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临高启明 > 第二百八十九节 三亚之现状(三)

第二百八十九节 三亚之现状(三)

第二百八十九节 三亚之现状(三) (第2/2页)

三亚的第二大产业就是椰子加工业了。
  
  三亚周边本身就有很多天然的椰林资源,但是远远达不到种植园的规模。主要是靠收购――这也是目前本地很多百姓和附近的黎人的一项副业。因为澳洲人收购椰子,不止三亚,整个琼南但凡产椰子的地方都出现了收购商,在当地收购椰子之后运销到三亚来。是目前三亚最成功的一个产业了。
  
  椰子浑身都是宝,元老院主要是用椰子来生产椰子水和椰子干,椰子水作为三亚特产的一种饮料在当地装瓶消毒,然后由天然冰制冷的冷藏船运销往临高等地,在广州也是相当高级的“澳洲高级饮料”。椰子干主要用来榨油。椰衣里提取的椰棕纤维用来制绳,椰子开花季节还能用其花酿酒。
  
  这个产业几乎不产生废物,可以做到椰子的全利用,经济效益极高。是三亚最赚钱的工业企业。也是仅次于田独矿物局的本地第二大雇佣企业。吸纳了本地的大量劳动力。
  
  “三亚椰子公司是我们这里的经济支柱。”汤梦龙说,“可以说三亚能维持今天这个局面,功不可没。”
  
  “这家公司的椰子产品都卖到哪里去?”
  
  “几乎全部都运到临高去了。”汤梦龙说,“一部分运到文昌。那里也有椰子加工企业。椰子油我们这里是不生产的,只加工成椰子干,然后统一运到文昌去榨油。还有椰衣也是。”
  
  “初级加工。”
  
  “没错,就是搞初级加工。”
  
  椰子公司可以直接销售的终端产品其实只有两种:椰子水和亚力酒。
  
  亚力酒不用说,是现在三亚外销的本地产品的中NO1,很受欧洲商人的欢迎。然而花的数量有限,酿酒季很短,产量上不去。
  
  “……其实椰子树还能生产椰糖。不过我们这里没有种植园,收集树汁太麻烦了。没有大规模的搞起来――再说欧洲商人最感兴趣的大概还是蔗糖,就算花了功夫搞起来人还不见得有兴趣。”
  
  “光靠收购椰子,这产业做不大的。”许延亮说,“还是要搞种植园。”
  
  “种植园谈何容易。农委会那边其实对这个也不懂。”汤梦龙说,“我回临高的时候和吴南海说过,他嗯啊了几回就憋出个‘我们研究研究’也没下文了。后来我找了法石禄,他说他们农委会没有专业搞热作的。除了大学学到点书本知识,就只能靠大图书馆的资料了。”
  
  “怪不得奎宁、橡胶这些东西一直搞不定……”
  
  “看书和真得去干差别还是很大的。这我也理解。再说就算一切顺利,种植园没个十年八年的,也没法采摘。”
  
  第三个产业就是鱼-盐了。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因为三亚的盐业主要就是为渔业服务的。从三亚出发,丰饶的西沙-南沙海域一直是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在元老院的管理下,每年鱼汛前渔民都要在三亚进行捕捞登记,领取捕捞旗之后在海警的护送下南下进行捕捞作业。
  
  传统渔民因为没有冷藏条件,往往需要大量的食盐来进行保存。因此对盐的消耗量非常的大。而元老院为了获取蛋白质,不但以优厚的条件赊销食盐,还专门派出冷藏船去就地收购,获取新鲜的鱼类,运回三亚之后用来加工各种鱼肉制品。
  
  “渔业税和食盐销售很可观,但是食盐是专卖品,和田独的矿一样,卖得再多也和我没多少关系。总算渔业税这一块目前是全额返还给市政府的――要没有这笔钱我还真没法维持了。”
  
  “现在木材加工业也算可以。荷兰人和英国人经常运原木来――对他们来说大概没什么成本,拉过去就能赚钱。如果能在三亚搞出足够的货源来,应该会运更多的木材过来。”
  
  除此之外,三亚还有些零星得工商业,规模较大的是修船、渔船制造、渔具和小五金类。为了避税在三亚开设的许多皮包公司也提供了相当数量的税收和消费。
  
  “这也算是个产业吧。”汤梦龙笑道。
  
  “这个啊,老王去广州前我们聊天,他说这个漏洞迟早要堵。当然了,不会彻底堵住,还是要给他们些空间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