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三国幼麟传 > 第二百零九章 凉州上士

第二百零九章 凉州上士

第二百零九章 凉州上士 (第1/2页)

得了鼓励,姜维清了清嗓子,继续讲述此策的第三个好处:
  
  “关陇、凉州之地因长期战乱,户口大减,世家之实力亦消亡殆尽,田地大量荒芜,情形与汉中大致相同。换言之,即亦具备实行此政的条件。只消朝廷在汉中成功试行此田制,此政便可在关陇、凉州逐一复制。”
  
  “在下要说的这第三桩好处,便是此田政可使关陇、凉州百姓归心,届时,关西百万百姓不复为魏之所有,更是汉之百万百姓!一俟朝廷出兵北伐,兵锋所向,关陇、凉州不仅可传檄而定,更能在短时间内聚起数万大军!”
  
  听到这里,诸葛亮已然明悟。
  
  他倏地想起周王文与姜太公的一段对话。
  
  当时周文王问计于姜太公:如何才能使天下百姓归附?
  
  姜太公答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万民之天下。同天下人之利者,得天下;将天下之利独占于一人之私者,失天下。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他主政多年,哪能不知道民心是何指也?
  
  所谓民心者,其一,由官府保障其人身安全;其二,便是土地田亩之利。
  
  诸侯混战之时,曹魏给了中原百姓人身保障,百姓已屯田反哺之,得以定鼎中原;而今天下已经三分,百姓的生活相比较于以往的朝不保夕而言,已经安定上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大汉若要战胜曹魏,则必须从“同天下人之利”一道着手。
  
  倘若有朝一日北伐成功,朝廷恢复关陇、凉州的统治后,那么姜维所言的田制,确实可以做到利与民享,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百姓感念善政,心向大汉。
  
  如此一来,朝廷不仅可以减少弹压民情的驻军,还能通过多授其田,将魏国之郡兵、民壮尽数化为己用。
  
  想到这儿,诸葛亮再藏不住内心激动,豁然起身,问道:“此田制何名?”
  
  姜维抱拳正色道:“谓之均田制!”
  
  诸葛亮闻罢,一言不发,重又坐回案前落笔疾书。
  
  姜维见状,情知已经打动诸葛亮,不由露出一丝笑来。
  
  均田制是由距离此时二百六十五年后的北魏孝文帝始倡,至唐朝前期一直实行土地的制度,按人口分配,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他身为穿越之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深知后世对该制度的评价。
  
  后世肯定均田制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朝廷之集权。
  
  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为隋唐一统天下,缔造盛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北魏孝文帝时期,北朝时承接了五胡十六国战争频繁造成大量人民丧生,产生大量荒地,政权内忧外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此时之蜀汉何其相似。
  
  而蜀汉在汉中拥有大量荒芜的无主田地,正是实行此田制的先决条件。
  
  眼看诸葛亮堪堪书就,刚刚放下手中毛笔,姜维乘势又道:
  
  “尝闻军师隆中对,有‘西和诸戎,南扶夷越’一说。以在下之见,汉中毗邻武都、阴平,历来为胡汉交界混居之所;从武都出发,再往西过陇西、金城二郡,便可到湟源(青海湖附近)西羌发源之地。军师此番经营汉中的同时,不妨将‘西和诸戎’一事提上日程。”
  
  诸葛亮此时已经对姜维十分欣赏,闻言露出期待神色,笑道:“哦?愿闻其详。”
  
  姜维早已理好思路,当即郎朗道: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于赤壁惨败后,开始对关中用兵。他在大破关中联军之后,撤军返回,又命令夏侯渊督众将继续西征。”
  
  “夏侯渊乃魏之名将,两年内,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靠一己之力,几乎将凉州一带逐一平定。但他在威震羌胡的同时,造成杀孽过盛,凉州羌胡莫不欲生啖其肉。”
  
  “又兼曹操汉中之战新败,强行迁移汉中、武都一带汉胡军民至关陇乔居,导致当地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者不计其数,羌人对魏之怨恨由来久矣。”
  
  说到这儿,他稍稍顿了顿,语气一变,又道: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可为朋友。我方左将军马超素得羌胡之心,在下以为,可在经略汉中的同时,借助左将军过往之威名,向西联络关陇、凉州各支羌种,以为北伐之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