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平壤攻防战(八) (第1/2页)
此时的小西行长正率领他的余部蜷缩在正阳山一带。
本来兵力人数上就不占优,对手还有着自己部队所不具有的强大的先进火器,如果再一味死扛到底,恐会导致全军覆没。面对强的明军,小西行长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对于一名统帅来说,手下如果没有了兵卒,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对自己当初一意孤行,孤军深入,导致如今身陷重围深感后悔。
在激烈的战事之余,他本以为其他几路侵朝倭军会前来增援,可直到城门被明军攻破,也没见到一名援军的影子。
“这群自私自利只知保存实力的杂种,竟然见死不救,真是枉费了关白大人的重托呀!”看到自己目前的困境,小西行长对其他几路侵朝日军头领恨得咬牙切齿。
面对已经无可挽回的败局,他不想再让自己的部下继续流血牺牲。他深知:作为一名领兵将领,如果此役导致全军覆没,手下没有了士兵,那将意味着自己的地位和价值的失去。真要到了这一步,自己将会受到上司幕僚毫不留情的降罪与处罚。
权衡利弊后,小西行长决定同明军议和,他派出自己的随军谋臣兼翻译景辙玄苏,前往明军阵营谈判。
李如松听完景辙玄苏转达的,小西行长的谋和意图后,竟然爽快地答应下来。
其实在双方交战之初,李如松就为城内倭军留下了一条逃生线路。如今,虽然胜局已定,可对方仍有一半的兵力未被歼灭。一旦将对方逼急了,这股残存的倭军真要来个以死相搏,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所谓“围城必阙,穷寇勿追”。深谙孙子兵法的李如松不会不明白这一道理。当然,他也不会白白放走这群倭国禽兽。围城前,他已在倭军有可能逃生的路线上布下伏兵。
权衡利弊得失,在敌方忙于逃生时,择机打击消灭敌人要比围住他们穷追猛更明智一些。
经过商谈,双方议定:双方停止战斗,明军让出一条道路,允许城内倭军从平壤城南门含毬门撤出。然后过大同江撤往王京。
知道议和结果后,小西行长长出一口气。虽然是兵败后主动求和,日后在同僚们面前说起来不太荣光,但只要能够安全撤出,保存好现有的有生力量,到达王京后,即便是那些平日里同自己面和心不合的僚官们对自己有些微词,上司幕僚对于如何对自己降罪致罚,也要好好权衡考量一下。
当然,小西行长也不会愚蠢到轻易就相信占尽优势的明军,会这么轻易放自己的部队撤离。兵不厌诈的道理他还是懂得的。为以防万一,他将残存的七千余名士兵分成两队:一队是小西行长亲手组建的,装备精良的,作为他的嫡系部队的三千余名家臣部队;另一队是另外四千余名足轻等杂牌军。
小西行长决定率领自己的嫡系部队悄悄从密道中撤离,绕道撤向王京。另一队士兵按照同明军商讨好的线路,出含毬门过大同江撤往王京。
一切安排妥当,小西行长在正阳堡内,对自己的三千名家臣兵作了简短的讲话,然后,准备启程撤离。
撤退所利用的密道就位于正阳堡下。当初倭军占领平壤后,小西行长便命人开挖了这条通往城外石田山的密道,以备有朝一日受困城中难以突围时脱身之用。
“父亲,女儿死也不离开平壤!”就在小西行长收拾好行装,准备进入密道时,他的女儿柳滢滢却声明坚决不离开平壤一步。
想当初,谢元和石朗、叶茹柳通过柳滢滢接近小西行长,进而探知了平壤城内倭军的人数。石朗、叶茹柳和谢元离开平壤后,得知事情经过的小西行长并没有责备自己的女儿。
对于自己的女儿,小西行长的内心深处,始终怀着一种愧疚的心态。
来到平壤后,当看到女儿目前的生活处境并了解了女儿所受的委屈后,他的这种愧疚心理愈发强烈起来。他一次次严肃地拷问自己:女儿的悲惨遭遇难道不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吗?他想通过改变女儿现在的生活状况来弥补自己以往对女儿的亏欠。可女儿根本不领情。一条无形的鸿沟始终将他和女儿隔绝开来。他一次次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条鸿沟填平,可每一次都以他的失望而告终。
对小西行长李来说,女儿近在眼前,却也远隔千里。
无奈之下,小西行长干脆不再试图改变女儿的现状,他所能做的,就是尽量拿出空余时间,到女儿的乐艺坊中,听女儿弹琴奏曲,以排解心中苦楚。
对于大名谍报人员通过自己的女儿,获取了平壤驻军的情报一事,他更相信是自己的女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所利用。所以,他的心里虽然对被敌方获取情报一事有些懊恼,但在女儿面前的他,始终未曾显露出对女儿的责怪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