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我是演技派 > 第五百二十章 转型之作

第五百二十章 转型之作

第五百二十章 转型之作 (第1/2页)

知乎上有人问:贺新是影帝,是电影咖,为毛还要拍电视剧呢?
  
  电影和电视剧有着本质的区别,拍摄方式不同,对表演的要求不同,观演的平台不同……
  
  换句话说就是电影更加追求艺术,而电视剧更像是一种产品。
  
  演员群体中电影咖始终比电视剧咖高一个等级的鄙视链就是这么来的。
  
  比如象葛尤、姜闻,包括现在的四小花旦,演上电影之后,便跟电视就基本绝缘了。
  
  陈导明、陈保国则守着电视剧的垄断地位,偶尔客串一下电影什么的。当然他们是属于功成名就的那种,拍不拍电影都无损他们在圈内地位。
  
  之所以还守着电视剧这一块儿,一方面可能是电影资源确实有限,他们虽然有过不少作品,但历史上从未被票房真正认可过,不象葛尤、姜闻这种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扛起一部电影。
  
  而且到了他们这种咖位,既贵又难搞,很多导演都不愿意找他们,怕压不住;同时他们自己可能也更愿意躲在自己的舒适区,钱不少挣,还更为观众所熟知,可谓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演员在演电视剧的时候,导演不会过多的干涉他的表演,只要能让剧情顺下去,夸张或者怪异甚至模板化都不会有问题。
  
  但电影不一样,电影对演员表演的要求更加苛刻和精细,同时相比电视剧,电影的主导很明确,就是导演,导演会倾尽全力要求最后表达出来的是他想要的样子。
  
  所谓的影视双栖,大概通用于一些偶像派的,或者万金油类型的演员。比如后世如大宝贝、大幂幂、某吃货胖迪,以及各种小花、小鲜肉之流,一种模式化的表演包打天下,或者说她们本身卖的就不是演技,而是脸罢了。
  
  真正的电影咖去演电视剧往往会让人觉得很尬,比如汤维的《大明风华》,张振的《宸汐缘》一度被观众群嘲。
  
  是他们的演技不行?别开玩笑了,他们都是在大银幕上被证明过的演员。张振自不必说,就算汤维,《北西》里面那个八字脚的大肚婆,光是形体上的细节,可能80%的女演员拍马都赶不上。
  
  同样电视咖演电影,要么花瓶,要么配角,勉强还算过得去,真要扛起一部大银幕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
  
  原因就在于表演方式的不同,习惯了一种方式的表演,在不同的拍摄环境和观演平台,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言归正传,说到贺新为什么还要演电视剧,为了赚钱是肯定的,然后大概就是为了情怀和过瘾。
  
  余则成这个人物他本身就很喜欢,而电视剧又能让他大开大合,尽情挥洒自己的表演欲望。
  
  他并不是个难搞的演员,以往无论跟大导演合作还是跟小导演合作,他都很尊重导演,即使有不同的看法,也都是商量着来,尽量和导演达成共识。至于眼下大牌演员群体中很流行的改词,所谓的“二次创作”,他很少干这事。
  
  他始终认为再牛逼的演员也比不上一个三流的编剧,对画面的掌控导演更有发言权。你总不能一心想着突出自己,让整个画面失衡,或者始终游离在剧情之外,格格不入吧?
  
  在所有合作过的导演当中,他最想合作的其实还是楼烨,因为在楼烨的电影中,他能够获得在表演上极大的自由度,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创作。
  
  楼烨从来不会禁止演员的自我发挥,只要你能够演,一直演下去都没有问题,当然最后他只是截取他认可的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都是无用功。但这对演员而言却是一件极为过瘾的事情。
  
  可惜楼烨只有一个,你想再过瘾,只能去电视剧里寻找这种感觉。
  
  顶着柏林最佳新人、威尼斯小影帝、双金影帝的贺新,演技在线,观众缘不错,从来不缺剧本,而且自从《石头》大卖之后,更是有不少电影找他。
  
  比如同样打造两岸三地概念的电影《天堂口》,投资方有内地的华艺兄弟、香港银都机构和湾湾的中环国际。邀请的演员都是三地的大牌,比如香港的吴念祖、湾湾的张振,另外还有舒琪、李小露、湾湾小鲜肉杨右宁的加盟,讲述三兄弟闯荡上海滩的故事。内地方面原本贺新就是不二人选。
  
  而且这部片子的导演虽然不出名,但监制却是大名鼎鼎的吴雨森。
  
  原本贺新倒是挺感兴趣的,毕竟是大制作的商业片。但是一拿到剧本,这都什么呀?有点象《英雄本色》和《上海滩》的结合体,又像是内地版的《喋血风云》,怎么看都不伦不类,甚至剧本结构就很有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