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南朝不殆录 > 第42章 国子求学前篇

第42章 国子求学前篇

第42章 国子求学前篇 (第1/2页)

冬去春来,时间来到了永定二年。
  
  正月。
  
  王琳一战得胜,把湘州军府移到郢城,遣其将樊猛袭据江州。亲自引兵抵达湓城,屯于白水浦,带甲十万,踌躇满志:”可以为勤王之师矣,温太真何人哉!”(注1)
  
  王琳又遣使北齐,请纳梁永嘉王萧庄为主。
  
  北齐应邀发兵,援送萧庄到江南,册拜王琳为梁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萧庄即皇帝位,改元天启。
  
  以王琳为侍中、大将军、中书监,其余则依齐朝之命。
  
  这样就有了萧詧的后梁和萧庄的梁,后后梁?你们先去闹吧,侯胜北忍不住想道。
  
  王琳授占据晋熙五郡的鲁悉达为镇北将军。陈霸先也授鲁悉达为征西将军、江州刺史。两边使劲拉拢,各送鼓吹女乐。
  
  鲁悉达两头都接受,拖延观望,就是不就任。
  
  陈霸先软硬兼施,派遣安西将军沈泰攻袭,不克。
  
  鲁悉达也没因此一怒投到王琳那边,可能对乱世的这种做法,习以为常了吧。
  
  王琳欲引军东下,鲁悉达制其中流,不管王琳遣使如何反复说诱,始终不从。
  
  其时熊昙朗在豫章,周迪在临川,留异在东阳,陈宝应在晋安,共相连结,立砦以自保。
  
  陈霸先诏令给事黄门侍郎萧乾招谕安抚闽中各豪帅,晓之以顺逆祸福,并观虚实。
  
  临行之际,陈霸先鼓励萧乾:”建安、晋安两地恃险,方今天下初定,难便出兵。昔日陆贾南征,赵佗归顺,随何奉使,黥布来臣,史事如清风追想,历历在目。况卿坐镇雅俗,才高昔贤,宜勉建功名,不烦更劳师旅。”
  
  萧乾无兵无勇,单身临郡,所在渠帅并率部众开壁款附,名义上服从了朝廷。
  
  陈霸先即授萧乾贞威将军、建安太守,负责羁縻闵中,稳定后方。
  
  衡州刺史周迪欲自据南川,召所部八郡太守结盟,声言赴援朝廷。
  
  陈霸先担忧其心有变,重加抚慰。
  
  去年新降的新吴洞主余孝顷再生反意,遣僧侣说王琳道:”周迪、黄法氍皆依附金陵,阴窥间隙,大军若下,必为后患。不如先定南川,然后东下。”
  
  王琳然之,遣轻车将军樊猛、平南将军李孝钦、平东将军刘广德率兵八千,余孝顷总督三将,屯于临川故郡,征粮于周迪,以观其所为。
  
  -----------------
  
  三月。
  
  时间过去了一季,却还是没有阿父的消息。
  
  有时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侯胜北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上个月,南豫州刺史、安西将军沈泰投奔了北齐。
  
  要是侯胜北知道了这个消息,多半会说:”看吧,我早就说他是献主求进的反复小人。”
  
  可巧的是,北齐的北豫州刺史,驸马都尉,镇守荥阳也就是虎牢关的司马消难,因为和妻子关系不睦,投奔了北周。
  
  两个豫州刺史你来我去的。
  
  侯胜北心想,司马消难娶的北齐公主要么很丑要么很凶。如果是像萧妙淽这样的公主,怎么会夫妻关系不睦呢。
  
  ……
  
  这几个月,他专注于求学,在各方面最为顶尖的名师指导下,学识突飞猛进般的增长,开拓了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视野。
  
  五经者,《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国子学的一把手,祭酒周弘正除了儒学,尤为擅长《周易》。
  
  周弘正十岁就通《老子》、《周易》,十五岁召补国子生,就能够在国子学开讲《周易》。
  
  春季入学、冬季就敢参加博士的选拔考试,真是天才。
  
  当时的国子博士表示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讲一经,虽曰诸生,实堪师表,无俟策试。
  
  周弘正免试,直接当了太学博士之后,累迁升为国子博士。
  
  梁武帝在城西立士林馆,周弘正讲授,听者倾遍朝野。
  
  周弘正与受业诸生清河张讥等三百一十二人注解《乾》、《坤》、《文言》及《二系》,乃是一件文坛盛事。
  
  周弘正著作等身,《周易讲疏》十六卷,《论语疏》十一卷,《庄子疏》八卷,《老子疏》五卷,《孝经疏》两卷,《集》二十卷,流行于世。
  
  如今年过花甲,研究了足足五十年的《周易》,水平之高不是常人能够想象。
  
  ……
  
  周弘正说自己在大同末年,也就是二十多年前,就已经预料到了战乱的来临,那时他就和弟弟周弘让说:”国家厄运,数年当有兵起,吾与汝不知何所逃之。”
  
  等到十年多以前,梁武帝接纳侯景时,周弘正又和弟弟说:”乱阶此矣。”
  
  侯胜北有些怀疑这段故事的真假,你和自己弟弟说的话,还不是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不过江陵陷落时,周弘正能够遁围而出,逃回建康,说不定真有点未卜先知的能耐。
  
  不论故事真假,周老先生讲授的《易》,还是很有意思的。
  
  《易》,一是变易、二是简易、三是不易。
  
  所谓变易,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所谓简易,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囊括万种事物之理。
  
  所谓不易,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然而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有些规律却是永恒不变的。
  
  这三点作为《易》基础中的基础,周弘正要求各位学子务必掌握。
  
  除了周铁虎之子周瑜这种脑子稍微有点绕不过弯子来的,一般人都能理解。
  
  接下来就有些难了,要根据已知某事物的简易,即某些条件和特征,去找出该事物的不易规律。
  
  再依据不易的规律,去推算该事物的发展趋势,也就是变易。
  
  这就是《易》的精髓了。
  
  虽然有些烧脑,侯胜北觉得和自己追求的”不殆“之道有点类似,战事战况随时变化,胜败敌我相反相成,然而常胜不败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
  
  完全符合易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果然是天下大道相通,侯胜北顿时信心大增。
  
  ……
  
  战国末年,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二人所辑注的《毛诗》,就是俗称的《诗经》。
  
  国子博士顾越擅长《毛诗》,国子助教龚孟舒亦治《毛诗》。
  
  这两个人只要一讨论起《诗》,必然说得口沫飞溅,滔滔不绝。
  
  侯胜北此前自己在家学《诗》,觉得朗朗上口甚是好听,没想到里面还能解释出那么多的门道。
  
  就比如说那篇有名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老先生们居然能从中解释出后妃之德的道理,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顾博士引经据典,考证说此乃太姒为夫君周文王挑选女子,即对女子的品德满足又心有犹豫不舍。
  
  以此来说明作为女子要像太姒一样,为夫君细细考量,拥有崇高的品德。
  
  只有如此的高度,才配得上《关雎》诗经之首的地位。
  
  侯胜北听得晕乎乎的,真的有这么回事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在他看来,这讲的不就是男生追求漂亮妹子吗,咋还和德行扯上关系了?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摆明了就是讲打仗的戎事嘛,一定得扯到周文王阅兵上么。
  
  侯胜北觉得《诗》意本来甚是浅显,两位先生搞复杂了,实在不必为此辩得面红耳赤。
  
  要是非得把《诗》提上品德层面,这一经小子通不了啊。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嗯,这样的好句得背诵下来,下次拿来奉承淽姊,再恰当不过。
  
  ……
  
  另一位国子博士郑灼的专门则是仪礼、周礼、礼记的《三礼》。
  
  郑灼日常食素,讲授时经常苦于心热,课间休息会拿个瓜镇在心口。
  
  他还讲了个自己求学的故事,说他年少之时拜于大学者皇侃的门下,梦到与师傅在路上相遇,皇侃说”郑郎开口”,吐唾到他口中,自此之后就义理逾进。
  
  侯胜北听了,不感到钦佩,反而觉得很是恶心。
  
  -----------------
  
  除了必须要学习的五经,要说最受众人欢迎的课程,或者说老师,莫过于尚书左丞徐陵和他讲的时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