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六十七章 寿宴(3)

第五百六十七章 寿宴(3)

第五百六十七章 寿宴(3) (第2/2页)

但也都是很坚强的个性。
  
  文熏娘看到赵煦的神色,连忙低下头去。
  
  她其实压根没有见过,那位如今在殿上的‘堂姐’。
  
  她出生之前,对方就已经嫁出去了。
  
  在今天之前,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姐姐’。
  
  这就是大家族的庶出女子的命运。
  
  只能拼命求生,只能拼尽一切的保护自己。
  
  祈求自己能长大,然后嫁一个好郎君。
  
  原因?
  
  很简单——当今大宋社会,是一个父死诸子析产别户,同时保护女子财产继承权的社会。
  
  女子出嫁,可是要给嫁妆的。
  
  而且,嫁妆的数量,是有规定的——基本上,一般要达到将来分家的时候,儿子们分到的产业的七成左右。
  
  法律上,还规定了在室女的财产继承份额。
  
  所以,很多家庭,庶出的儿女,是过的很凄惨的。
  
  嫡脉那边会疯狂打压,极尽一切可能的迫害、羞辱。
  
  逼死了最好——这样,将来会少一个分家产的。
  
  某些地方,溺婴成风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而士大夫们,将怀孕的滕妾送人,也有这方面的缘故——滕妾的子女,可都是有继承权的。
  
  不过,很显然,殿上的文氏与赵煦身边的文熏娘,又有很大不相同。
  
  以赵煦的观察来看,文熏娘在心里面,其实是恨毒了她的父亲的,证据就是她从未在赵煦面前提过她的父亲,问起家人,她总是:祖父大人如何如何……
  
  赵煦微笑着,继续说道:“太母、母后可能还不知道吧。”
  
  “殿上的这位夫人,乃是包绶的续弦,其嫁过去时,包绶原配留下了四个年幼的儿女……”
  
  “而夫人视若己出,一视同仁,悉心抚养,可谓贤德!”
  
  此话一出,满殿都是惊叹声。
  
  因为今天来的,都是命妇,也就是宗室、外戚、勋贵、大臣家里的正妻。
  
  这些人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
  
  自己万一不幸,留下的儿女被人欺负了怎么办?
  
  对她们来说,当然会想要一个像文氏这样的继任者。
  
  便是太皇太后与向太后,看向文氏的眼中,也充满了欣赏。
  
  “善!”太皇太后赞叹着,问道:“文氏……”
  
  “臣妇在……”
  
  “可有诰命?”
  
  “奏知娘娘,臣妇德行浅薄,无功朝廷……”
  
  “汝乃贤德之人,当受诰命表彰!”太皇太后一锤定音。
  
  向太后也道:“娘娘所言甚是。”
  
  对统治阶级而言,怎么忽悠人始终是统治的核心问题。
  
  而文氏和那位永嘉郡君崔氏,在两宫眼中,就是典型的榜样。
  
  通过推崇和褒扬她们,来向其他人,主要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成员,来传递一种政治信号——你们应该效仿。
  
  文氏受宠若惊连忙跪下来谢恩。
  
  赵煦瞧着,微微抿了抿嘴唇。
  
  虽然,其实他很清楚,文氏嫁给包绶,其实是文彦博的一种权术手段——文氏嫁给包绶在元丰初年,当时吴充为相,旧党正在对新党反攻倒算。
  
  包绶这个包拯的幼子,就成为了一个可以利用的棋子了。
  
  不然,为什么包绶的原配不是文家女,而是一个地方官的女儿呢?
  
  然而,那么大一个包绶,就在那里放着。
  
  为什么偏偏是文彦博愿意嫁孙女给他?
  
  当年包拯在朝中的朋友、知己也不算少啊。
  
  富弼、张方平都和包拯算是朋友了。
  
  他们为什么不嫁孙女?
  
  是没有吗?
  
  还是舍不得,将那么大一笔嫁妆,送到一个看似不可能重新崛起的包家幼子手里呢?
  
  严重一点的话,甚至可以质疑他们——到底有关心过老朋友包拯的儿子吗?
  
  所以,其实文彦博这个老狐狸,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至少在老狐狸中,算是很讲义气的人。
  
  旁的不说,温成张皇后都死了这么多年了。
  
  迄今,张家人都在接受文彦博的经济资助。
  
  正是因为这些事情,赵煦才愿意和文彦博一起玩游戏。
  
  甚至将其推到了一个不属于他的高度。
  
  因为赵煦知道,文彦博这个人,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毛病。
  
  喜欢倚老卖老,爱摆谱,满肚子的算计和城府。
  
  但文彦博在政治上的人品,比较过硬。
  
  这个时候粱惟简已经带着永嘉郡君崔氏,到了殿上。
  
  “臣妾拜见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崔氏今年已经将近五十岁,但整个人看着却仿佛有六十了。
  
  她微微有些驼背,身上穿着的,也是一件比较旧的命妇章服了,头冠上的饰品更是稀少的可怜。
  
  两宫一看崔氏的打扮和模样,就对赵煦的话信了八九分了。
  
  当即便道:“免礼!”
  
  “来人,给永嘉郡君赐座!”太皇太后吩咐着。
  
  粱惟简立刻就要去办,却被向太后叫住:“且将永嘉郡君与文夫人请到殿前来坐。”
  
  “另外,命人立刻去制作永嘉郡君与文夫人入宫的信物!”
  
  太皇太后点点头:“去办吧!”
  
  对她来说,崔氏和文氏,可能是她今天晚上收到的最好的贺礼了。
  
  这就是两个人形祥瑞。
  
  为什么?
  
  去年官家即位后,地方有司,就疯狂的开始上报朝廷——俺们这里出孝子啦!
  
  树立起了好几个孝子的典范。
  
  同时还拼命的向朝廷推荐神童——俺们这里的某某某,才十来岁就已经会写诗,能通读经义了。
  
  这股风潮,直到官家的聪俊,传遍天下,以幼冲之年,通读春秋、尚书,然后开始参与政事,才慢慢结束。
  
  皇帝都这么牛了。
  
  就不需要再立典型了。
  
  因为朝廷上的皇帝就是典型。
  
  而对两宫而言,抚养、教育孤儿平安长大的寡嫂、贤惠的妻子。
  
  也是同样的道理。
  
  尤其是今天,在太皇太后的寿宴上,出现了两个活着的典范。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两宫,特别是太皇太后有德啊!
  
  不然,为什么早不出来,晚不出来,偏偏是现在冒出来?
  
  ……
  
  在崔氏和文氏的插曲过后。
  
  正常的拜贺流程继续。
  
  一个时辰后,到了晚上的戌时(九点),命妇们的拜贺流程才终于全部结束。
  
  后苑大燕,也正是开始。
  
  赵煦等到,众人吃的差不多了。
  
  便站起身来,对着太皇太后拜道:“今日,乃是太母圣节,也是太母与母后,保佑拥护孙臣的第五百一十九天(赵煦是元丰八年三月初五即位,今天是七月二十三,元祐元年有个闰二月),孙臣感念太母、母后慈爱、拥护之恩,于是命专一制造军器局沈括,悉心造一纺车,命曰:太母车,以献太母,以表孙臣孝心,以谢太母恩情于万一。”
  
  “孙臣乞请太母亲览‘太母车’,并以此物,赐今日来贺命妇,好使天下人皆知,太母乃有史以来,最为贤德、慈圣之太母!“
  
  “同时,也叫命妇们,将这太母车,传与四方,叫天下人皆知,孙臣对太母的孝心,也叫四方皆知,我朝太母,慈圣仁厚,实乃千古第一太母。”
  
  现代留学十年,赵煦说话的艺术算是历练出来了。
  
  特别是他认真学习了,雍正的说话方式,于是当他在庆宁宫醒来,他就已经彻底甩掉了皇帝的架子了。
  
  他虽然不至于和雍正一样,在给大臣的批示里肉麻的表示:朕对卿的爱,实在是无以言表……
  
  卿是国家的祥瑞,是朕的左膀右臂。
  
  朕太爱卿了,以至于不知道该如何褒扬于卿。
  
  但也总是在给大臣们的批语里,关心他们的身体,问候他们的家人。
  
  宰执和待制以及三衙的遥郡以上武臣,每逢生辰,都有礼物,甚至赐给御笔勉励。
  
  反正好话又不要钱,赏赐什么的,其实支出也不大,对吧!
  
  而太皇太后,还是第一次,直面赵煦的肉麻攻势。
  
  顿时就溃不成军,当时就喜极而泣,起身扶起赵煦:“好孩子!老身的好孙儿!”
  
  “真真是佛祖保佑,赐给老身这样一个孝顺的孙儿。”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