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委婉巧妙解心结 (第1/2页)
年二十八早晨,许正扬一家人吃过早饭,许正扬的父母忙着蒸馒头,炸藕炸鱼炸丸子。许正扬要帮父母的忙,母亲说,“扬扬你在厂子里忙了一年了,回到家就歇歇吧。沏上茶,陪着你爷奶说话,你姐下午可能过来,人家家里过年也忙啊!”
许正扬烧开了热水,沏上茶,闷了一会儿,给爷奶倒上。
爷爷开始说话了,“扬扬啊,你给你那个女同学江海宁拉对象拉的咋样了?
爷爷果真把孙子媳妇的事一直挂在心头。
“啊,爷爷,江海宁还在上学,没咋样,拉的挺好!”许正扬回答。
“拉的挺好是啥话,我听你妈说你那个女同学江海宁过了年阳历七八月份书就念完了,你们拉的年数也不少了,该合计一下啥时候结婚了。我和你奶也是八十好几的人了,说不定那一天嘴一呱嗒,眼一闭,就没了。我们盼着早一天能看着你们俩结婚呢!”
爷爷说话也真够直接的。“爷爷,你和我奶身体这么壮实,哪像您说的那样呢,我不光盼着您和我奶看着我和江海宁结了婚,还要让您们照看重孙子呢!”
许正扬坐在爷奶的跟前,看着二位老人喝茶,然后给倒上。
“扬扬啊,俺们也想这么着,可你们俩不结婚,怎么能生孩子,我们怎么看孩子啊!”奶奶说道。
奶奶虽然比爷爷岁数大,可思路还是比较清晰,避轻就重地又进行了切中要害的提问。
一看实在不能回避两位老人的问题,许正扬说道,“爷爷奶奶,江海宁的父母可都是县城单位里的干部,家庭条件比咱家强得多哩,要按您们老人的说法,给孩子找亲戚要讲究门要当户要对,可就咱家与人家的家庭状况比较起来,门当户对吗?”
许正扬从老人的正统的伦理观念切入,说明这桩亲戚门户的差异。
“哪能比得了嘛,人家一家人是吃公家饭的,咱家是再平常不过的百姓家庭,到底是不能跟人家平起平坐的呀!”
爷爷将昏花的老眼睁得大大的,孙子讲地很在理啊!
“所以说,这桩亲事不是咱家单方面说了算的,咱要听人家女方有什么意见,人家女方说结婚,咱是求之不得,要是人家说暂时不结婚,咱也不能拧着来,嘛事要商量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