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北宋大法官 > 第七百三十五章 彻底释放公检法

第七百三十五章 彻底释放公检法

第七百三十五章 彻底释放公检法 (第1/2页)

无论张斐出现与否,对于赵顼而言,这官制改革,那都是势在必行,可想而知,王珪之所以上这一道奏章,肯定也是赵顼授意的。
  
  其中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这皇帝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想要自己做主,不愿意再躲在王安石背后。
  
  其二,赵顼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他的政治理想,其实就是两场战争,对西夏,对辽,当然,目前主要还是对西夏,他暂时也看不到能打赢辽国的希望。
  
  但无论如何,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全国上下团结起来,使得整个国家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换而言之,就是要掌控大权。不管是汉武帝,还是唐太宗,都有这方面的准备。
  
  只不过唐太宗本人就是一个军事天才,他的准备就相对较轻松一些。
  
  其三,就是精简官吏,提升效率,同时减少财政支出,为以后的动员打基础。
  
  张斐当然是知道元丰改制,这一点,对于后世制度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只不过被王安石掩盖了一些光芒。
  
  但是,如今这情况发生变化。
  
  历史上元丰改制前,赵顼是通过王安石,打破了旧秩序,然后他再亲自出来主导改革,也就是说,当时他已经掌握大权,什么文彦博、司马光等所有反对派,全部清除出去,这里面也包括王安石。
  
  如今可不一样,朝中现在是处于一个均势状态,王安石也没有做到权倾朝野,司马光他们不但没有被贬,同时权力还更大了。
  
  而这都是因为公检法的出现。
  
  不过,公检法也给赵顼提供了另一条改制的道路。
  
  那就是利用公检法去进行官制改革。
  
  其实不管这官制是怎么改,本质上还是君权与相权。
  
  太祖太宗建制,真宗、仁宗放权,导致目前北宋朝廷,出现两种情况,第一,就是机构臃肿,效率非常慢。第二,相权过大,因为目前三省官员不具备实权,全部都是听从政事堂的,再由宰相跟皇帝议事,皇帝是无法直接下令三省。
  
  这两点合在一起,就导致没有宰相点头,这皇帝的政令,光在三省都不知道要转多久。
  
  这就是为什么要设制置二府条例司,这边就是王安石一个人,这期间的新政政令都是往制置二府条例司走,等于是绕开政事堂和三省。
  
  但制置二府条例司肯定只是一个临时结构,要不然的话,王安石的权力根本无法控制,那边一群宰相说了算,这边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这只是一个临时计划,如果削弱相权,还是通过官制改革。
  
  但如果精简机构,宰相的权力将会进一步扩大,因为相权本就越来越大,臃肿的机构也是在限制他们。
  
  如何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去限制相权,这真的是需要操作的。
  
  在历史上,手握大权的赵顼是简单粗暴,就是直接回到三省制度,目前是二府制度,也就是政事堂和枢密院,回到三省,就等于将政事堂切割开来,一分为三,安置在三省,使得三省是直接面向皇帝,就预示着皇帝将走向前台,直接参与政务,而不是通过宰相,同时再精简机构。
  
  但事实证明,只是分割了相权,效率不但没有提升,反而还下降了,原因就在于相权分割。
  
  之前决策都是出自政事堂,宰相都在一块议事,三省直接听命于政事堂,紧急情况,就能够反应迅速。
  
  一分为三,各管一事,稍有瑕疵,又得递回去,更别说相互之间扯皮,周而复始。
  
  简单来说,王安石批得政令,司马光能给他过吗?
  
  此外,元丰改制并未在地方上深耕,中央倒腾几回,地方上又要折腾大半天,这效率能高吗?
  
  到底这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还是赵顼本意就是要集权,提升行政效率顺带。
  
  这只有赵顼自个知道。
  
  然而,现在随着公检法的诞生,国家内部也诞生了一种新得制衡。
  
  就是政法分离。
  
  肯定定就不会按照历史的流程去走,未来也就变成一个未知数。
  
  虽然张斐对于行政制度也是了解的,但他了解的是那个时代的制度,要是照搬过来,结果肯定是脑袋搬家,这只能是赵顼跟那些宰相们想办法。
  
  他先观望一会儿,要不利于公检法,他再提意见。
  
  而赵顼方面已经是迫不及待,因为今年有一次大规模的官员轮换,他要借这一次轮换,开始走向前台。
  
  在张斐交谈过后,赵顼便就请来王安石。
  
  “先生请看。”
  
  赵顼将一道奏章递给王安石,“这是翰林院王禹玉递上来的,朕的觉得很有道理,不知先生怎么看?”
  
  王安石双手接过,端坐在椅子上,打开一看,眉头渐沉。
  
  过得一会儿,赵顼问道:“先生以为不妥吗?”
  
  王安石将奏章一合,略有不屑道:“臣以为目前针对冗官的改革,完成的非常好,不少官员已经加入了事业署,这无须操之过急。”
  
  还是一副教育的语气。
  
  赵顼暗自皱了下眉头,但也未有表露出来,微笑道:“朕并非是操之过急,而是见到司法官署整合的如此成功,朕听那皇城司的人说,那司法官员就连行路可都比三省官员要快,那为何不用于其它官署?”
  
  王安石道:“这臣不否认,而且臣也并非是反对这么做,只是臣认为局势向好,贸然回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这祸福难料,到底唐朝的情况和我朝的情况大不相同。就比如说三司与户部,以户部规模和职权,是不可能取代三司的。同理而言,兵部也无法取代枢密院。
  
  依臣之见,应先让各官署各司其职,然后再裁减掉多余的官署,再依具体情况规范制度,没有必要去依从《唐六典》。”
  
  赵顼沉默少许,然后点点头,“先生言之有理。”
  
  顿了顿,他又问道:“今年会有一次大规模官员轮换,不知先生怎么看?”
  
  王安石愣了下,“照常轮换就行。”
  
  这宰相换来换去,都在政事堂,还是能够处理事务的。
  
  赵顼皱眉道:“但是目前改革尚未完成,若是参知政事都照常轮换,只怕也会延误变法,不如这样,先恢复六部职权,让参知政事在六部继续改革变法。”
  
  王安石微微一怔,他刚刚反对,你这又要恢复六部,不是将我的话当耳旁风了吗,瞧了眼赵顼,突然意识到这不是一场普通的交谈,立刻谨慎起来,点点头道:“如此也行。”
  
  赵顼这话有个潜在意思,这是为了改革变法,你要不答应,改革变法就会出问题。
  
  赵顼又问道:“先生,如今这新法是否已经全部颁布?”
  
  王安石心里咯噔一下,如实道:“目前主要还剩保甲法、保马法和市易法,尚未颁布。”
  
  赵顼道:“保甲法就暂先搁置,朕认为可以通过皇家警察,来为朕训练处一支精锐之师。”
  
  关于这一点,王安石早就看透了,故此一直都没有颁布保甲法,于是点点头道:“臣遵命。”
  
  赵顼又是叹道:“如今朕要精简官吏,减轻冗官之害,可是朝中一直有人拿制置二府条例司说事,认为二府之外,还有二府,这精简官署从何谈起,而目前朝中对新政的阻碍,已经不像之前那么大,朕相信先生就是身在政事堂,也能够推行新法。”
  
  王安石一万头草泥马奔向赵顼,嘴上却立刻道:“制置二府条例司本就是临时设立,如今也是时候废除。”
  
  赵顼微微笑道:“先生如此深明大义,朕甚是感激。不过先生也无须担心,制置二府条例司的官员,先生可举荐进入三省六部,司农寺、太府寺,也都将会并入户部,继续改革变法。”
  
  “臣遵命。”
  
  王安石拱手道。
  
  其实早在半月前,王安石就已经预感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他感觉到赵顼不再对他言听计从,但是,也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且这么猛。
  
  直接连制置二府条例司都给废了。
  
  话说回来,这制置二府条例司当然是要废的,本来就是一个临时机构,只是他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快。
  
  出得门去,王安石心中涌起一阵落寞,仰面长叹一声,挥袖而去。
  
  仅仅一个时辰后,司马光又来到此殿内。
  
  “近日有大臣,弹劾相公借司法改革,舞弄权术、任人唯亲、排斥异己。”
  
  这上来第一句话,就将司马光吓得魂不附体,“陛下,臣冤枉啊,不知是何人要陷害臣。”
  
  赵顼回答道:“是御史蔡确。”
  
  “蔡确?”司马光愣了愣,当即问道:“不知他有何凭证?”
  
  这真是来的有些太突然了,他都有些反应不过来啊!
  
  赵顼道:“他说相公当初主导司法改革,扬言要政法分离,可是公检法始终控制在相公手中,而相公又是参知政事,故此他认为这根本就不是政法分离,而是相公意图独占公检法。”
  
  说罢,他将奏章递给司马光。
  
  司马光起身双手接过,又回到椅子上,翻开看了起来,过得一会儿,他将奏章合上,“陛下,蔡御史言之有理,确实因为臣,而未有完全做到政法分离,但臣并非是想独占公检法,更无徇私之心。”
  
  有一说一,司马光确实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政法分离,司马光属政事堂,而政事堂第一行政部门,同时他又掌控着公检法,而且他还喊出政法分离的口号,导致其它行政部门都难以介入公检法,不就是你司马光一个人独掌公检法。
  
  但这也非常司马光所愿,他在审刑院,几乎都不干预公检法,就没有一个官司打到审刑院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