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司礼监 > 第九百五十七章 陛下,臣带银子去见您

第九百五十七章 陛下,臣带银子去见您

第九百五十七章 陛下,臣带银子去见您 (第1/2页)

南直隶的粮价这段时间涨势惊人。
  
  原本南直隶的粮价就比其它地方高,米价为每石三四百文,麦价则为七八十文,豆子百文。
  
  结果,现在苏松一带的米价腾至一石一两二三钱,个别地区如上海县米价更高达一斗就是一钱六分,叫人惊叹。
  
  粮价之所以暴涨,乃是因为江南镇守衙门到处派人购粮。
  
  苏州、松江、常州乃至扬州、泰州、嘉兴等地的粮商都接到了来自江南镇守中官衙门的粮食订单。
  
  镇守中官衙门给出的利润十分可观,导致各地粮商将原本应放到市面上出售的粮食转运吴松特区,使得市面上的粮食存量一下减少,自然就导致粮价上涨。
  
  江南之地,本就因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而减少了庄稼种植,使得粮价比其它地方高出不少。再经此大规模收粮,粮价若不疯涨才是奇事。
  
  各地官府对粮价上涨不能坐视,这是涉及民生根本问题,应对不及时会出民乱的。
  
  可是无论是应天巡抚还是地方官吏,都拿大肆购粮的镇守中官没办法,只能一边痛骂魏阉祸乱地方,一边派人往更远的地方购粮。
  
  甚至有些地方的官府出面强迫粮商必须留出一定粮食供应市面,而如上海县等粮价上涨重灾区,则是直接开了平仓,这才勉强把粮价压了一些下去。
  
  镇守中官魏公公对外界的指责也很无辜,他老人家真金白银的买粮食,不偷不抢,也不强买强卖,怎么能是坏人呢。
  
  公公也难办,他要养人,养人就得有粮食。
  
  特区这巴掌大的地方哪有粮食产出,只能靠买。
  
  甭管什么时候,大笔购买某种商品,肯定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这是市场经济所决定的,非人力可挽回。
  
  好在,粮价上涨也就是一波的事情,满足基本需求后,魏公公也不可能再买下去。
  
  毕竟,他的钱也有限。
  
  公公给未来特区乃至大明朝粮食需求地规划在安南,随着天气逐渐变冷,不出十年,国内粮食生产肯定会遇到大问题。
  
  届时,解决问题只有两个方案。
  
  一是大规模屠杀,人为减少人口,缓解粮食压力,便如满清入关后那般。人都被杀了,地方就腾出来了,也没那么多流民了,生产秩序自是能慢慢恢复。要不然,八旗再能打,也得面对崇祯时期的流寇之乱。
  
  二则是大规模从国外输入粮食。
  
  毫无疑问,魏公公肯定选择第二个方案。
  
  再配以强制性的屯田或有条件的土地流转,应当能最小程度的减轻天灾影响,尽可能的保留民力和国家元气。
  
  这一次大规模购粮,总计开销达二十余万两。
  
  另外,除了买粮外,油盐这些也要大量采办,衣食住行,无一不包,只要是特区和官兵需要的,公公就叫下面去办。
  
  他从南都弄了很多银子不假,可银子再多得花出去才有价值,要不然跟废铁有什么区别。
  
  江北商会扬州分会的部分商人从中寻到商机,自告奋勇要包办这些业务。一来是可以从中获得利润,二来则是能更近一步和魏公公及海事特区绑定关系。
  
  对这些商人的请求,魏公公不会不允,但要这些人将厂子设在特区内,美其名曰带动特区经济发展。
  
  无论是榨油,还是纺织,亦或染布,哪怕是开个裁缝铺,都能雇佣一定人员从事生产。上游、下游全套商业体系下来,再有中间和服务业,何愁特区人气不旺,何愁特区的商业气氛不进一步活跃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