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我是演技派 > 第九百零四章 人潮汹涌

第九百零四章 人潮汹涌

第九百零四章 人潮汹涌 (第1/2页)

冯可,其实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记者。他以前是射箭队的队员,国家一级运动员。也正是因为这份特殊的经历锻炼了他的眼力和体力,成为一名擅长偷拍的狗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的成名之作就是拍到小庆奶奶当年出狱后跟男友一起打球的照片。为了拍到这组照片,他从小庆奶奶出狱起就跟着,足足跟了二十五天。
  
  这放在一般的狗仔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毅力。也正是因为这组照片的关系,他认识了桌伟,同时形成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就是他把偷怕的照片卖给桌伟供职的报社。
  
  06年,桌伟从《新京报》离职后,拉着他一起成立了今后长达十年让整个娱乐圈闻风丧胆,让明星又恨又怕的风行工作室。
  
  桌伟负责文字,冯可负责偷拍,正可谓一文一武,珠联璧合。
  
  相比爱出风头的桌伟,冯可一直非常低调。他做狗仔,谋生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喜欢这个职业。他的底线是不违法;理念是用镜头去还原明星生活的真相。
  
  因为在这个是非难判的娱乐圈里,明星在强大的人脉关系建立的保护伞下,经常做着一些法律和道德所不容而外人所不知的事情。
  
  他的初衷是认为自己在做一件正义的事情。
  
  其实他们刚开始做这一行收入并不高,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盗版。在国内盗版并不仅仅存在音像和图书领域,类似网络、摄影图片至今依旧是盗版横行。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比如当年美国有位著名的狗仔为了偷拍麦当娜刚出生的孩子,租下了麦奶奶邻居家只有几平方米的阳台,为此这位狗仔每天要付出五千美元的租金。而等他拍到足够可有的素材时,已经过去了十天。等于说不算人工等各种费用,光阳台的租金就要付出去五万美元。但是这组照片最后卖了二十多万美元,除去投入的成本,净赚了十几万。
  
  可这在国内显然是不可能的,也不适用。因为常常周三报纸一出,周四各地的报纸都开始盗版,还美其名曰什么“转载”。就跟时下的网络一样,收藏数往往高达四万多,但最后的均订只有可怜巴巴的一千出头,收订比低至40:1,说到底都是盗版太多猖獗。
  
  当然后来随着流量时代的到来,资本的大举入侵,明星的收入更高,动辄就是204万的日薪,一爽的片酬啥的。相对应的就是观众和有关部门对明星们违法和违反社会公德的容忍度更低,这种惊爆眼球的照片往往就会明星们的命门所在。
  
  然后一方为了博眼球追求流量,而另一方则想尽一切办法不让自己的丑闻曝光,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必定就会产生巨大的利益。
  
  以前一组照片在选择曝光和不曝光之间,可能就是几万块钱的事,但是后来就不同了,这里面可能会蕴藏着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巨大经济利益。往往这个时候人们就开始守不住底线。而伴随这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还有更大的压力和风险。
  
  可能是钱赚够,也有可能是分赃不均,更有可能是承受不了来自到各方面的压力,最后冯可以“不想工作成果沦为博眼球的工具”为理由,跟桌伟分道扬镳。
  
  而此时的冯可总体来说对偷拍事业还是相对比较有情怀的一个人。
  
  同时他还绝对算得上是贺新铁粉,拉着眼镜哥们兴冲冲地往影院赶。而眼镜哥们显然情绪很低落,因为在路上他就接到了主编的电话,被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通,虽然还不至于被扫地出门,但显然他这份工作的前途堪忧。
  
  他实在没心思去看什么电影,忍不住道:“冯爷,您看咱们先找个地方聊聊吧。”
  
  “急什么,看完电影再说。”
  
  冯可说着,还奇怪道:“你难道不用交稿么,不看电影怎么交稿呀?”
  
  眼镜哥们苦着脸,有心想说刚刚主编在电话里已经剥夺了他的采访权,当然不用交稿了。但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好意思说出来,只能跟着冯可一起走进了电影院。
  
  相比出席发布会的上百号记者,真正到影院里看电影的可能连一半都不到,其中大部分是跑电影口的记者。没来的可能就是为了混了红包和礼品,或者单单靠发布会上的内容足够写稿交差了。
  
  除了媒体记者,还来了不少影评人,估计也都是领了红包,负责吹捧的。
  
  冯可还挺逗,特地还出去买了爆米花和汽水,拿进来的时候引得现场的人频频侧目。媒体和影评人专场,大家手里拿着纸和笔,顶多旁边搁一瓶矿泉水,观赏电影的同时更是工作。他倒好,跟普通观众没啥两样。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出他来,含蓄的朝他点点头,热情的还特地站起来作势要跟他握手,只是这家伙两只手实在是腾不出空来。
  
  其实象他这种在圈内资历很深的专事偷拍的狗仔,记者们都是很欢迎的,毕竟人家常常能拍到非常惊爆的照片,妥妥的头条啊!
  
  “来,要可乐还是雪碧?”
  
  他倒是没忘了眼镜哥们,可乐、雪碧、两桶爆米花,两个人都有。
  
  “呃,可乐吧。”
  
  眼镜哥们一脸无语,接过来时倒没忘道声谢:“谢谢冯爷。”
  
  “客气啥……哎,开演了。”
  
  说话间,灯光暗去,银幕亮起。
  
  龙标之后,银幕上出现一幅类似做旧的漫画,一台带着三脚架的摄影机,机器后面一个小人正在拍摄,镜头前另一个小人站在那里做深沉状,然后拍摄的小人停下来指指点点,画面定格,出现四个字“新皓传媒”。
  
  这是新皓传媒的LOGO,公司艺术总监宁皓的手笔,很类似原时空中坏猴子影业的那个片头。
  
  这个片头不同于常见的那种一定要有龙!一定要有马!搭配祥云、河流、山川、金色阳光,颜色一定要鲜艳,配乐一定要激扬,要有古典繁体字,还要有英文字幕,再用一个镜头自下而上推进,气势十足的那种片头。一看就让人耳目一新,很有逼格。
  
  然后依次是中影、博纳、小马奔腾的片头。
  
  电影一开始,在一间昏暗的房间内,镜头摇晃,一张憔悴且惊慌失措的脸,明显像是被人追杀,急切要逃亡的样子。
  
  镜头一路跟拍,昏暗的走廊,忽明忽暗的电梯轿厢,然后阴森的停车场,一切都在营造恐怖的气氛。
  
  突然一个身穿黑色羽翼的人冲过来,手握利刃,一顿猛刺。动作娴熟、干练,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很有好莱坞的那种范。就是不会说刺一刀就把人杀了,而是一刀接着一刀,快准狠,不给对方以任何喘息的机会。
  
  有人行凶,有人偷拍。
  
  当黑衣人把尸体装入汽车的后备箱,一转头,面对镜头,赫然是贺新那张冷酷的脸。就见他不紧不慢地脱掉雨衣露出一身笔挺的西装,完全是一位成功人士的打扮,坐上车,打开车内音响,在贝多芬弦乐四重奏C小调第十四号乐章的音乐声中,一辆豪车疾驰而去。
  
  “酷!”
  
  观众席上的冯可拍腿叫好,还转头问眼镜哥们:“这么样,贺新酷不酷?”
  
  眼镜哥们还在琢磨自己的事情,心思根本没在电影上,只得勉强咧咧嘴道:“还行吧。”
  
  冯可一听就不乐意了,“嘿,什么叫还行呀?明明特别酷好不好!你瞧贺新刚才杀人的几下动作,特别干脆利落,特有那种好莱坞大片的感觉。就好像……呃,对,就象前几年的那部《谍影重重3》,特有大片的范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