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397章 风云突变(第三更,求订阅)

第1397章 风云突变(第三更,求订阅)

第1397章 风云突变(第三更,求订阅) (第1/2页)

当火车在轨道上“咣铛、咣铛”地绕过一处弯曲路段后,很快就驶入一段平直的路段,火车开始在人们的脚下加快了速度,轨道上的铁轮有规律地嚓嚓作响。
  
  车厢里的几名乘客。他们一直在校对一周以来的调查报告。
  
  这几位穿着西装的外国乘客,就这么坐在头等车厢里,有的在默默地吸着烟,有的在写零散的、不连贯的评语,等待着重新开始。
  
  罗跃安一边抽着烟,一边翻看着报告,趁着把烟灰弹进烟灰缸的空儿,他问道:
  
  “您真的认为今年的玉米产量会突破1800万吨吗?”
  
  “1800万吨,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扶了下眼镜框,王正真解释道:
  
  “埃塞俄比亚的耕地面积约1719万公顷,其中200万公顷是国有农场开垦土地,那些农场不仅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而且还有现代灌溉系统,他们使用的是我们公司提供的良种,平均产量每公顷约为3000公斤左右,考虑到轮作等影响,仅只是国有农场的产量,就高达1200万吨以上。”
  
  在分析着埃塞俄比亚的玉米产量时,王正真仍然尽不住为其进步而惊叹。
  
  自从几年前歌名之后,这个国家无疑是整个非洲最耀眼的明星,在来自苏联和东欧的农业专家的帮助下,这里掀开了轰轰烈烈的农业改革,开垦荒地,修建灌溉工程,改良种子,施加化肥,在短短两年内,埃塞俄比亚的粮食产量就增加了几倍。
  
  在农业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来自苏联的专家帮助他们规划了铁路网,建设了新的公路,钢铁厂、化肥厂等现代化的企业第一次出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从不曾出现的铁路,也第一次出现在东非高原上。
  
  伴随着汽笛的轰鸣,一列火车在铁轨上奔驰着,火车上的乘客总会把目光投向车窗外——一望无际的玉米田绵延至少天际。
  
  “1200万吨……”
  
  罗跃安抽了口烟,感叹道的。
  
  “真没有想到,才三年的时间,这里的变化居然会这么大!”
  
  “超过5万名俄国专家和农业工人,以及几万台重型拖拉机和其它农业机械,再加上几亿卢布的贷款援助下,这里发生的变化,根本就是……”
  
  指着车窗外的土地,王正真说道:
  
  “俄国人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罗跃点点头。
  
  “没错,就是俄国人改变了这里的一切,俄国人带来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机械以及种子。”
  
  “种子是植物育种公司提供的。”
  
  王刚雷在一旁提醒道。
  
  植物育种公司曾是英国最大的育种公司,不过早就迁往南洋,成为了南洋最大的育种公司,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公司培育了不少良种,其中以玉米良种最为出色。
  
  “如果没有我们的种子,俄国人根本就生产不了那么多玉米,不过他们的生产有问题,我们在肯尼亚的公顷产量在4500公斤左右,而这里却只有3000公斤。”
  
  “从自然条件来说,埃塞俄比亚的气候是良好的,雨量是充足的,土地是肥沃的,其肥沃的程度不逊于肯尼亚,但是产量却少了30%!”
  
  皱起了眉头,罗跃安说道。
  
  “30%的差距吧,还是非常大的,这也是我们调查的关键。”
  
  他笑了一下,然后摘下他的角质框眼镜,举起来对着灯光,擦了一下,然后又戴上。
  
  “埃塞俄比亚不是俄国,这里有铁幕,但是却不像苏联那么坚实,我们可以通过在这里获得的数据,去分析俄国的农业,为国家决策服务。”
  
  虽然嘴上说着“国家决策”,但他们确实是环球贸易公司的员工,在过去的两年间,随着俄国人开发埃塞俄比亚农业来到这里,与俄国人在这里花费了几亿卢布进行农业开发不同,他们是来和俄国人做生意的。
  
  比如玉米良种,尽管俄国也有玉米种子,但是植物育种公司的种子更适应东非的天气,甚至还有化肥,虽然苏联同样有化肥,但是南洋生产的肥料平均营养含量为38.7%,而俄国则分别为27.7%。其他除草剂、农药等药剂的产量质量都很落后。甚至就连同联合收割机,南洋的设备无论是质量还是寿命,都远超过苏联产品。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南洋就是“卖铲子”的人。几乎是与俄国同期进入埃塞俄比亚。
  
  过去十几年里,南洋之所以能建立庞大的海外商业帝国和科技强国,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从上到下的情报机制。最上层的核心科技决策机,就是兼具“咨询和决策”双重功能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