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商场谈判拉锯战即将上演 (第2/2页)
长达六个多小时的评审结束了,德国专家看着十多页纸的评审记录,“OK”着点了点头,拿起笔在评审裁决书上签字,表示和义德集团具备了设计制造该特种模具的资质。
资质有了,接下来就是价格的谈判了。许正扬代表制作方报价,13套热流道挤出模具的总价为1260万元。制造周期为六个月。
辰州特种管业公司的装备部部长康子年还价900万,说他们在国外也找到了模具供应商,因为造价太高而未成‘交’。这批外贸管材虽价值很高,但这种特种ABS工程塑料的原材料进价也是相当高的,制造成本再居高不下,必然会影响合作效果,希望和义德方面给予充分考虑。
五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5亿还要多。模具装备成本才占三十五分之一,无本万利的生意谁都愿意做,可那终究是个空想。辰州特管公司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想压低生产成本,尽量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许正扬逐一列举了此类特种模具极高的技术含量与高风险的制作成本。在设计制造过程中,有一些需要突破的设计思路需要横向与纵向的合作,这些都要昂贵的技术支持,都是要计算在设计制造成本之内的,希望辰州方面给予充分谅解。
和义德制作方实事求是的谈判态度让康子年感到,两者之间的讨价还价并不能够达到公司底价1000万的预期效果。转而在小幅度范围内进行压价。
康子年提出了谈判暂时休息。在休会的当口,康子年与辰州公司老总陈冠廷通电话,是否可以打出底价。陈冠廷指示康子年,不在万不得已,底价是不能明示的。与这一批国际贸易有关的各方人士都需要给与一定的报酬,装备部的奖金提成也包括在内。让康子年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