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唐天将军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幕府班底

第一百一十三章 幕府班底

第一百一十三章 幕府班底 (第2/2页)

像李适之早早与兄弟们分居,天南地北。儿子的排行,不归于族列。
  
  如果李瑄的兄弟们不与李适之分居,将来他们儿子会论族中排行。
  
  “岑二十七,都知道李将军亲自邀请你入幕府为首席推官,这不就是你所追求的吗?为何不至呢?”
  
  一家茶肆中,文人士子相聚在一起,有人突然向一袭白衣的岑参询问。
  
  一般都是文人去求仕、环谒,身为上将的李瑄亲自邀请,这足见是器重了,一旦岑参去陇右,必被李瑄赏识。
  
  文人们都非常羨慕岑参。以为岑参曾经向圣人献文章,被李将军得知。
  
  “我奔波于长安、洛阳十载,碌碌无为。这次我一定在此次甲申科进士及第,待取得功名,再去拜见李将军!”
  
  岑参胸有成竹地说道。
  
  他从未与李瑄有过交集,前日突然被宋国公李适之邀请至府中,他受宠若惊。在得知李瑄要举荐他去陇右任推官后,更喜难自抑。
  
  哪怕进士及第,也要等好几年。
  
  他当时就想立刻骑马去陇右,但想到科举在即,他改变主意,准备带着功名过去。
  
  “哈哈……岑二十七要占据我们的进士名额了。”
  
  众文人笑着调侃岑参。
  
  但没有人认为岑参会及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岑参真有这样的能力,也不会在长安、洛阳徘徊十年,不去参加科举。
  
  岑参不在意士人们的调笑。
  
  不久后,朝廷张榜。
  
  此次科举进士二十九人。岑参排名第二。
  
  状元是一个叫做赵岳的人。
  
  岑参甚至来不及与同科把酒曲江,畅饮杏园。
  
  确定身份后,立刻走马前往陇右。
  
  ……
  
  华阴郡。
  
  一名叫做杨绾的青年,放下书籍,满脸忧虑。
  
  杨绾虽然出自弘农杨氏原武房,但和很大一部分士族一样,自幼贫寒,边耕种边读书。他很早就以聪慧多识,孝顺父母而闻名。
  
  “二郎被陇右的李将军邀请为行军司马,你有没有决心前往!”
  
  杨绾的叔父向他问道。
  
  “我是想去报答李将军的赏识,但自父亲去世,家中贫寒,怕离开后母亲无依。”
  
  杨绾一直难下决心。
  
  他们弘农杨氏从汉代传承至今,已一千多年,哪怕诸脉再穷困潦倒,也不失孝义。
  
  “这也是叔父我来此的原因!我们亲邻为你凑足路上盘缠,也为你买了马匹。你母亲我也会照看。我们读书人不应该在家以耕田种地为生,叔父无才,迫不得已如此。男儿志在四方,当如鸿鹄一样高飞,像我们先祖杨敞、杨震那样,光耀门楣,延续我们这一脉。”
  
  “去吧,不要有什么牵挂了。”
  
  杨绾的叔父将一袋盘缠交给他,并指着门外的一匹马说道。
  
  “叔父……”
  
  杨绾落泪,跪在叔父面前一拜。发他誓有朝一日功名富贵,一定报答叔父与亲邻们。
  
  杨绾叔父抚摸他的后背,此时无声胜有声。
  
  ……
  
  丰安县。
  
  刘晏也收到李瑄的信件。
  
  主事判官,比小小的丰安令好太多了。
  
  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选择去陇右才是上选。
  
  他与李瑄熟识,李瑄风采无双,一直让他记忆犹新。
  
  陇右节度副使、知节度事的李瑄亲自书信,刘晏不能不给面子。
  
  现在丰安县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他呆在丰安县也不过是等待下一次调任而已。
  
  思考一天后,刘晏就以此向朝廷辞职,待新任县令赴任,他就离开丰安县。
  
  刘晏离开的那一天,百姓们为他刻碑记功,之前徐建鱼肉丰安,而刘晏却宽待百姓,抑制豪强。
  
  他从来不督导赋税,但百姓的赋税没有违期的。可见他治县有方。
  
  ……
  
  太原。
  
  “为父真是感慨不已啊!我只是太原府籍籍无名的少尉,竟然被陇右李将军推荐为都虞候。”
  
  一间房屋内,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正在为一名壮汉洗脚,非常细致有耐心。
  
  这名壮汉就是车神塞,少年是车神塞的儿子车光倩。
  
  他们是典故“囊萤映雪”其中一个主人公车胤的后代。
  
  车神塞在灯烛下又看一遍信件,连陇右节度使的印章都在上面,这绝不是开玩笑的信件。
  
  都虞候,可是节度使的亲信武官,判军中刑罚,前途不可限量。
  
  如朔方都虞候李光弼,已经被王忠嗣提拔为右厢兵马使。
  
  “阿爷,是那个擒拿双可汗,上马陷阵,下马赋诗的李将军吗?”
  
  车光倩浑身一激灵,向车神塞问道。
  
  朔方的粮食就是从太原运送过去的,他早就听过那种令人血脉喷张的故事。
  
  “不错。就是这位闻名天下的李将军,他以十七岁之龄,拜为上将!”
  
  车神塞也无比向往。虽然有传闻李瑄残暴如酷吏的消息,但那都是文人的无病呻吟。将领们无不佩服李瑄。
  
  因为李瑄年轻,现在人们都拿李瑄和霍去病做比较。
  
  “阿爷您名动陇地,武功高强,兴许是李将军听说您的事迹,所以才要召您入府。”
  
  车光倩很聪慧,他联想到这点。
  
  他们一家曾经住在陇西,那里汉、胡杂居,经常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斗。
  
  在六年前,车神塞在街上看到两名胡人在殴打一名汉人。
  
  身为汉人的车神塞非常愤怒,他冲过去三拳两脚就把那两名胡人打死。
  
  那两名胡人有部落在汉地,车神塞为躲避追杀,不得已带着全家逃到武功。
  
  随后,车神塞又在他父亲车仙政的举荐下,到太原当一个小武官。
  
  “兴许如此!我成为陇右都虞候后,那个胡人部落就不敢再报复我,我们一家也可以回家乡。真是荣幸啊!倩儿将来一定要报答李将军的恩遇!”
  
  车神塞也觉得唯有这样的解释。
  
  幸好他来太原后,一身武力未曾荒废。他感觉自己焕发第二春,如果有可能他会请求李将军让他上阵杀敌。
  
  别看车光倩已经十二岁,但车神塞也才三十岁出头而已。
  
  “等孩儿长大,也从军陇右,与阿爷一起。”
  
  车光倩不仅为车神塞洗脚,还为车神塞捶腿捏背,以尽孝心。
  
  其实车光倩刚来太原没多久,他十岁那年,独自一人从武功县徒步到太原,跋涉千里看望父亲。
  
  他到太原后,白天习文练武,晚上侍奉父亲,无微不至。
  
  这种孝心,让太原府的官吏、将领都很称赞。
  
  ……
  
  高适与李白、杜甫,一起去王屋山拜访司马承祯,寻找求仙之法。
  
  但他们不知道司马承祯已羽化登仙九年,白跑一趟。
  
  这哥三个也就杜甫自我反省“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知道这是无法成真的事情。
  
  李白长安失意后,对道家更热衷,所以杜甫这个“奉儒守官”的人,才会与他们一起疯。
  
  送信的人找不到高适,只能将信放在高适经常去陈留城中。
  
  在李白与杜甫继续东进的时候,高适刚好在陈留收到这封信件。
  
  高适对军中又爱又恨,开元中后期,他在幽州军中待过一段时间,张守珪隐瞒败绩,诸军贪污腐败,让立志立功的高适看清现实。
  
  离开军中,他立刻写下不朽的《燕歌行》讽刺,几乎映射了当今边军中的普遍现象,如贪功、欺凌、腐败、享受酒色、隐瞒战败。
  
  “陇右军应和幽州军不一样,李将军能惩治豪强,为民除恶。绝对不是纵兵为祸的人。承蒙亲邀,许下重职,我这就前去。”
  
  高适刚和李白杜甫分别。
  
  李白说长安权贵中,李瑄是少有对他以礼相待,且笑谈幽默之人。
  
  纵然对军队失望过,但高适从未放下对从军的期待。
  
  正如他年轻时所作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科举不第,能被李将军赏识,让高适激动不已。
  
  他向陈留令郑砚告别,另外还带着南霁云的家书。
  
  他策马西行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写一首诗,表达他的意气风发。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