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百四十三章 吕惠卿:官家心里果然有章子厚!

第七百四十三章 吕惠卿:官家心里果然有章子厚!

第七百四十三章 吕惠卿:官家心里果然有章子厚! (第1/2页)

元祐二年四月壬午朔(初一)。
  
  景灵宫中,礼乐大作。
  
  宣光殿内,群臣集体归附于地上。
  
  那先帝御容画像前,两宫与赵煦,率领着先帝诸妃嫔、皇子、公主,酌献于神灵之前。
  
  礼部尚书韩忠彦,抑扬顿挫的声音,在这宣光殿内外回荡着。
  
  “伏以天鉴不远,诚感则通。方宝构之肇新,宜神游之降格。具严法席,高咏灵篇……内安清静之居,外锡蒸黎之福!”
  
  毋庸置疑,这是一篇青词。
  
  苏轼写的,赵煦特别命人去登州,找了苏轼要回来的。
  
  所谓青词,最初是道士们写给四方五帝的祝文,或者请神的符箓文体。
  
  最开始,是牛鼻子们的自娱自乐。
  
  但到了唐代,随着皇帝尊崇道家,于是,青词也就进入了政坛。
  
  皇帝开始要求大臣给自己写青词。
  
  但这有一个问题。
  
  文臣,都是士大夫,而士大夫都是儒生。
  
  而儒生,必尊孔!
  
  孔子有教:敬鬼神而远之!
  
  于是,在很多士大夫眼中,写青词就意味着悖逆圣人之教。
  
  所以,不大喜欢,非常抗拒。
  
  本来,皇帝们也没觉得这青词有多重要。
  
  但士大夫文臣们一抗拒,那皇帝对这个事情就重视起来了!
  
  什么?
  
  你不愿意写?
  
  很好,很强大!
  
  既然你这么尊孔重道,以至于到了不遵朕意的程度。
  
  那就不要做官了!
  
  回家吃自己吧!
  
  于是,自唐代开始,让大臣写青词,就成为了一种君权对大臣的规训手段。
  
  愿不愿意给皇帝写青词,成为了衡量一个大臣是不是忠臣的条件。
  
  反正,在皇帝眼里,愿意写青词的,未必忠心,但不愿意写青词的,肯定不是忠臣!
  
  道高于君!
  
  这样的人,绝不可用!
  
  而,士大夫们,则普遍很委屈,在写青词的时候是能敷衍就敷衍。
  
  毋庸置疑,这进一步刺激了皇帝们的神经。
  
  尤其是入宋后,赵官家们,开始仔细审核每一篇大臣写的青词。
  
  待制以上,必须人人过关!
  
  谁要是敢敷衍,谁就不要想提拔、重用!
  
  所以,赵煦让苏轼写这篇青词的目的,其实是在测试苏轼。
  
  从结果来看,苏轼起码是过关了。
  
  这篇青词写的很得体,并没有敷衍了事。
  
  等韩忠彦念完苏轼写的青词,赵煦对着自己父皇的御容画像,再拜稽首,然后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拿起一杯酒,郑重的上前恭敬的放到神主供桌上。
  
  于是,礼乐大作。
  
  平章军国重事、太师文彦博,则文及甫、文贻庆的搀扶下,亦步亦趋来到殿上,躬身再拜,然后敞开写在黄麻纸上的祝文,代表文武大臣,祷与先帝及列祖列宗。
  
  “维元祐二年,岁次丁卯,四月壬午朔……”
  
  “神宗英文烈武钦仁皇帝神御迁于宣光殿,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亲行酌献;皇太后、诸妃、大长公主、诸皇子陪位……”
  
  “伏以恭承仙驭,奄宅珠庭,罄海宇以骏奔,俨人天之景从;愿回日月之照,少答神明之心。乃眷新宫,永垂余庆!”
  
  随着文彦博,念完最后一句祝文,殿上群臣俯首再拜。
  
  赵煦与两宫、皇太妃朱氏,则率着诸妃、大长公主、皇子顿首再拜。
  
  礼部的官员,在此刻鸣响了景灵宫的钟声。
  
  这宣示着,御神礼的结束。
  
  赵煦转身,流着泪,面朝群臣,微微欠身:“有劳诸卿,佐我社稷,护我国家!”
  
  群臣则拜道:“唯誓死以忠陛下!”
  
  至此,赵煦完成了,彻底从已故先帝手中,完全接掌了权力的程序。
  
  从今日起,他就不再是孝子嗣皇帝。
  
  而是一个完整的君王!
  
  假若不是他年纪还小,两宫依旧垂帘的话。
  
  赵煦看着群臣,语气略带颤音:“卿等免礼!”
  
  群臣再四拜。
  
  在赵煦身边的太皇太后,看着群臣如同机械一般整齐划一的持芴拜、再拜、再拜……
  
  好似波浪,如同浪潮的情形。
  
  她心中微微叹了口气。
  
  她知道,现在的情况,就如当年韩琦率群臣逼退了慈圣光献后的情况。
  
  群臣,从此只有一个君王了!
  
  即使,这个皇帝现在还小,哪怕他依然尊重两宫垂帘的体制,很多事情都会与她商议。
  
  但权力就是这样的,只要失去,就不可能再回来!
  
  偏,只要尝过权力的味道,就没有人舍得再让渡出去。
  
  无论是父子、祖孙,还是兄弟、夫妻!
  
  ……
  
  景灵宫的先帝神灵,既已奉安,宗庙之事了,自然是要开始做人间之事了。
  
  第二天,四月癸未(初二)。
  
  依然没有下雨!
  
  于是,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彰德军节度使张方平、保宁军节度使冯京,并上表乞以天旱不雨,求归田园。
  
  诏不许,仍赐物慰勉。
  
  然后,就是左相申国公吕公著,上表以天旱乞去。
  
  自然,还是慰勉。
  
  在这个过程中,同知枢密院事安焘也跟风上表请郡。
  
  安焘的这个行为,就多多少少有些意思了。
  
  因为,在前不久的那场风波内,他是受伤最重的人。
  
  他成梗了。
  
  那场风波里,闲汉们挂在嘴边的一句‘那个什么安焘都在西府当执政,他能当吗?当不了!没那个能力’,现在已经破圈。
  
  朝中甚至有好事之徒,给他编排了个绰号——安不能。
  
  不用问,这个绰号是刚刚拜为中书舍人的刘攽给取的。
  
  刘攽玩梗的能力确实强!
  
  没几天,整个汴京内外,都知道当朝执政西府的安相公叫安不能了。
  
  安焘被刘攽这么一玩,再也没脸留京。
  
  之所以没有马上请郡,纯粹是因为先帝御神礼没有举行。
  
  如今,御神礼毕,先帝御容、神主皆已奉安于宣光殿。
  
  安焘自觉完成了他作为先帝大臣的任务,尽了臣道和忠心,就索性一纸辞表,请求外任州郡。
  
  而且,态度非常坚决,前脚上表请郡,后脚就宣布身体不适,要闭门养病。
  
  当然了,安焘作为从熙宁、元丰时代走过来的政斗狼灭。
  
  自然是不肯吃刘攽这个亏的。
  
  在辞表之后的贴黄里,他对着刘攽猛烈开炮,将之斥为小人,与仁庙朝的石中立相提并论。
  
  这就是将刘攽架在火上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