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北宋穿越指南 > 1129【经济确实日渐繁荣】

1129【经济确实日渐繁荣】

1129【经济确实日渐繁荣】 (第1/2页)

太湖之上,泛舟游玩。
  
  朱国祥对此兴致盎然,还告诫本地文武,不得驱离商船和渔船。
  
  当然,太上皇虽说不让扰民,苏州府官员却不能不管。
  
  大量官差换上平民衣服,跑去商船和渔船上盯着。
  
  商船被勒令不得靠太近,赶紧载着货物运过去,千万别扰了太上皇的兴致。
  
  渔船不但可以正常打渔,偶尔还有一两艘,被官差指挥着靠得近些。最好渔翁能够一边撒网,一边朗声唱着渔歌小调,太上皇听到、看到了肯定喜欢。
  
  “咦,那边都是什么?”朱国祥突然指着前方湖面问。
  
  县令想要回答,话到嘴边又连忙咽回去。
  
  不能抢了知府的风头啊!
  
  知府陈在庭介绍说:“回禀上皇,那一片是养湖珠的。”
  
  “原来如此,”朱国祥非常高兴,问道,“本地官府是否有管理?”
  
  陈在庭解释道:“太湖周边府县,各自划定了湖界。又在各自的湖界,划定了养珠区域,大规模养珠须得扑买。也有小规模养珠的,官府并不保护。”
  
  也就是人工养殖珍珠的大户,需要向官府承包湖域,并获得官府的全力保护。
  
  小打小闹的养殖珍珠,属于非法行为,但官府懒得去管。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比如珍珠被盗采,也别想着去官府告状。
  
  朱国祥问道:“前宋也是这般吗?”
  
  陈在庭说道:“前宋自有许多豪强恶霸,瓜分太湖占为己有。别说养珠了,就连渔民打渔,也要先给豪强交税。”
  
  其实,大明刚开国的那几年,太湖依旧被那些豪强霸占。
  
  直至朝廷搞退田还湖工程,由于初期进展不顺利,太湖周边府县主官全部被罢职、降职。新到任的府县主官战战兢兢,全力配合工部派来的治湖官员,顺手把豪强劣绅给抄家二十多户!
  
  太湖地区,一下子就清朗了,太湖渔民和珠民也终于过上正常日子。
  
  陈在庭非常有眼力劲,他早就安排几个养珠大户,在附近的湖面上乘船等待召见。
  
  很快,养珠大户就被招来。
  
  那些家伙一个个都是有钱人,但为了迎合太上皇,全部穿着棉布衣服。不显奢侈,也不穷困,恰到好处。
  
  朱国祥问了几人的姓名,又问起人工珍珠的市场情况。
  
  一个陆宜兴的养殖大户说:“托两位圣天子的福,养珠越来越赚钱了。这些年来收购珍珠的商人,不但把湖珠在国内卖,还有很多运到港口卖给海商。”
  
  另一个叫苏怀的大户说:“卖去海外的湖珠,跟国内的也有所不同。海里也能采珠嘛,他们对普通珍珠不稀罕。但要是能养成各种形状,海外之人却喜欢得很。尤其是佛像珍珠,在海外最受欢迎。也有许多不知名的神,听说是婆罗门教的菩萨,有商人专门带着神像来预定。”
  
  朱国祥听得直乐,这种搞法确实很赚钱。
  
  从印度到南洋,普遍信仰佛教和印度教。一个珍珠长成神佛模样,自然让信徒们趋之若鹜,多少印度王公点名要这玩意儿,于是商人就拿着神像来太湖定做。
  
  先雕刻出模子,再塞进蚌里,养着养着便成了神像珍珠,商人运去印度必可卖出高价。
  
  刚开始是天价,近年来交易数量增多,价格稍微变低了一些。
  
  朱国祥跟养珠大户们交流一阵,坐船继续朝西北方而去,常州知府早已带着官吏在那边等待。
  
  太上皇有些饿了,被常州知府请去用膳。
  
  登陆点是一个市镇,朱国祥沿街扫视房屋:“这里许多店铺都是新建的?”
  
  常州知府王克家说:“回禀上皇,此镇名叫下邾镇,十多年前只是一个渔村。而今大明正值盛世,人丁兴旺,工商繁荣,下邾村也因湖边码头而汇聚成市镇。”
  
  市和镇,最初是不同的。
  
  从先秦到隋唐,做生意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售卖。朝廷划定了专属区域,而且还会派来收税人员,必须到指定区域合法经商。
  
  随着生产力发展,原有的坊市制度在北宋瓦解,且乡村地区也形成更多的草市。
  
  以上说的是市,镇同样也在变化。
  
  镇最初就是军镇的意思,那是真要驻扎军队的。到了北宋,镇转化为“准行政区”,跟场、监、寨、堡一样,通通都派驻了官员。
  
  这些镇、场、监、寨、堡,根据各自重要性的不同,从副州级到副县级都有。
  
  在远离战争前线的区域,北宋的市和镇渐渐同化,开始被统称为“市镇”。但又没有完全同化,因为镇依旧保留着辖区,一般管辖着方圆五里范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