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怀上了 (第1/2页)
刘强栋的儿子过百天,他对此不太关注,一门心思都在事业上。
周不器对此却很关注。
好朋友都是处出来的,往往越是关注一些不重要的小事,越能体现二人的关系。
就跟送礼是一个道理。
送一部5万块钱的车,人家啐你一脸。可送一只2万块钱的笔筒,人家却像宝贝一样的供起来,会经常性地想到这个朋友。
送礼,就要送性价比最低的东西。朋友间增进友谊,就要浪费大把时间在一些漫不经心的小事上面。
周不器在老房子那边组了个局,跟温知夏一起,忙忙活活地准备了一顿晚餐。
邀请刘强栋一家三口过来。
这份感动可想而知。
小孩子精力不济,要么吃要么睡,即便哭闹几声,也像猫叫似的。周不器抱都不敢抱,送上个长命锁,也就是大人的时间了。
“怎么没换个大房子?”
刘强栋对这套百来平的房子有些惊讶,觉得以周老板的身家,住豪华公寓、住别墅都是应该的。
周不器笑笑,“有房子,下个月,就想搬到碧海方舟那边的别墅区呢。”
“那还行。”刘强栋笑了笑。
“怎么样,最近工作都顺?”
“哎!”
“怎么呢?”
刘强栋抱怨道:“我算是发现了,在国内做生意,有着全世界最惨烈的市场!”
周不器眉梢一挑,以为他提的是近期的社论舆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就平和的安抚道:“放心吧,有一些顽固派在跳,早晚被压下去。民营企业在国家经济中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想改回去根本不可能。”
刘强栋愣了一下,随即失笑,叹了口气:“我从来就没失去过信心,我说的是市场竞争。”
“是吗?”
“我看书上说,犹太人的创业,第一个人开了个加油站,第二个犹太人过来,就会开个餐厅。第三个犹太人过来,开个洗车房。后来无数犹太人过来,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小城镇,经济繁荣。国内完全相反。”
周不器好笑,“怎么说?”
刘强栋哼了一声,“在国内做生意,第一个人开加油站火了,立马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前面一个后面一个。严重缺乏创新,全是抄袭。”
周不器点了点头,道:“社会保障体系不够,看看国内创业的人,高等学历的比例有多少?有知识、有能力的人,绝大部分都选择了更保守的生存之道,在老老实实打工,赚一份死工资,可比创业安稳多了。一旦创业失败,背上几百万的债务,一辈子就完了。”
他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在大学里,是六十分万岁。
这是一个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重境界。
底层思维的人,可能会认同这种论调。因为社会里流传着一种“知识无用论”,尤其是成功学的那伙人,最喜欢拿这一套来洗脑,荼毒了一大批人,有些人甚至抱着这种论调天天逃课上网通宵。
中层思维的人,就会觉得这种论调很荒谬。知识才是生根立命的关键,混学历、没能力,进了社会就是白费。
再高一层的人,就真的是六十分万岁了。
不是说真的追求及格分,而是体现出一个读大学的态度。
知识在大学里,只是次次次级的东西,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混人脉,结交学校大牛、在学生会里混关系、跟导师打成一片、做一些小生意,甚至进入社会里展开社会实践。
因为选择比能力更重要。
大学里,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学知识,而要学会做“选择”。
否则,大家都学一样的知识,都受一样的教育熏陶,能力都差不多……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大学生们都像流水线的产品一批批地生产出来。你开加油站成功了,人家跟你能力一样的人,也就会陆陆续续地都开加油站。
就比如刘强栋,读大学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赚钱。为了赚钱,天天熬夜抄信封,后来为了赚更多的钱,专门自学编程,做了一个酒店管理系统,卖了30万。不过这哥们太牛,大学里那点知识太简单,随便翻翻书本,就一样是优等生,能拿到学校奖学金。
只可惜,这套理论跟国家的倡导不符,跟教育理念有分歧,没法大范围的推广。
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稳定。
稳定压倒一切,也包括企业结构的稳定。
要让更多的人安安心心地打工,本本分分的创造社会价值。再有房贷一压,想辞职、想偷懒都不行,只能一辈子辛辛苦苦地工作。像欧洲那样,天天游行、天天罢工,动不动就外出度假,国家经济怎么发展?民族怎么振兴?
周不器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出去创业,还能焕发市场经济的生机勃勃。可像柳老总、马老板那样天天号召,保不齐就要被喷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