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文豪1978 > 第547章 名家云集

第547章 名家云集

第547章 名家云集 (第1/2页)

这些留学生把林朝阳当作炫耀的资本,就跟某些人在酒桌上炫耀自己有个富豪或者高管亲戚一样,主要是方便抬高自身价值。
  
  当然,这其中也有些「亲不亲,故乡人」的乡情。
  
  自七十年代末,国内的留学风潮渐起,到八十年代中期已经蔚然成风。
  
  去年过年林朝阳一家人还在餐桌上谈论过这个问题,连学校都组织托福班,
  
  把出国留学当成是产业,也难怪出国的人越来越多。
  
  如今哥大校园里的中国留学生不算多,加在一起十多个人,今天全来了,甚至还有一位已经留校的助教。
  
  但这个数量也比俄克拉荷马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多多了,那里整所大学两万人,就一个中国留学生,叫曹国伟,林朝阳特地多跟他聊了两句。
  
  前几天,林朝阳领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的消息已经见诸报端,哥大的这些留学生也关注到了。
  
  恰好这个时候,哥大方面开始宣传林朝阳要来做演讲的消息,这些留学生立刻兴奋了起来。
  
  直到今天,大家拉帮结伙的都跑了过来,
  
  喧闹的场面过后,林朝阳身旁聚集的十多个中国留学生都没走,因为他说要请大家吃个午餐。
  
  有几个人下午还有课,林朝阳就把午餐选在了哥大的校园餐厅。
  
  正当林朝阳准备和留学生们一起去吃饭的时候,有两个白人学生找到了林朝阳。
  
  两人自称是哥大新闻学院的学生,他们希望林朝阳能够充许他们将今天的演讲内容整理后发表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上。
  
  哥伦比亚大学以新闻传媒专业闻名于世,新闻学院自然是学校最强势的学院,着名的普利策奖的评选机构就设立在哥大新闻学院,每一届的评选结果也是由哥大校长来宣布。
  
  作为哥大的王牌专业,新闻学院不仅有自己的刊物,而且不止一份。
  
  有全美第二份正式出版的学生杂志《哥伦比亚每日观察家》、有文艺双月刊《哥伦比亚新闻评论》,还有年度出版物《在纽约》。
  
  「这当然没问题。」
  
  获得了林朝阳的授权,两人很高兴,还专门拉着林朝阳合了影才离开。
  
  小插曲后,林朝阳和留学生们往餐厅走去,一路上留学生们热情的给林朝阳介绍着哥大校园里的建筑和典故。
  
  跟林朝阳走在一起时,他们的脸上比平时多了些骄傲,尤其是有参加了演讲的哥大学子认出他们身边的林朝阳时,他们的这种骄傲更是达到了顶峰。
  
  吃饭时,留学生们很健谈,跟林朝阳分享着留学生活的各种酸甜苦辣。
  
  等吃过了午餐,林朝阳在留学生们依依不舍的眼神中离开了哥大。
  
  「林,早知道你的演讲水平这么高,我应该多给你安排几场活动才对。」
  
  芦安·瓦尔特惊叹于林朝阳今天演讲在哥大学生中所造成的反响,更惊叹于这些学生对林朝阳的追捧。
  
  「我可没有那么多故事可讲。」林朝阳笑着说。
  
  芦安·瓦尔特立刻想起了林朝阳在演讲上讲的故事和最后那位叫金·克莱尔的女生所提的请求。
  
  「那个罗恩的故事,你真的想把它写成?」
  
  「不行吗?」林朝阳问。
  
  「当然没问题。」芦安·瓦尔特目露思索之色,「只是许多,打上‘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这几个字,往往会费力不讨好,你真的想好了吗?」
  
  「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林朝阳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芦安·瓦尔特沉吟后说道:「很有张力,作为素材而言是极好的,它甚至连结构都如此优秀。」
  
  「那天我在《达拉斯晨报》上看到关于它的报道时也是这么想的,拿来写再合适不过了。
  
  你们出版社不是希望我可以尝试一下美国故事吗?」
  
  见林朝阳神色坚定,芦安·瓦尔特便知道他内心主意已定,也就没有再劝。
  
  「不过,罗恩·伍德鲁夫还在世,你要写他的故事肯定要征求本人的意见。」
  
  林朝阳拍了拍芦安·瓦尔特的肩膀,「你说的,要给我提供帮助,不会反悔吧?」
  
  芦安·瓦尔特苦笑,没想到林朝阳的任务来的这么快。
  
  「好吧,我这边先联系他。还有什么要求,你最好先跟我都说了,我这边来安排。」
  
  「唔———」林朝阳想了想,「剩下的就是采风,实地了解了,还是等你安排好再说吧。”
  
  「好。」
  
  翌日上午,林朝阳来到了位于曼哈顿联合广场的巴恩斯·诺布尔书店。
  
  这家书店规模很大,占地面积达到了惊人的1.4万平方米,是书店行业少有的「巨无霸」。
  
  从外表看,它更像是一家图书馆。
  
  巴恩斯·诺布尔书店隶属于巴恩斯·诺布尔书店公司,早在七十年代,这家连锁书店公司就率先采用打折促销、电视广告等人们闻所未闻的促销手段进行图书销售,引起了行业震动。
  
  到八十年代末,巴恩斯·诺布尔书店公司开始打造大型自选书店的概念,将原本人们印象中小书店扩展成为如同图书馆一般的雄伟建筑。
  
  曼哈顿联合广场前的这家书店才刚刚开业不久,上下共四层,每一层都被书籍填满,让人眼花缭乱。
  
  据店长劳伦斯介绍,这里的书架长度加在一起达到了惊人的20公里。
  
  虽然强调这种无聊的数据显得有些滑稽,但不得不承认,它在营销上确实起到了头作用。
  
  至少作为图书管理员出身的林朝阳,就很有兴趣在里面逛一逛。
  
  今天是周六,巴恩斯·诺布尔书店内读者众多。
  
  当然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奔着林朝阳来的,他的读者见面会今天在这里举办。
  
  读者见面会的主持人是由芦安·瓦尔特客串的,嘉宾则是美国出版界的传奇编辑罗伯特·戈特利布。
  
  作为编辑,罗伯特·戈特利布在大众当中名声不显,但在美国出版界却声名显赫。
  
  他一手挖掘和培养了约瑟夫·海勒、托妮·莫里森、约翰·奇弗、.奈保尔、多丽丝·莱辛、迈克尔·克莱顿、约翰·勒卡雷、安东尼·弗雷泽等诸多美国着名作家。
  
  其中多人都获得过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肯定。
  
  1960年罗伯特·戈特利布所在的克诺夫书局被兰登书屋收购,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兰登书屋的一员。
  
  到87年,罗伯特·戈特利布受萨缪尔·纽豪斯的邀请到《纽约客》担任总编,但依旧保留了兰登书屋编辑顾问的身份。
  
  读者见面会来的人不少,至少不比美国的一些畅销书作家办的见面会来人少,看起来至少有一百多人。
  
  林朝阳还在其中看到了几个熟面孔,是那些哥大的留学生,他们今天特地来给林朝阳捧场。
  
  见面会开始后,芦安·瓦尔特简单的串场后就是林朝阳和罗伯特·戈特利布的对谈。
  
  两人一个作家、一个编辑,对谈的话题自然离不开创作。
  
  罗伯特·戈特利布一眼看上去就是典型的白人精英,在对谈时表现的也很强势。
  
  林朝阳与他恰恰相反,表现的有些温吞,但每一句话都能说到点子上。
  
  「林,你的作品我只看过《楚门的世界》,我看兰登书屋给我的履历上,说你至今已经写了超过10部长篇。
  
  以你的年纪,这真难以想象!」
  
  罗伯特·戈特利布的话中藏着一丝质疑,他又问:「能谈谈你创作的秘诀吗?要知道你这样的产量和效率,在作家当中可是不多见的。」
  
  林朝阳脸色轻松,「秘诀?如果说有秘诀,那只有一样。」
  
  「什么?」
  
  「笔耕不辍。」林朝阳抛出一个短句。
  
  进而又说道:「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天道酬勤。很多人把文学创作当成搞艺术,文学当然是艺术,但在它还未成为艺术之前,首先是努力和技术的堆叠。」
  
  「很多初入这行的人总把灵感看得太重,灵感这玩意儿大概只相当于火花,
  
  你不储备足够的燃料,是无法点燃创作的熊熊烈火并持之以恒的燃烧下去的。」
  
  「当作家从来不是一件舒坦的事,我们要和世界较劲、和自己较劲,每一部杰作诞生的背后,都是作家弹精竭虑的结晶。’
  
  「想要轻轻松松的写出好东西,那只存在于无聊的幻想中。」
  
  林朝阳回答的很认真,他对于创作的严谨态度赢得了戈特利布的赞赏。
  
  戈特利布这人从年轻时就是个工作狂,在它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下班或者休假一说。
  
  过去近四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完全的放假仅有不到10天时间。
  
  如此变态的工作狂,即便是陶玉书看到了都要甘拜下风,他的这种工作态度也让曾经和他合作过的作家们瑟瑟发抖。
  
  「林,真希望你是我负责的作家!」戈特利布感叹了一句。
  
  林朝阳就是条咸鱼,刚才那些话不过是放个嘴炮,见戈特利布如此欣赏他,
  
  好像下一秒就要跟他约稿,他连忙转移了话题。
  
  两个多小时的见面会,前一个小时是林朝阳和戈特利布的对谈,后一个小时是林朝阳和读者们的交流,最后还有签售环节。
  
  等见面会结束,戈特利布握着林朝阳的手,向他发出了邀请。
  
  「林,明天我组织了一场聚会,如果你明天还在纽约的话,希望你能来参加。」
  
  林朝阳欣然答应了下来,不出意外的话,他这几天应该都会在纽约。
  
  等到兰登书屋那边跟罗恩·伍德鲁夫联系上了之后,他才有可能离开纽约往西部去。
  
  次日,读者见面会换了个地方举办,依旧热闹非凡,也算是印证了林朝阳如今在美国读者群体当中的号召力。
  
  「连续两部长时间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又因为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获得了不少的曝光,你现在的影响力可要超过一般的畅销书作家了。」
  
  芦安·瓦尔特的语气中满是欣慰,林朝阳是他负责的作家,能够如此受欢迎,无论如何对他来说都是好事。
  
  傍晚,芦安·瓦尔特的奥兹莫比尔停在路边,林朝阳从车子上下来。
  
  车子里传来芦安·瓦尔特的喊声,「林,真的不带我一起去吗?」
  
  「可以,我就跟戈特利布先生说,你是我的经纪人。”
  
  「算了吧,没人邀请去了有什么意思!」芦安·瓦尔特说道,又嘀咕了一句:「那老家伙可真是势利眼!」
  
  说完车子一股烟没影了,林朝阳笑着摇了摇头。
  
  罗伯特·戈特利布的家在长岛格萨港,这里属于纽约的富人区,为绿树和绿地包围的独栋别墅,很有美国电影里的氛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