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非昔比 (第1/2页)
上海车墩影视基地。
张楚知道这个地方,还是因为范兵兵此前曾在这里拍戏。
当时张楚在安徽黄山,范兵兵几次来电话,话里话外的都是希望张楚能过去探班。
可张楚当时忙得四脚朝天,哪有闲工夫去看范兵兵。
说起来……
两人也很久没见过面了。
上次见面是什么时候来着?
好像是张楚拍完《少年英雄方世玉》,从怀来回市里,路过中关村的时候,去过一次。
当时还见着了那个姓刘的,汤维和他到底是什么关系,张楚一直没问。
现如今也不在意了。
“哥,想什么呢?走啊!”
小马在身后催促着,这会儿天都黑了,他们还要前往车墩影视基地。
剧组安排了人过来接,出了站,小马联系了半晌,才跟司机接上头。
“累死了!”
小马一上车就没力气了。
跟着张楚,方方面面都好,唯独出行这一块,明明可以坐飞机,可因为张楚晕机,只能改坐火车,时间都在路上浪费了。
车墩影视基地位于上海的松江区,1992年动工,一直到98年才完成一期工程。
这里拥有着国内最全,规模最大的老上海建筑群。
《情深深,雨濛濛》剧组刚立项,贺秀琼就选中了这里作为剧组的外景地。
剧组大部队前天就已经到了,现在只差男女主角。
《少林足球》还没杀青,赵巍要过几天才能赶过来。
“张楚,好久不见。”
拖着行李,刚进酒店,张楚遇到的第一个旧相识是苏友朋。
当初拍《还珠格格》的时候,两个人的接触并不算多,苏友朋给张楚的感觉,一直都挺安静的。
一开始还以为这个人的性格如此,后来才知道,当时他所在的那个组合正面临解散的问题,个人事业发展不顺,《还珠格格》那部戏,成了他唯一翻身的机会。
“好久不见。”
打过招呼,两人也没什么好说的,便各自离开了。
“哥!我听华姐说,苏友朋本来是想竞争何书桓这个角色的。”
难怪刚刚苏友朋见着他的时候,眼神那么复杂。
“华姐什么时候和你说的?”
“就是在香江的时候,华姐每天都给我打电话。”
恐怕是你每天给王景华通风报信,汇报老子的行踪吧!
张楚给黎平打了个电话,得知张楚已经到了,很快黎平和贺秀琼便一起下了楼。
今非昔比了啊!
当初的张楚连个演艺圈的新人都算不上,最多就是个边缘人。
这才过了一年多,张楚已经在国内火出圈了。
贺秀琼的感触更为直观,那个时候,她还掌握着张楚的生杀大权,现在却要求着张楚演戏。
而且,付给张楚的片酬,贺秀琼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肉疼。
一集85000,全部49集加起来400多万,已经接近整部戏投资的五分之一了。
要是让其它演员知道了,还不得闹翻天啊!
“黎导,秀琼姐!”
呵呵!
知道我是你姐,能不能少要点啊!
寒暄了一阵,分配好张楚的房间,至于小马的住处,需要张楚自己安排。
剧组三天后开机,张楚还有时间准备。
这么厚!
张楚刚拿到剧本,感觉比原著的内容多了不少。
翻看了一会儿,张楚对琼瑶那老太太简直佩服到五体投地。
为了拉长篇幅,那老太太无下限的狂水字数。
一会儿帮可云找回忆,一会儿又帮着方瑜找快乐。
而且整个故事的框架跟原著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原著的故事故事背景发生在宝岛,剧本给挪到了旧中国的上海。
原著主演讲的是依萍复仇记,并且复仇成功,雪姨奸情败露,惨淡收场,如萍被抢了未婚夫,引枪自尽,陆振华也在家破人亡之后,晚景凄凉,老病而死。
改编后的剧本,在故事的中途来了一个峰回路转的大团圆。
依萍和何书桓历经波折,走到了一起,为了给如萍一个好的结局,琼瑶又塑造了一个杜飞。
最后陆振华虽然还是死了,却是在反抗侵略者时力战而亡。
这可真是……
跟原著好像没什么关系了。
张楚之前一直在啃原著,此刻却发现好像做了无用功。
屋里待得太闷,张楚干脆拿着剧本下了楼,这家酒店附近就是南京路。
张楚还是第一次拍年代剧,去旧上海的街道去找找感觉。
等他过来才发现,不光他一个人有这个念头,还在这里遇到了苏友朋和林欣如。
这俩人……
“你不要误会。”
张楚连句话都没说,林欣如就忙着解释,颇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