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 第十一章 李氏英杰

第十一章 李氏英杰

第十一章 李氏英杰 (第2/2页)

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副中书令,位高权重,宇文士及是秦王府在朝中的一大臂助,毕竟如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秦琼等文武俊杰只在秦王府任职。
  
  宇文士及有些惶恐,“河北大败,魏州、莘州、黎州、相州、洛洲陆续失陷,诸洲主管或死或降,唯有右武卫将军张士贵溃围而逃。”
  
  厅内一静,李世民背脊一挺,身子微微前倾,双目透出精芒,刚才还温文儒雅的模样顷刻间化为威势。
  
  薛收轻声道:“殿下,淮安王、李世绩均溃败……”
  
  “不急。”李世民突然恢复了平静,像是一柄寒光四射的宝剑归鞘,“不急。”
  
  事情是明摆着的,李世民六月底回京,刘黑闼七月初就起兵了,按理来说李世民是安抚河北的最佳人选,但之后长达半年的时间内,天策府被一直被刻意排斥在河北诸战之外,直到刘黑闼攻陷整个河北。
  
  如今诸将败北,圣人、东宫束手,除了天策府,还有谁能收拾残局呢?
  
  所以,李世民不急。
  
  宇文士及探出身子,轻声道:“东宫已然过去了,圣人尚未来召?”
  
  “适才克明说到哪儿了?”李世民像是没听见似的,招手让宇文士及坐下,笑道:“东山寺乃是玄龄挑选的,难道有何纰漏?”
  
  杜如晦定定心神,叹道:“那日查验,东山寺主持倒也罢了,冒出了个在寺中暂住的少年郎……”
  
  “虽然不知内情,但必是此人捣鬼,玄奘禅师次日言明东山寺不在裁撤之列时,那少年郎就在禅师内室。”
  
  李世民来了兴趣,笑道:“居然能让克明吃个哑巴亏……如此少年郎,盛过只会吟诗作赋的才子呢。”
  
  “噢噢,就是克明前几日说的那人?”房玄龄恍然大悟,“背后言人是非……”
  
  察觉到众人都看过来,杜如晦坦然将那日在东山寺隔墙听到的一番话复述了一遍,“虽是背后所言……手段略显阴诡,但细察人心,非寻常手段,此番评价……倒也切合。”
  
  放出裁撤寺庙后补收四年税赋的消息,就是杜如晦的建议。
  
  李世民皱眉道:“此子胡言乱语,克明乃为国事计。”
  
  “但能随口道破,显然心思机巧,更能说动玄奘禅师……”房玄龄来了兴致,“克明,此何等人物?”
  
  杜如晦干脆的说:“李善,约莫十六七岁,自称来长安投亲遭拒,如今借住东山寺,丰神俊朗,见事犀利,胸有韬略。”
  
  “胸有韬略?”薛收眉头一挑,这个词是不能乱用的。
  
  杜如晦冷笑两声,“今日才听说,东山寺主持乌巢禅师修了十年闭口禅……”
  
  房玄龄愣了下后仰天大笑,笑得前仰后合,“那玄奘禅师那日拜寺,如何论佛?”
  
  李世民也忍不住摇头,“此乃绝户计,不过也不足以说动玄奘……”
  
  一直默默听着的宇文士及突然开口道:“这几日倒是听说过,东山寺有西来真经,昨日玄奘禅师上书请求西行天竺。”
  
  略微安静了片刻后,薛收叹道:“果然胸有韬略,又一位李氏少年英杰。”
  
  “李白虽有诗才,却纵意花丛,李善为小利而险些坏国事,都算不上少年英杰。”李世民摇摇头,“还需磨砺。”
  
  不过些许小事,李世民并不放在心上,他长身而起,朗声道:“寺庙裁撤之事,克明催一催,至少征召三千府兵,由长安令王绪领兵。”
  
  “仁人兄官居中书侍郎,当留守长安,余者并左右六护军府、玄甲兵,均随孤出征。”
  
  “来人,更衣,孤要入宫请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