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准备 (第2/2页)
还有就是,不能让东北八旗军获得弹药武器上的补充,但列强会对此袖手旁观吗?俄国日本列强会怎么看?满清毕竟是此时的正统力量,和各国的官方都有渠道。
只要愿意出钱,列强是不介意用自己的海军,向东北输送弹药的。
所以张克就不能再无所事事了,北洋作为集体,要守住从关外铁路,锦州、辽河两岸,营口、盖州的所有沿海地带,防止武器从渤海湾向东北地区流入。
那么通过俄国铁路,从北方流向东北八旗的武器输入呢?卫田军防御渤海沿海,除俄国外,货物没大量陆军保护做不到到深入陆地,交不了货,让天津出钱都买下就是。
至于从俄国海参崴铁路线流入的?
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如果真的有列强的军火从俄国地区顺畅流入,那也只能打消耗的了。
拼人口,军队素养,拼对武器得到的补充和损耗速度。相信,袁世凯的新军一定可以击破八旗军落后时代的传统军队制度。拼时间站在自己这边。
这将是决定北洋集团和满清中央对中国统治权力的决定性战斗。北京,天津或许不会撕破脸皮,因为他们之间的战斗并不是决定性的,两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但关外的战斗走向将决定两股政治力量的起伏,兴衰。
在不适合大规模军队战斗的冬天,后勤压力太大,趁着这个时间段,张克渡过辽河,坐火车回到了天津,去见李鸿章。
这时的天津李鸿章府,外面旁边就是军队驻扎的营盘,有上千人驻扎最少,府衙门口站着武装士兵,排查。来往人等,门前,街口,门庭若市,来往宾客不绝。
张克畅通无阻,在后面花园见到了李鸿章。
李鸿章的精力,又有所下降了,日渐的衰老,所以并不十分管事,事事亲为。只是坐镇中央,下面的人负责管理方方面面。
“君泽,是你来了呀。”
“老师,这一两年你辛苦了。学生不孝?恐怕这两年折您老人家的寿数了。”
“哎,君泽你说哪里的话。我活到这把岁数,早过了知天命的年纪,又何必说这些虚言呢?”
张克把来年或者后年,可能就会和俄国停战,和停战之后不久,东北的局势,可能就会发生内战的事情。自己的分析给李鸿章做了报告。
“列国之中,除了日本、俄国。其他国家的陆军都不大可能大规模发动进攻,所以只能是求财。日本甲午之后吃的满嘴流油,正在消化台湾,朝鲜。应该也不太会主动进兵,其国内的政治力量无法统一。
俄国在远东有500万人口,但是人口的大部分还在黑龙江以北,天气寒冷,粮食的收益,怎么能和张克在与锦州屯田相比?粮食的征收,运输,都是有损耗的。
纵然有一条铁路线,但还有本地维持秩序的统治阶级,贪污之事,俄国内部也非常严重。
往多了说,俄国远东可以供养50万人吗?我想是非常困难的,粮食收成不足,加上农牧业或有可能,但是要去掉一般的中间损耗。
支撑哈尔滨方向的铁路修建工人和十几万大军,我相信他的后勤压力是非常大的,毕竟这十几万人也是壮劳动力,500万人,其中壮年劳力你能有200万吗?去掉女人,小1/5的壮年男人都从生产中抽离了。
他们没有什么收入,还面对着死亡的压力,要不要发军饷?什么后勤待遇?俄国就是在明年开春之前就宣布和谈,或者再硬挺一年,到后年。但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我认为清庭也是希望早点停战的。北洋在东北的军队数量在快速增加,清廷在东北不缺武器但人口制约军队上限,那随着时间流逝,它的统治,摇摇欲坠之感,不问而知。”
“这些事情都是提前有所预料的,不足为奇,交给下面的人慢慢去办就是了。君泽,我的寿数不多了。北洋慢慢上了台面,将来如何?君泽,你可有打算?”
“国朝被满清毕竟是统治了200多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
就算这次北洋拿下了东北,优势很大了。也需要数年的时间来稳定局势,慢慢接收中央,以免造成大的动乱,最后给清廷一个体面,如此方是正道。
南方的张之洞,北洋新派和南方是有联系的,新派洋务本来就是一体。和北京皇党也说得上话,如果让皇上出来主持局面,皇党从头收拾局面,不要三五年光景?时间站在我们这边,温水煮青蛙才是上策。”
“我是撑不了十年了。北洋将来怎么办?君泽,我是你的老师,知道你的心思的。”
“我今年31岁了,只要我手中,有足够的军队,站住阵脚,别人不敢强行翻脸,凭着我对西学,洋务,实业的理解,又开始控制东北民政,财政,将来必能有所作为,老师所虑者,无非是袁世凯领军做大,不能制约。
只要袁世凯不能垄断军队,我在财政,民政上对其进行制约控制,有军队力量进行自保。胜负之势,还未可知!”
“既然君泽,你心里已经有所想法准备了,老师也就不多说了。
长辈们纵然有些交情,但毕竟亲疏有别。而且袁世凯确实是不如你的,北洋,国家交到你手里比交到他手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