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宋:穿越哲宗,打造日不落帝国 > 第一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25章 相爱相杀四十年,一封书信泯恩仇

第一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25章 相爱相杀四十年,一封书信泯恩仇

第一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25章 相爱相杀四十年,一封书信泯恩仇 (第1/2页)

苏过的心情有些复杂。
  
  他并非吝啬之人,却对父亲即将赠予梁师成的这套墨宝深深不舍。
  
  这套墨宝对他父亲而言,意义非凡,承载了太多的情感与回忆。
  
  今年元宵夜,苏轼仰望苍穹,突然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愫。
  
  他虔诚地向天祷告:“吾誓不做海外人,近日颇觉有还中原气象,今日默写最得意的八篇赋,若一字不错,即有北还之望。”
  
  随后苏轼洗砚焚香,凝神专注,挥毫泼墨,八篇名赋一一写就,居然一字不错。
  
  那一刻,苏轼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激奋高呼道:“吾归无疑矣!”
  
  果然不久之后,命运之神似乎听到了他的祷告,官家传旨召唤。
  
  然而,对于苏过来说,那套见证了父亲北归希望的墨宝,却成为了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
  
  苏轼轻轻一叹,声音里带着无尽的沧桑和感慨:“过儿,去吧。为父蹉跎半生,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剩下手中这幅笔墨了······”
  
  苏轼心中再次涌起一股深深的愧疚。
  
  从某个角度来看,他确实耽搁了三儿子的前程。
  
  苏过放弃功名,陪父贬谪,默默伴他一路,所有起居饮食,生活所需,都是他一手承担。
  
  知子莫若父,反过来,知父也莫若子。
  
  与父亲相依为命的苏过,深深理解父亲的痛苦和无奈,他知道,如果他不舍这幅墨宝,只会让父亲更加愧疚。
  
  于是,苏过取出那幅书法,递给梁师成。
  
  “大人墨宝,孩儿将收为家传宝,子子孙孙流传下去······”
  
  梁师成接过书法,仔细端详后,喜极而泣,全然忘了他是个太监,不会有子子孙孙。
  
  此后,梁师成留下了一些银两,含泪拜别。
  
  他刚转过身去,苏轼却突然唤住了他:“且慢,老夫写一封信给章子厚,你务必亲手交给他。”
  
  言罢,苏轼提笔疾书。
  
  “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增损也······书至此,困惫放笔,太息而已······”
  
  苏过与梁师成站在一旁,看着信纸上的笔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股酸楚。
  
  前半生知己,后半生一言难尽。
  
  相爱相杀四十余年,一封书信泯尽一世恩仇。
  
  大人心中,一切都是浮云。
  
  ······
  
  尽管赵煦每日忙碌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但当他看到那些精心筹划的事务逐渐步入正轨,内心便由不得泛出一股浓郁的满足感。
  
  孟钺负责的报社一炮走红,报纸一经发行,迅速在民间引起广泛关注和赞誉,销量节节攀升。
  
  元符观的道士们被他赦免死罪,摇身一变成为科研人才,在刘混康率领下,组成一支充满创造力的科研团队。
  
  大宋的钢铁质量尚显粗糙,赵煦给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实验炼制出优质钢铁。
  
  先用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出高品质焦炭,进而用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等技术提炼钢铁,这些理论对于前世理工男赵煦来说,一点都不难。
  
  道士们铆足劲头钻研,以报圣恩。
  
  改良后的青苗法开始在三个路试行,严禁高利贷的法令也下发到全国各地。
  
  吴居厚奉命进京,专门负责和监督这两个政策的实施情况。
  
  青唐地区的残余吐蕃势力已被肃清,宋朝在这片土地上设置了河州、煌州、鄯州等州县,选派了一批精明强干的官员前往治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