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换钞热潮 (第2/2页)
他作为渭南县令早知道,一个月来自关东有源源不绝的马车载着货物自潼关进陕,开始只以为是调来的物资,为了丰富西安市场的,并没放在心上。
现在他才明白,原来这些物资并未投放市场,而是全都进了这个储备仓!
看来这年轻的大人在立俑的同时也防备着商人捣乱,所以又让自己来管工商局,又调物资保障供给。「卑职定为大人的定策尽力而为!」他拱手说。
很快,报纸上又出现新的内容:依照此前朝廷颁布的《商社管理法》,在陕境内营业的所有商社必须往所在县户房登记注册,向工商局申请营业执照并缴纳开办费和契税。
这个通知表示未申领营业执照和申请后超范围经营的,都不在法律保护范围。
商人们大吃一惊,纷纷来找李丹「要说法」,李丹说你们自己去看《商社管理法》,朝廷早有规章,只是陕地一直未严格执行。
现在商社越来越多,未规范市场保护大家利益,所以请各位配合官府。
商人们这才明白过来,逐渐便有人去注册,且数量与日俱增。
大家当然都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的成果最后得不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但也有些人怀着疑虑,觉得去注册容易让官府了解自己的生意。
半数以上仍在观望,踌躇犹豫到底要不要去申请。
陕西皇家第二银行西安府东城支行在鞭炮声中开业了,蒋存理
等大员出席了剪彩仪式。
诡异的是此后两天没有顾客,大家都张头望脑,不知道这个银行是做什么买卖的。
第三天,有个穿着朴素的青衣书生走进来,大堂里正百无聊赖的二柜见了忙上前:「客官安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的?」
「呃……,」那书生咽下唾沫,轻声问:「有人告诉我,这旧钞在咱们这里能够换成新的,可真?」说着从袖子里不好意思地掏出张破烂的纸头:
「家父去世前就留下那么三张,我、我拿了一张来想问问,您要是能给换,我再把那两张取来。」
二柜一瞧这纸头似乎够年头的,说:「可否请公子到案前来,咱们打开细看下?」
书生于是随着他来到书案前,打开一瞧是张前朝末年发行的一贯钞,边缘磨损,已经有地方撕破了,明显经过很多人的手,而且还有曾淹水的痕迹。
二柜看过之后点头:「这是真钞,可以兑换!」
「真的?」书生大吃一惊。
「请公子填个表格,注明姓名、住址和兑换钞种、金额,然后将它与原钞递给柜台,里面的伙计就会为您换钞了。」
过了会儿,那书生两手捧着张纸片走出来,嘴里喃喃道:「给我换了,他们真的给换了!」
「啥给换了?」有人挤过来围着看。
「诶哟,你亏了,怎么就换这么小一张?」有人说。
「对呀!」书生一想可不是,他转身又回来。不一会儿又出来了,这回手里拿着四张票子和一捧钱币。
「哟,秀才这回怎么这样多?难道那东西很值钱?」大家帮着在门外墙边数,数来数去还是一贯。
「明白啦,这个是小钱、零钱,这么多钱加在一起,就等于你刚才手里拿的那张票子!」有明白人大声说。
「那我换来换去作甚?而且比刚才沉好多!」书生说完转身还要回去,却被人拉住了。那人道:
「秀才你怎么呆啊?这些小钱、零钱花起来方便,不然人家找给你钞万一还是那些昏钞、烂钞你要还是不要?」
「诶对呀!」立即有聪明的转过弯来:「既然秀才能换,咱为什么不能?都回家去把那些钞取出来,换成新的不好吗?」
大家轰然叫好,于是也不管秀才了纷纷掉头往自家跑,留下书生一个还在原地发呆。
午食吃过,银行周围的人们蜂拥而至。让二柜措手不及的是大家清一色都是来换新钞的。这下坏了,他赶紧调来几个伙计帮着填表(很多文盲不会写),又派人去总行报告。
大伙儿直写到掌灯时分,共为七百多人办理了换钞。最后不得不告诉各位乡亲明日还可再来,这才好不容易关上大门。
谁知次日早起,安保员刚开门就唬得一哆嗦。只见门外一条长龙排过去占了半条街,问过去竟都是来换钞的。
原来昨晚拿到新钞、新币的人回去给街坊四邻一炫耀,所有人都被漂亮、美观,带有龙纹水印的「龙票」给震惊了。
「咱家的旧钞、旧钱都拿出来,明日额也换去!」好东西大家都能看出来,有好的谁还会继续留恋那些昏钞、烂钞呢?
昨天晚上这事就引起李丹的注意,他立即指示原定十天后开业的西城支行立即开业,同时让总行再用装甲马车在凌晨时紧急调一批新钞给东城支行。
前世的经验起了作用,后来吴茂连声说这个决定太及时了,如果没调这批新钞,到午后东城支行的部分种类新钞(尤其一贯和五百钱两种)就会用完!
那时谁知道情绪激动的百姓会做出些什么?
「真没想到最受欢迎的业务不是储蓄而是兑换新钞,看来我们还是有些
主观了。」
李丹苦笑着,站在远远的地方揣手和温舟、吴茂看银行门口的热闹情景。「西城那边怎样?」他问。
「也开始换钞了,听说东城换钞的人都快排到鼓楼下,西城的百姓也在往家跑哩!」吴茂拈着胡须笑盈盈地说:
「我也是没想到,这替换旧钞的事情居然就这么解决了,远比我们想象要简单得多呵!」
「别光看顺利,有些人是不高兴看到这幕的。」李丹警告说:
「钞币厂那边还要快些投产,不然这四百万辽宁印的新钞(委托制作总量是四百万)用完依旧要出事!」他眯起眼睛:
「而且现在还只是百姓市民参与,那些豪门大户都还没出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