士绅人家写信,请他们三日后至府衙相商。
  
  苏轼的邀请,自然不会有人拒绝——谁能拒绝一位天下知名的文豪名士的邀请?
  
  于是,在宴会当天整个登州的士绅,齐聚登州府衙。
  
  隔日,登州传出消息。
  
  在登州知府苏公之恳求下,登州大户数十家,愿共捐黄金五百两,钱三千贯,于登州城及各码头附近,兴建养济院,以平价售卖医药,并收容孤寡穷苦之病人。
  
  同时,登州开始全面动员。
  
  渔民们有了新任务,他们开始探查海岸线,并向官府报告礁石、暗流以及天气情况。
  
  而登州的士绅形势户们,则带着人,沿着登州海岸,寻找一个水深、地势平坦,可以营造海港的地方。
  
  登州的官吏们则开始翻找起各种文牍,寻找过去的记录。
  
  整个登州,都开始为了市舶司而疯狂。
  
  没办法!
  
  在大宋,民风一向如此:一切向钱看!
  
  为了赚钱,天下的英雄好汉,都汇聚登州、莱州,风餐露宿,寻找黄金。
  
  为了赚钱,河北与辽国接壤的地区,每天都有人冒着掉脑袋以及被辽国人黑吃黑的风险,背着铜钱去对面购物,赚一个差价。
  
  为了赚钱,西北沿边的弓箭手,甚至可以在晚上悄咪咪的摸过边境,将铁器、铜器卖给那些白天和自己打生打死的党项人。
  
  便是在朝堂之上,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们,除了少数几人,其他谁家不是有着亲戚、下人经商?
  
  而市舶司,已经被证明是大宋最赚钱的机构!
  
  ……
  
  元祐元年正月戊午(29)。
  
  诏命天下诸路经略司、转运使司、提刑司、常平司等,查访辖区老迈县尉、巡检,考核其任职政绩,或予以转官,或予以奏差。
  
  美其名曰:恩泽吏员。
  
  其实却是要淘汰掉那些老的都快老年痴呆的官吏。
  
  给他们一个官身,让他们不要占着茅坑不动。
  
  没办法!
  
  现在大宋的政治环境下,这些胥吏出身的县尉、巡检,哪怕老的都已经痴呆了,也没有人敢让他们致仕——万一这个老头有个叫蔡确的儿子,那可如何是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