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身是山东游侠儿 (第1/2页)
天下事犹如大河之潮滚滚向前,宋金两国的战争机器全力开启后,每个人都被裹挟到历史进程中,犹如滔天巨浪中的一叶扁舟,时浮时沉,不得自由。
只不过有的人选择随波逐流,而有的人则是奋力向岸边游去,试图改变一些事情。
在七月二十五日这天,在山东与淮东发生了几件小事。
第一件事是,东海县知县支乐和在张小乙的劝说下,易旗改帜,反正归宋。
第二件事是,朝中似乎有人想起了曾经的得胜湖英雄,将张荣提拔为淮东副总管,然而文书到了楚州,却发现张荣早已不知所踪,只能暂时作罢。
第三件事则是,刘淮与李秀都曾经骂过的楚州通判徐宗偃亲自去面见刘锜,在土地上以剑为笔画出山川地势,以山阳涟水防线说服了刘锜,终于让刘锜派遣殿前司策应右军统制王刚前往楚州,以作备战。
但王刚没有进驻山阳,而是屯驻在山阳以南六十里的宝应。
蓝师稷与徐宗偃不由得大为失望。
可以这么说,楚州上下担了天大干系而试图完善涟水山阳防线的努力彻底流产了。
消息传出,涟水县百姓立即开始南迁,不到旬日,涟水几乎成了空城。
与此同时,北伐军则是开始了新一轮扩张。
且说海州有五县之地,其中朐山、涟水、东海三县已经正式归宋,海州西侧的沭阳与最北的赣榆却还是由金国统治。
这两处的地理也十分重要。
赣榆正好处于山东丘陵的边缘地带,城东侧是大海,西侧则是连绵丘陵,地势虽然不是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却也算得上一道大门。
堵住这个口子,就能迟滞从山东半岛来的敌军。
而沭阳则更为重要,城池依沭河而建,向西就是被黄河夺了河道的淮河,距淮上重镇下邳不过百五十里,而距离魏胜的老家宿州更是只有咫尺。
可以说,只要宋军拿下沭阳,并在这里屯驻兵马,一旦金军南征,沿着黄河南下进攻两淮,那么忠义军就有了威胁金国后勤的能力。
当然,拿下这里,就要做与金国正军硬碰硬的准备。
为此,哪怕张荣着实恼怒魏胜突然扩军,却也在魏胜决定去沭阳,而将赣榆让给东平军的时候愣了半晌,从此再无一丝反对。
面对接下来的严峻局面,忠义军的确得迅速扩大实力,否则很可能被金军一拳打死。
忠义大军此时还在扩军的过程中,因为秋收在即,所以虽然魏胜打出了名头,但是愿意应募入伍的人却是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忠义军起势时间过于短暂,山东地界最常见的庄园主们都还没有下定决心。
不过对于刘淮来说,这也算是好事。
若是像祝家庄、扈家庄之类的豪强都踊跃参军,兵力大涨是一方面,忠义军的成分会变得复杂无比。
所以,前军扩军到千人,中军扩军到一千七百人后,魏胜就留左军统制董成留守朐山,右军统制张小乙安抚隔海相望的东海县,并且由罗谷子出面,组织文法吏,来保证秋收。
而前军与中军迅速出征,沿着沭河向上游的沭阳进军。
刘淮依旧统帅前军在大军前方开路。
与众将暗搓搓的担心不同,哪怕刘淮与魏胜为了军政争得面红耳赤,但魏胜还是给了刘淮足够的信任,甚至从兵力配置,军械配给方面,也看得出魏胜对这个义子的宠爱,甚至溺爱。
原本跟随刘淮的马军大多立功,在扩军中成了什长队将之类的基层军官。张小乙所部也跟着主将去了右军。只剩下张白鱼麾下三十余骑功劳不够,继续不尴不尬的充当马军骨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