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 > 第097章 洪武二十年!

第097章 洪武二十年!

第097章 洪武二十年! (第2/2页)

事实上,在朱元璋的大力支持下,这些高产作物在经过试验后,就被迅速推广到适宜种植的全国各地的新开垦地上。
  
  目前从辽东到河北、山西的广大北方地区,卫所兵新屯垦的耕地上都广泛种植了黑麦,这种作物不仅产量高而且适应性强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它们的推广种植使得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意义非常大,不仅为朝廷提供了稳定的军户税收来源,而且还减少了朝廷对于开中法的依赖,朝廷不再需要付出大量的盐引给商人,换取商人运输粮食到北方边境。
  
  从政治上讲,重新完成了华夏统一的大明从任何角度,都不可能放弃沦陷于异族之手数百年的北方,哪怕大量陈兵驻守北方漫长的边界线是一件亏本的买卖,大明也要做,因为此时的大明君臣,绝不是南宋君臣那样短视,很多事情,如国土、民心,是不能讲性价比的,这不是做生意。
  
  但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当然也要考虑国家财政的可持续性,给北方输血、移民、备边,让已经胡化严重的北方汉人重新产生对于大明的归属感没有问题,可如果这个成本能够降低,那自然也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在此基础上,大明既然已经剪除了云南和辽东这两块北元在华夏最后的地盘,那么发动对北元的总攻,也被提上了日程,傅友德、冯胜、蓝玉等将领,已经在北方边境开始厉兵秣马。
  
  而高产作物所影响的,并不仅仅是北地汉人的人心,在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土司统治下的土民也因为木薯的种植而受益匪浅,木薯作为一种适应性极强的作物,它可以在稍加开垦的山沟里、山坡上生长,并且不需要太多的肥料和水源,对于生活在贫瘠山区的土民来说,木薯这种神奇的作物简直就福音。
  
  要知道,土司跟流官不同,知府、知州、知县这些流官,如果把下面的百姓搜刮的太狠,百姓起来闹事或者造反,那这些流官的前途肯定会受到影响,甚至有丢掉乌纱帽的可能,所以流官对于百姓都是相对“温和”的,而云贵等地的土司却是代代世袭,有的诸如播州杨氏,甚至传承了数百年之久,王朝不断更迭,他们的统治却从来都未曾被动摇过,土民们不敢也无法反抗他们,因此很多云贵山区里的土民,在土司眼里跟商周时期的奴隶也没什么区别,土司才不管他们的死活。
  
  而有了木薯,虽然这东西吃多了会烧心,但土民在歉收的年岁,也终于能够勉强填饱肚子,不再受到饿死的威胁,木薯的推广种植,事实上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这些地区的民心,尤其是对于刚夺回没几年的云南,更是让云南百姓见到了立竿见影的生活改变,这无疑为大明在西南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竟,对于吃不饱肚子的百姓来说,没什么比多一口吃的更重要的事情了,而能不能吃饱肚子,就决定了他们到底会不会起来造反。
  
  而因为朱雄英的提醒,本该在洪武二十年发生的两件关于海禁的事情,事情走向也同样出现了变化。
  
  面对倭寇的袭扰,朱元璋没有选择像历史上一样,迁移宝岛军民至漳、泉二州并撤销澎湖巡检司。
  
  反而加大了对于福建一线海防的投入力度,不仅向澎湖巡检司增兵,而且派江夏侯周德兴前往福建练兵备倭,周德兴根据福、兴、漳、泉等地的地形,筑海上十六城,增置了四十五个巡检司,将亭角巡检司移于更靠海岸的蛤沙地区建堡,同时迁移了荻芦巡检司。
  
  同时,对于浙江一线的海防大明也没闲着,信国公汤和被派到了浙江,着手整饬海防,汤和根据浙江沿海的倭寇袭扰情况,建立了五十九座城池,并从卫所军户和民户中征募了五万八千七百五十余人进行分城驻守。
  
  如此一来,浙江、福建的海防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因为南北朝战乱而产生的大量倭寇无法像以前一样随意掳掠大明沿海百姓。
  
  正当朱元璋陷入沉思之际,华盖殿的宁静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已经升任锦衣卫从三品指挥佥事的蒋瓛,匆匆穿过了层层宫门,他的脸上难掩激动之色,仿佛带着什么重大的消息。
  
  蒋瓛跪倒在朱元璋面前,行礼之后,便迫不及待地禀报道:“陛下,大喜之事!派往日本的锦衣卫传回来了消息,他们在佐渡国和石见国分别发现了金山和银山的痕迹!”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