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我非痴愚实乃纯良 > 第781章 知事院

第781章 知事院

第781章 知事院 (第1/2页)

这一天漱玉泉畔的聚会上,虽然钱朵朵极力劝说,左明静最后还是没有答应去国公府给淳宁公主任事。
  
  左明静看得明白,这件事并非钱朵朵想的那样简单。
  
  公主想找人批红,这些人的才干还在其次,比才干更重要的是身份。批红涉及太多机密,能得到重用的人必须先要得到淳宁信任。
  
  她左明静既是左家孙女,又是何家孙媳。倘若有机密文书让她过了目,难保不会传出去。身份如此,注定是不适合的。在这件事上,是钱朵朵一厢情愿了。
  
  心里有了这层推断,左明静将这事抛诸脑后,回到左府之后继续埋首整理起石头记的稿子。
  
  整理书稿看起来只是小事,但她知道,以眼下的局势,倘若山东之地能有一本让天下文坛瞩目的巨著出世,那便代表着山东文教之兴不输于江南,也能扭转一部分读书人的印象。
  
  齐王幕府没有开科取士的名义,但如果有怀才不遇的读书人见到这边重视文教,就有可能投奔过来。这勉强也算是她这个孀居妇孺能尽的一份微薄之力……
  
  左明静既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独自于案前整稿,心中也有属于她的那份清明安静,与年月无争。
  
  但有时候不是她想与世无争就行的。她回府不久,左经纶便唤她到书房说话。
  
  左经纶是三天前才回济南的,他一把年岁了,主持完分田事务,又风尘仆仆地赶回来搭建议院,却没有半点吃不消的样子。
  
  大概因为权力是最好的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吧。
  
  “孙女见过祖父,请祖父安康……”
  
  祖孙相见,左经纶放下一封公文,开口道:“你在家里也呆了很长一段时日了,今日何良远向我提出要接你回何府。”
  
  左明静才行了一个万福,双手放在侧腰还未来得及放下,闻言动作停了停。
  
  左经纶又叹道:“在京城之时,因我忽然病倒,你才回府侍疾。如今我既已痊愈,你再呆在府中,确实不适合了。”
  
  左明静犹豫了片刻,问道:“祖父可否容孙女再想想?”
  
  “想想也好。”左经纶缓缓道,“只要你心里记着维护左家的名声。”
  
  有些话,祖孙二人都没有明说。
  
  当初左明静回府,看起来是由左明心出面。但等她回到左家之后,却是锦衣卫暗中不让何家把她接走。
  
  左经纶、何良远都是人老成精的人,一点端倪就能看出整个脉络。都认定是王笑在背后出了手。
  
  何良远以前斗不过王笑,后来怕了王笑,也许还存着心思想等酝酿出了什么大丑事之后,拼着脸面不要了,借机给王笑致命一击。但这大丑事一直也没发生,想来是左明心托了秦玄策的关系让王笑护着左明静也有可能。
  
  左经纶当时则认为何良远大势不妙,把孙女接回来也好。至于王笑是否存了什么心思……左经纶不像钱承运那么不要脸,但为了心中抱负,他也可以全当不知道。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王笑没有动静,那想必是猜错了。
  
  如今何良远、左经纶两人都进了议院,局势又有了变化。何左两家也需要再次联合起来,以保持足够的威望,在齐王党和国公党之间形成缓冲。因此,何良远提出要接回左明静,左经纶并不反对。
  
  至于左明静的个人意愿,在此事当中丝毫不重要。
  
  只是,“容孙女想想”这一句话,还是让左经纶重新斟酌起来。他知道自己这个孙女聪慧,不会说无关紧要的话,那么这个“想想”说的其实是她自己会去想办法。
  
  左经纶也愿意看看她能有什么办法,或者说看看她有什么“靠山”。
  
  正在此时,忽然有下人禀报道:“老爷,有人求见。”
  
  “这么晚了来求见?”左经纶微微一愣,问道:“是谁?”
  
  “是个年轻人,小的也不认识,只说把这枚信令交给老爷。”
  
  左经纶只看一眼,应道:“快去把人请进来。”
  
  “是……”
  
  下人走后,左明静又行了个万福,道:“祖父,那孙女告退了。”
  
  左经纶看了她一眼,并没有马上让她离开,而是沉吟了一会,接着又嘘寒问暖了几句。
  
  过了小一会儿功夫,左明静离开。
  
  左经纶则是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书房前厅,正见王笑走了进来。
  
  “见过国公。”
  
  “左大人无须多礼,直接说事吧。”王笑扶着左经纶重新落座。
  
  接着,他一点拖泥带水的样子都没有,径直开口道:“分田事毕,北方战事已开。我打算把莱州的粮据政策推行到整个山东境内,左大人意下如何?”
  
  左经纶才落座,闻言又重新站起来。
  
  “此事关系重大,请国公先禀明齐王殿下,再召群臣商议,选两城州府试行为宜……”
  
  王笑道:“我今夜是从城外兵营回来,路过左府时,只带了两名护卫脱离了队伍,独自前来见老大人。换言之,现在济南城,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我们已在商议此事。老大人认为这是为何?”
  
  左经纶心想,还能是为什么,你这个年轻人做事情性子太急了。
  
  “国公啊,衍圣公府之事过后,我们才把山东士族安抚下来,这个时候再推行限粮之策,万一把他们逼急了又如何?”
  
  王笑见他不答,自己回答道:“我今日来与老大人秘议,就是为了老大人能写个票拟,我直接批红盖印,明日便传告山东。”
  
  左经纶道:“要推行粮据之策,首先就要从百姓、粮商、士族手中把所有粮食全都收上来,再依据每个人每日的口粮统一发放。这对于那些吃不饱饭的百姓或是好事,但他们根本就不明白这其中道理,只会以为是我们派兵抢夺他们的口粮;粮商们更是被国公你逼到死路,从此山东再无粮商,也没有粮商敢从外地运粮过来;世家大族存粮最多,国公你刚抢了他们的田地,转眼又要抢他们的粮食,谁心里没有怨言?此令一下,整个山东都要群起反对,必起大乱!请国公三思……”
  
  “召令一下,我麾下将士马上便可赶赴各个州府押解粮食。由不得他们反对。”王笑道:“也没有时间给我三思了,这半月间,我们要送到天津、送到皮岛、送到新兵营的粮食,哪一次没有缺口?济宁、德州、临清,所有粮仓都已空了。一旦战事不利或出现天灾,老大人知道会有多少人要活活饿死?”
  
  “那就请国公不要再派兵到天津、到皮岛了!”左经纶道:“建奴与唐逆鏖战,我们正可观其两虎相争。就算担心唇亡齿寒,稍作支援即可,何必拿全部家底去拼?!”
  
  “山东无险可守,处四战之地,不去拼,等唐逆一朝败亡,八旗兵马长驱直入,谁来守?让那些粮商、那些科举士族来守吗?!”
  
  “事有轻重缓急啊!国公。”左经纶道:“建奴还在北直隶,山东百姓才是我们治下之民,民心不定,何以振兴天下?”
  
  “正是因为事有轻重缓急,建奴已然入塞,灭国之危迫在眉睫。才必须施行此策;正是因为山东百姓才是我们治下之民,才必须限制、分配粮食,合理调度,让兵士有粮草,让贫民能活下去。”
  
  “不等国公你发放完粮食,反对的声浪就要把你我掀翻!”
  
  “那就把他们全打趴下去!”王笑道,“这些天来,我每听到你们要支用赈灾粮仓,我就到兵营巡视,因为我受够了你们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泥瓦匠做法。富户、粮商的粮食堆积如山,流民饿死道旁。我不会让山东境内再出现这种局面。唯有用我麾下之兵,去抢他娘的。”
  
  “国公啊,我并非不支持你。”左经纶苦劝道:“分田之事,我岂不尽心?当初你是怎么和那些士族说的?许诺分了田之后保他们的前程富贵。打一批拉一批才好不容易把事办成了,这才过了多久?分完他们的田,又要抢光他们的存粮。如此一来,朝廷与反贼何异?”
  
  “我楚朝兵士若无兵粮,又与反贼何异?这些年来,哪里不是流寇抢完了百姓官兵又来抢?既然如此,干脆由我来抢,一次抢个干净。谁敢不从,向我手中的刀去说理。”
  
  左经纶道:“就算把粮食收上来又如何?能有存粮的家族,哪一个不是世代辛苦经营才赚到如今的家业?施行粮据之策,让这些人和贫民一样顿顿粗茶淡饭,往后怨念堆积,他们要怎样对待你我?国公想如商鞅一般,遭世人怨恨、受车裂之刑吗?!如此作法,逆旅不宾!”
  
  “老大人该知道的,非常时期,行非常之策。纵使你我费尽心思,一粒种子下地,八九个月才能有收成。收成之后再留种,没有五年之功,神仙也变不出粮食来。亡国灭种之祸就在眼前,敌人能给我们几个八月?怨念能有消减之日,人死可能复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