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人,得加钱 > 第十六章 孝顺儿子要进步

第十六章 孝顺儿子要进步

第十六章 孝顺儿子要进步 (第2/2页)

终清一代,几乎年年都有反清起义。
  
  虽然规模小的占多数,却表明汉人中始终有一小撮人在坚持自己的民族传承,不愿做异族侵略者的奴隶。
  
  这一小部分人,后来被清末的民族英雄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定义为“皇汉”——为了汉民族复兴而奋斗并愿意牺牲的战士。
  
  历朝历代想要老百姓不造反,最实在的一条就是别给老百姓再加赋。百姓只要饿不死,即便有些人仍会秘密参加各种地下组织,但大多数人还是安于现状的。
  
  毕竟,愿意为民族奋斗不怕牺牲的总是极少数人。
  
  但也正是这些极少数人的存在,才使得汉民族源源不息,一次次亡国灭种,一次次涅槃重生,使华夏文明的火炬永远照亮东方。
  
  乾隆还是很聪明的,他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
  
  尽管登基三十八年以来几乎是年年用兵,并且用兵规模还很大,然而乾隆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是不给百姓加赋,而是通过捐纳做官这个方式大量吸收民间资金充实国库,同时也将汉人中的有钱人(精英)吸收进清廷统治阶级。
  
  如此一来既能避免百姓因为横征暴敛造大清的反,也能将汉族精英牢牢绑在大清战车之上。
  
  这一点连贾六都不得不称赞,乾隆是比崇祯要狡猾的很。
  
  “捐纳”在乾隆朝盛行的另一个原因是正途官太少。
  
  所谓正途,自是通过科举、五贡(恩、拔、副、岁、优贡生)、荫生入仕的途径。其中以科举取仕最多,但科举每三年考一次,每次不过录取三百来人,平均一年录一百人,而整个清帝国的官吏数量是以数十万计,因此可想官吏缺口有多大。
  
  真就没有其它渠道做官,光靠科举产生的那些官,这国家早完完了。
  
  所以,捐纳产生的“异途”官某种程度上,也符合清帝国的实际利益,更有利维持统治。
  
  在“捐纳”制下,普通百姓可以通过给朝廷捐银子得到官职;生员可以捐银子使自己成为贡生监生,进而步入官场;官吏同样可以捐银子让自己加一级。
  
  如此,朝廷得了实惠,买官的圆了心愿,从上到下的统治也变得更加稳固,何乐而不为呢?
  
  要说后果嘛,也就是腐败了。
  
  因此这些年来一直有正途出身的官员上书抵制“异途”,乾隆几年前不得不为此颁上谕说“捐纳非美事,原属一时权宜非可行之久远”,并说待合适时机要停捐纳。
  
  然而,直到现在也没停。
  
  原因无它,银子呗。
  
  这下好了,贾六因为老太爷被定成贰臣缘故即将丧失旗人贵族这个身份,为了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他当然要不遗余力的钻清廷的空子,挖乾隆的墙角。
  
  买官,是他能想到的最切实际的办法。
  
  因为,他不可能去参加科举。
  
  昨天夜里那半篇《论语》已经让他的智慧大打折扣了。
  
  但想要买官,就得他爹贾大全掏钱,且这个钱一定不会是小数,以贾家现在的状况弄不好就得卖房卖地,为此贾六必须做通大全的思想工作。
  
  “爹,你放心,只要儿子当了官,一定好好孝顺您老人家!”
  
  这句话说的不可谓不诚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