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第445章:对朱高炽的看重

第445章:对朱高炽的看重

第445章:对朱高炽的看重 (第1/2页)

太孙殿下回宫的消息,在次日就传播了开来,有心之人,几乎全都知道了。
  
  燕王府中,王妃对大儿子朱高炽说道:「炽儿,或许你该入宫去看看你大兄了。」
  
  「现在你父王在倭国征战,后方这边,全都指望着咱们了。」
  
  「即便没有什么好处,也不能有太大的乱子。」
  
  关于草原上的问题,一直在关注之中。
  
  也明白这次太孙回来的目的。
  
  「娘亲,大兄这才回来我就过去,怕是不太好吧。」朱高炽扭捏着身子,有些迟疑的说道。
  
  实则他是一直很不喜欢,以带有目的去接近大兄。
  
  虽然现在的朱高炽年纪不大,但是因为经历的缘由,已然有了很沉稳的感觉,也有着自己的一些想法。
  
  娘亲的意思,他自然是明白。
  
  哪怕不是说让大兄向着父王,但至少在有感情的羁绊上,能够不会那么对父王暗中下手。
  
  可在朱高炽的心里,大兄是一个很好的人,从来就没有说要对父王如何。
  
  哪怕是从行为上来看,除了道衍法师的事情之外,其他方面大兄都是尽量的满足了父王的想法。
  
  徐仪华听到大儿子这般说,先是眉头微微一皱,而后才舒展开来说道:「炽儿,有些时期,是咱们不能去赌的。」
  
  「因为一旦赌输,可能就什么都没有了。」
  
  「只要能够争取到的,我们一定要去争取,为娘知道,你不想在太孙那边,过多的去干预,但是你要明白,无论你父王再怎么对你有所偏见,他都是你父王。」
  
  「除了在世子这块的事情上,你父王确实有些自己的想法,但是除此之外,你父王未曾有半点亏待于你。」
  
  听到这话,朱高炽连忙回道:「娘亲,我不是那个意思。」
  
  「我只是觉得表现得太过于明显,容易引起大兄的不满。」
  
  徐仪华看着自己的长子,微微沉默。
  
  其实对于朱高炽,徐仪华一直都非常的喜爱。
  
  朱棣与徐仪华是自幼的娃娃亲,少年夫妻,感情非常深厚。
  
  在洪武十一年时,年仅十六岁的徐氏为十八岁的朱棣生育了长子朱高炽。
  
  就凭朱高炽的母系家族关系,他是徐达外孙的身份,他的母系家族出身远比当时一般皇孙要高贵得多,像是他的堂兄,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母系家族,太子妃的吕氏,也都远远不如。
  
  自出生之时起嫡长子的身份就注定了朱高炽会获得朱棣和徐氏的重视,朱棣夫妇十分重视朱高炽的素质教育,自幼就让他涉猎骑射和儒家经典,培养他的文物能力。
  
  由于朱高炽从小饱读儒学经典、宽仁厚义又推崇仁政,因此朱元璋很喜欢这个孙子,曾经会夸奖于他。
  
  朱高炽的肥胖,并非是懒惰形成的,在朱英看来,大约是一种隐形的病症。
  
  因为朱高炽小的时候并没有这么胖,幼年的朱高炽还很有勇力,颇精于骑射功夫。
  
  在北平认识的时候,朱高炽已然有些胖了,但还没到说走路都需要别人搀扶的程度。
  
  而朱英在和朱高炽的交谈过程中,也发现其哪怕是节食减肥,也已然改变不了越发肥胖的现实。
  
  真就是那种,喝水都会发胖的感觉。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朱高炽这里,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藩王长子。
  
  两个弟弟更是远远不如。
  
  只有在肥胖后,走路都开始气喘吁吁时,这才让朱高炽静下心思,好好读书。
  
  时间一长,便就养成了喜静不喜动的性格,再加上他自幼的生活就是锦衣玉食,这才使得他后来变成
  
  了大胖子身材。
  
  很少有人知道,作为燕王朱棣长子的朱高炽,其实在军事天赋上,也有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
  
  历史上,直到朱棣造反的那年,才被显露出来。
  
  朱允炆继位后开始严酷地削藩,几位藩王被废,而朱棣最终也被逼起兵反抗,发动了靖难之役。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把两个骁勇善战的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带到前线一起征战,而让朱高炽镇守大本营北平。
  
  当朱棣在前线征战时,朱高炽则坐镇北平为他巩固后方,同时提供强有力的后勤补给以及军需保障,使得朱棣能够全身心地与朱允炆的军队征战。
  
  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稳定的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朱棣在靖难之役中,从未因为粮草的问题出过差错。
  
  单单就在这一点上,足以看出朱高炽在内政方面,非常的优秀。
  
  而军事才能的体现,便就是在李景隆率大军奇袭北平时。
  
  当时朱棣在大宁夺取朵颜三卫,北平只有朱高炽率领的两三万老弱残兵镇守,朱高炽却能不慌不乱,凭借天气优势,冰冻北平城抵御住了李景隆的强攻,最终拖到朱棣援军到来击退了李景隆,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李景隆战败后,文臣方孝孺又给朱允炆建议离间计,离间朱高炽与朱棣的父子之情,方孝孺建议让朱允炆大张旗鼓的下旨册封朱高炽为燕王,只要朱高炽献出北平归顺朝廷,朱允炆对朱高炽既往不咎,将由他继承燕王之位。
  
  方孝孺的离间计确实高明,不管朱高炽接受不接受朱允炆的劝降册封,只要这件事大张旗鼓的宣传出去,就能离间朱高炽与朱棣的父子之情,如果能让朱高炽与朱棣父子之间产生内讧,那朱允炆就能轻松平定朱棣了。
  
  不过朱高炽却没有中朱允炆的离间计,当朱允炆的册封使者和诏书抵达北平之后,朱高炽连看都不看,直接命人把使者和没开封的诏书一并送到前线交给朱棣处置。
  
  朱棣本来在朱高煦、朱高燧两兄弟的挑唆下差点中计了,直到看到朱高炽送过来没开封的诏书才打消了疑虑。
  
  在靖难之役中,正是朱高炽成功地镇守住了朱棣的大本营北平,才能让朱棣安心地带着朱高煦、朱高燧两儿子和其他将领大杀四方,而后勤补给都是由朱高炽负责提供。
  
  因此朱棣靖难之役能够成功,至少有朱高炽四成的功劳。
  
  朱棣五次北伐蒙古期间,外加他准备迁都北平时期,他都让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这也让朱高炽可以先后监国六次,朱高炽累计监国十余年,史称朱高炽监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