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32庙算

32庙算

32庙算 (第1/2页)

俄国在9月初出兵,到9月中旬北京才得到消息。全国哗然,北京清廷政府再也没有了足够的号召力。
  
  在俄国入侵,清廷东北八旗根基不稳,控制不住局势的背景下,土地给国人活命?还是送给外国?失去优势武力,也就失去了绝对行动自由,就是清庭想谈,你凭什么压制地方?抵御外敌?还是投降?
  
  这一问题上,清廷是不能够犯政治错误的,否则转眼就有倾覆之危。
  
  国内的舆论也普遍对于李鸿章和中央的矛盾,是不是想要谋反篡位?而变成了李中堂高瞻远瞩,早知俄国野心,一心为民求活,为国实边。
  
  政治背景使然,清廷和李鸿章谈妥后,10月初,李鸿章立刻开始调集,北方地方部队进入天津整训,扩大军队规模。同时派董福祥部部分,袁世凯部,章高元部合计15000人,沿铁路线向锦州方向,向关外进攻,打通铁路,为后续做准备。
  
  15000人打2000人,战斗也是打得非常激烈,俄军构筑阵地有近一个月时间了,还占据了地形优势,背靠大海,联军进攻只能从一个方,轮流进行,不停的用人命去消耗子弹弹药,用了10天时间,才终于将这波俄军残余赶下了海,俄残军被海军接应撤退。
  
  各部联军开始沿途驻扎要点,防御修整,去掉伤亡,到锦州的,居然只有6千人了。由袁世凯,章士高带领。
  
  虽然因为俄国入侵,北京清庭中央和天津李鸿章之间的局势暂且稳定了下来,但双方先前已经撕破了脸皮,彼此都在提防对面。
  
  所以李鸿章的嫡系聂士诚部还是驻扎在唐山、天津没有动。清廷的命根子,亲王荣禄的中军也没有动。
  
  董福祥的部队也只来了一小部分步兵,炮兵辎重都没动。来了2000人占其部的大概1/3,只是表现中央维护统治的决心,一个态度而已,由李双良统帅。
  
  作为中立态度模糊的袁世凯部自然就没得选了,被双方都联合施压,整部全都派出来了。
  
  嵩武军章高元部也作为李鸿章的代表,全部出关来了。
  
  这其中,袁世凯部他们到底心里是怎么想的?
  
  章高元作为在青岛驻地被德国入侵以后就不停表明态度的人,他应该是真心想打的。
  
  李双良呢?他是什么态度呢?张克想想应该有有几个方面,一是帮助东北八旗抵御俄国入侵,二是监军,获取第一手的消息。第三个方面是负责展示北京的一个态度。所以上来打俄军阵地就出大力,是伤亡比例最大的,也没留人就地防御,现在只有1000多点了。
  
  可想而知,谁都没得说了,他接下来一定会想办法保存实力打酱油。
  
  一共三部组成的联军,一个部分人少,想保存实力,打酱油。一个部分想打。作为实力最强的部分,袁世凯部态度模糊,所以15000人打2000人也打了10多天。虽然有俄军的种种优势,但联军想法不齐也是问题。
  
  这里是清朝军队老毛病了,不,一直到民国,这种问题,这种事不还是非常常见吗?友军有难,不动如山,保存实力,排除异己,这种事什么时候少过?
  
  李双良部,现在基本上就是打酱油的,不用管。
  
  连对他的态度也不用多考虑,毕竟自己是李鸿章阵营。章高士虽然离主战,但是其军队火炮较少,不是新编军队,武器编制都老旧,加30来年没打仗了,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少,是很存疑的,根据张克的观察,主官还好,下面的士卒经历俄军现代炮击战争后,多有惧色,怕也是不堪用,也可以放一放。
  
  唯有袁世凯部还有7000多人,步炮都有。军中多有懂新式西法炼军出身之人,高层幕僚还有懂西学的人才,士兵训练的也好。
  
  想做事,就要好好拉拢,统一想法才有可能。
  
  在锦州暂时驻扎中,张克找到了袁世凯和部队高层在营中宴请。
  
  袁世凯,徐世昌(旧式幕僚,拉关系,出主意)
  
  王士珍(负责工兵)、段祺瑞(负责炮兵)、冯国璋(负责步兵):这三人被称为“北洋三杰”。
  
  吴长纯、吴凤岭、雷震春(袁世凯的祖父人脉,帮忙)管理军队。
  
  唐天喜、刘永庆、王同玉、赵国贤、王凤岗、徐邦杰(朝鲜的心腹旧部?能力不详,有的没记录,应该是后面都跟不上扩张淘汰了)
  
  宴会上都是军中人物,大家都出身不是特别高,讲究一个就是豪爽,说起话来大大咧咧的,宴会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猎了两条鹿,烧烤了,端上来分了大家吃,天寒地冻,先把肚子填饱了,然后上了烈酒,但大家知道有事商量,都没喝,只等着坐在上首的几人发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