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电影世界大红包 > 第498章 佛道显威(求订阅!)

第498章 佛道显威(求订阅!)

第498章 佛道显威(求订阅!) (第2/2页)

黄龙府的兴旺繁荣是从辽圣宗开始的。辽景宗保宁七年(公元975年),黄龙府守将燕颇(渤海国降将)杀都临张琚叛辽后,黄龙府治所一度迁到今四平市的一面城。后经辽兵平定燕颇叛乱,于辽圣宗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将黄龙府治年迁回原地。辽圣宗主张向汉人学习农桑和冶金诸班工艺,南北交流文化,开放集市,与外国通商。并先后从关内的宗州、檀州迁移汉人千余户到黄龙府。这些汉族除带来的中原的农耕技术外,还带来酿酒、制革、纺织、铸造等工艺,使黄龙府内作坊林立,货栈毗连,不仅能营造车辆船舶,兵器马具,而且能够制作金银首饰,毛毡皮褂,农具炊具,文具纸张。从而,吸引大批本地人和其他民族到黄龙府经商。每逢集日,居住在西部草原的乌桓人、契丹人、蒙古人、鲜卑人牵着骆驼,赶着马帮,坐着牛车,带着那里出产的羊毛、皮张和牛、马、羊、驴赶到黄龙府交易;居住在东部山区的高句丽人则带着人参、鹿茸等药材和貂皮、猞猁皮等贵重皮张到黄龙府出售;松花江北岸的女真人则把五谷、蜂蜜、家畜和獐、狍、狐、兔、雁、凫、鱼、鳖送到黄龙府市场;黄龙府当地人则摆出精心制作的民族食品,有艾糕、烤肉和米酒。在黄龙府市场上,人们能够买回农耕用的车、马、犁、铧、锹、镐、锄、镰、渔猎用的刀矛弓箭、船网丝钩,生活用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盖房造桥用的锛刨斧锯、砖瓦木料,遮身御寒的皮帽毡靴、棉花布匹,以及妇女儿童佩戴的金银首饰,老人喜欢的烟酒糖茶。当时这里已经成为东北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东北出产的药材、名马、肥牛、蜂蜜、毛皮都汇集到这里,卖给中原和东南亚、日本等地区的商人。还有的商品通过丝绸之路售往大食、波斯以及中亚各国。当时各族杂处,语言不通,便以汉语作为共同语言交流。随着经济的发展,黄龙府的人口急剧增长,治内人烟稠密,村屯密布,城廓相望,田陌边绵。契丹人以东楼西寨称呼国内的两个重要城市。东楼是指皇帝居住的上京临潢府,西寨指的是军事重镇黄龙府,因其经济昌盛,又称之谓银府。
  
  辽圣宗、兴宗、道宗时代,佛教盛行。凡是辽的重要城市都建有寺院和佛塔。黄龙府西垣外的古塔就是在辽圣宗太平三年至十年之间建成的。在黄龙府东30公里处的祥州还有一座未建成的塔基,人称半截塔。塔基的地宫四壁绘有彩画,并存放一座彩绘石雕小塔,从古塔第一层的仿木结构和雕饰的佛像,可以看出中原文化与佛教对契丹的影响,石塔第二层雕饰的奔羊,充分反映了契丹人的风俗及其游牧部族的艺术特色。
  
  黄龙府是连结燕京析津府、东京辽阳府与上京临潢府两条驿路的枢纽。在水运上有伊通河、饮马河和第二松花江与各地舟楫相通。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黄龙府与中原和松花江南北各地交通日趋通畅,商贾往来更加活跃,成为关东地区的交通中心。
  
  黄龙府作为大辽国的东寨和银府长达189年,对发展关东地区经济贸易,以及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以后各个朝代巩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女真人进攻中原时,曾把黄龙府作为交通运输的中转站,大批的兵马经过这里源源不断地调往中原,金兵俘掳的北宋皇帝--徽宗赵佶、钦宗赵桓,以及皇后、嫔妃和官员,也曾一度在黄龙府羁押,而后经过宾州,押往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南白城),最后囚禁在五国城。金兵在中原掠夺的财物也都经黄龙府运回上京。有的财物来不及运送,便就地埋藏在黄龙府。1868年和1966年,在黄龙府内东南隅两次共出土唐宋铜钱达两亿四千万枚。1868年曾用出土的铜钱投资在伊通河上修筑一座大桥。1985年在黄龙府城的西北隅发现的金代窖藏,埋有定窑精制的各种瓷器40件,湖田窑精制的印花石竹纹青执壶等11件。这些瓷器造型美观,质地精良,曾作为进贡的宫廷用品,这次出土刻花龙纹瓷盘更属珍品,我国仅在四十年代出土过十件,其中六件流失到国外,仅存四件分别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另有鹧鸪斑青玉盏和鹧鸪斑青玉盘亦属绝代精品。鉴于黄龙府四通八大的交通和丰饶的物产在全国政治、军事、经济中的作用,女真人曾给黄龙府冠以中都的称号,仅次于作为首都的会宁府。
  
  元代利用黄龙府交通便利的条件,曾把此处作为开元路(行省以下,府、州以上的政治机构)的治所。而后又在黄龙府东27公里处的祥州建立关东的驿站中心。从元大都(北京)来的信使经信州、威州、黄龙府到祥州后,有四条驿路从这里出发通向远方。第一条是从祥州西北行至肇州,沿嫩江、雅鲁河,越过大兴安岭至呼伦贝尔草原;第二条是从祥州北行至失宝赤万户府(今黑龙江省爱珲县附近);第三条是从祥州东北行经宾州至上京会宁府,经捻站、不牙迷站直奔奴尔干城(今俄罗斯境内黑龙江口附近);第四条是从祥州东南行经特甫路(今九台县)至敦化,在这里又分成两路,一路向东偏北至永明路,一路东南行至合兰府(今朝鲜境内)。1989年在第一条驿路的终点--内蒙呼伦贝尔盟新巴虎左旗吉木郎图乡的乌逊河口,就发现元代中书礼部颁发的祥州驿站铜质印信。
  
  黄龙府在关押北宋徽、钦二帝及其后妃百官之前,还羁留过另一位亡国之君--晋出帝。辽大同元年(公元947年),吞并后晋之后,将晋出帝石重贵降为负义侯,派三百骑兵将石重贵及皇太后李氏、皇太妃安氏、皇后冯氏,皇弟石重睿,皇子延煦、延宝、以及公主、宫嫔五十人,内官三十人押往黄龙府。一行人路上啼饥号寒,杀马充饥,以树籽野菜为食,艰难跋涉到黄龙府后,石重贵的宠妃赵氏、聂氏、公主及一些歌妓竟被契丹的王子掠走,皇后冯氏欲觅毒酒与石重贵同饮,未能实现,只得在这里苟延残喘,在屈辱中度日。在中国历史上,那位以燕云十六州换得儿皇帝称号的石敬塘,竟未曾想到他的子孙在黄龙府受到般奇耻大辱。
  
  金代后来将黄龙府称济州、隆州、隆安府;元代曾一度将黄龙府作为开安路的治所;至明代,这里成为蒙古族的游牧地,仅在黄龙府的旧址设一驿站--龙安站。1889年,清政府在黄龙府设县治,称农安县。从清政府消亡,东北光复,到90年代,这里一直沿用农安县的名称。但是,最令人魂牵梦绕的名称,还是黄龙府。这里人把地方土生土长的戏曲称作黄龙戏,把独具特色的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大鼓,称作黄龙大鼓,给商厦命名为黄龙商厦。还有黄龙路、黄龙酒厂、黄龙影楼、黄龙美术社等,不胜枚举。就连某些人的小传,也要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生于古黄龙府。远方的游子归来,从几十里外望见巍然耸立的八角十三层辽塔,便会情不自禁的欢呼雀跃:“又回到黄龙府了!“可以说,黄龙府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是游子思乡的情结,是这一方人的骄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