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 第457章 太亮了!

第457章 太亮了!

第457章 太亮了! (第1/2页)

AB两位无名学生与托尔斯泰的对话,流畅的演出,后续的台词,都告诉了现场观众,不是演出事故。
  
  续写的剧本就是如此!
  
  时间线十几年后……
  
  把尼古拉,直接改为托尔斯泰……
  
  无一不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续作。
  
  茨威格最聪明的地方——这世界是顾陆最聪明的地方是,没再强调亲人的不理解,犀利地刺向更疼痛的伤口,那就是看托尔斯泰书籍长大,受到他思想所觉醒的年轻一代。
  
  他们因托尔斯泰而看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惨况,但导师的托尔斯泰却还享受着一切。
  
  不用细想,所有观众都能感受到那种即将被抬上火架的灼烧。
  
  饰演学生A的演员同样是大剧院的杰出演员,和主演瓦尔瓦拉的老妆恰好相反,他化了青少妆,三十多岁演学生。
  
  他目光的失望好像是地狱烈火,似乎能烧毁眼前一切,踏前一步直面精神导师托尔斯泰,“好吧,如果受苦是如此善良和仁慈,列夫·托尔斯泰,好吧——你为什么不自己受苦呢?为什么你们总是赞美别人的殉道,而自己在家里温暖地坐着,用银盘子吃饭,而你的佃农——我看到了——却衣衫褴褛,在小屋里忍饥挨饿……为什么你总是说而不是按照你的教义行事,为什么你不亲自去树立一个榜样?”
  
  为什么说戏剧演员对演技要求很高呢,瞧瞧这多达两三百字的质问,现如今大多演员要背诵都难,更何况是带着感情。
  
  语言是刀。
  
  语言是锋利的剑。
  
  年轻演员很难将话语里埋藏着火山喷涌演出来,所以需要剧院中流砥柱扮演。
  
  出现“作者本人名”,有点出戏的现场观众,情绪很快就被拉扯进了剧本中。
  
  瓦尔瓦拉(饰托尔斯泰)脸色苍白,痛苦地捂住胸口。戏剧舞台必须用动作表现情绪,后排的观众可看不见你的眼神和神态,语言和动作才是武器。
  
  刺激之下,托尔斯泰直面自身的软弱,在两个素不相识的学生击穿了他的防御,先沙哑的声音承认自己的懦弱,再是更小的声音,对无能进行检讨。
  
  一刻不停的内心撕扯,是上帝给他打造的十字架。这续写更聪明的在于,或叫更“温柔”之处,是把托尔斯泰当成了一个普通人,并非光环加身的大文豪,更加“直给”地展现出痛苦,不再借他人之口,也不再言语上的描边。
  
  萨利尼科夫和身旁的奥克萨娜对视,从对方的目光中类似的情绪。
  
  续作,还能这样写?!
  
  续作,你敢这样写?!
  
  为何身为铁杆粉丝的毛熊国驻华大使阿列克谢,看完《逃往上帝》激动不已?
  
  为何尤里会把托尔斯泰最后的签名书赠送给顾陆?
  
  为何这篇续写能达到震撼?
  
  因为写出了,托尔斯泰的理想,托尔斯泰现实中没敢做,与想象中——也不敢想的事。
  
  剧作《光在黑暗中发亮》创作自十九世纪末,但直至二十世纪初的死亡,都没能写上续,说他连想都“不敢想”,某方面来看的确不夸张。
  
  “我的上帝,你难道要……”爱德华·韦尔金情绪激动之余,甚至揪下来了一根卷卷的胡须。
  
  无论看几次,都能感受到尤里·布依达依旧能够感受到救赎的力量,他屏气凝神,用百分之两百的精神观看。
  
  瓦尔瓦拉(饰托尔斯泰)“萨莎,弗拉基米尔·乔治耶维奇,明天我要立遗嘱,明确,没有顾忌,有约束力,没有歧义,在遗嘱中说明,我把我所有著作的收益,所有由此而生的肮脏的钱,献给所有人,献给全人类——为了所有人的利益,为了我的良心的需要,不得以我所说和所写的文字进行交易……”
  
  没错的,这正是托尔斯泰想要的救赎——紧接着说他直面自己的妻子,同样直接用真名索菲娅,抛弃了原作玛利亚的代称。同样由化了老妆加琳娜饰演。
  
  故事的发展并不老套,想着用爱与温柔就说服了妻子索菲娅。索菲娅发现了丈夫背着他做了什么,三个小时前,才言词肯定的会相信彼此,但夜晚当所有人都睡去,她偷偷地来到书房,翻找文件。
  
  是的没错,这才是现实中的索菲娅,如果真是三言两语,或是爱与温柔就能说服,那么托尔斯泰就不会那么痛苦。
  
  但同样,续作也和原作一样,一以贯之,没将索菲娅写作邪恶的反派。实际多数现代人应该更认同索菲娅,家庭美满,孩子们也各自有了出息,结果丈夫要把家产全部给别人,甚至一点遗产也不留给家人,谁能答应?
  
  托尔斯泰呢?认为自己的文学作品让无数年轻人觉醒,但自己却享受着一切,最重要的是自己也没能和他们站一起。那这些文字不就在利用底层人民的苦难,而挣钱吗?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动机。
  
  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自己国家的大文豪,好比有多少人清楚鲁迅先生的婚姻生活?大多数人都仅仅知晓只言片语,绝不敢说什么了解。
  
  同理,在座的毛熊国观众,从一个华夏人的续写中,更加了解本国大文豪。
  
  “难怪托尔斯泰先生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光是他的痛苦拉扯,就不是我能拥有的。”一个毛熊国观众感叹。
  
  逃离,托尔斯泰撒下的最后一个谎言是利用假名尼古拉·萨雷采夫逃离了家中。
  
  在秘书的陪同下,离家出走。
  
  还记得,前作剧本中托尔斯泰投射本人的角色名吗?没错就是这假名,一切形成了闭环!
  
  现实中托尔斯泰死在了偏僻的站点阿斯塔波沃火车站。如同现实,舞台上瓦尔瓦拉饰的角色也来到生命终点。
  
  托尔斯泰闭上了眼,疲惫的他闭上了自己的双眼,永远无法再睁开。一个伟大的灵魂死在了寒酸的,简陋的,低矮的,火车站台值班房内死亡。
  
  饰秘书杜尚的演员以最后一段话,结束了这一场戏,也是对这位俄国革命的镜子最好的归纳。
  
  沉闷而卑微的命运是配不上他的伟大的。如果没有受到我们这些人的伤害,列夫·托尔斯泰就不会成为今天的列夫·托尔斯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