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疯狂的夏令营 (第1/2页)
“啊?”
许青山的话如同惊雷落地。
原本教室内的学生们因为许青山的到来,能够亲眼见到许青山,并且有机会加入许青山的团队做科研而感到兴奋。
结果许青山出人意料的开场白,完全不在大家的预料范围内。
“安静。”
许青山抬手在讲台上轻轻地拍了拍。
原本不大的声音,因为共振,通过话筒回荡在教室里的各个角落,许青山扫视着教室里学生们的反应。
“今天我看到大家来到这里似乎都很开心,那很不好意思我可能要来先当一次恶人。”
许青山嘴角带笑,但说出来的话却是让这些年轻人们毛骨悚然。
“现在在座的各位总共有312人,但最终能够留下来加入到我的团队中的应该只有12个人。”
“刚刚好,只取最后两位数。”
许青山笑了笑。
可台下的学生们却笑不出来。
26:1的比例。
看起来竞争就不小,更何况能够坐到这里的人,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学校里已经拿到了保研名额,本身就是学校该专业同年级的Top级人物。
这样的竞争堪称学术界绞肉机。
“你们能够通过我的论文要求和算法要求,说明你们已经达到了入学的基本条件,我相信就算你们没有能够进入到我的团队中来,去选择其他的导师,他们也会很乐意接受你们。”
许青山说话的时候,台下的学生们面面相觑。
“在这一次夏令营的选拔中,被淘汰的话并不代表你不优秀,可能只是你的风格不适合我们团队而已。”
“或许有人会觉得许青山你怎么好意思说这样的话?难道不会觉得太过于自大了吗?”
许青山自顾自地说道。
“那我可以简单告诉一下你们加入我团队之后的待遇条件,其他别的都不说,我们只讲学术成就。加入我的团队,我可以保证你们在毕业的时候手中起码握着两篇sci一区的论文,这是保底的下限。”
“如果你个人资质更好更加勤奋的话,那两篇领域顶刊也不是问题。”
“如果你只是打算在我这里读完学硕之后博士想要出国读的话,我也会亲自为你们写推荐信,哪怕我个人资质不够,我也会请我的老师朋友们为你们写推荐信,全球各大高校任你们选择。”
“如果你未来并不打算在高校领域就业,而是打算投身进入实业之中,那我的旗下也有足够的岗位为你们而留,并且会为你们提供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大厂待遇。”
许青山的开场白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恐吓,而是一个大棒一根萝卜。
尽管有不少人还在思考着许金山放在所说的淘汰,可更多的人在看向徐青山的眼神中重新充斥着炽热的光芒。
果然没有错,选择了许青山,成为他的第一批团队成员,成为他的第一批学生。
将会是国内这么多年来,待遇条件最好的研究生。
无论是直博一直跟在许青山身边,还是把许青山作为出国跳板,亦或者是冲着更好的就业条件去。
许青山给出来的条件都是无懈可击的,也是国内许多顶校教授没有办法给出的承诺。
“好了,现在我把条件都说的很清楚了,大家如果还想继续在这里浪费时间,我也很乐意看到你们的表现。”
“如果你们觉得自己没有这个信心和希望通过重重考验,那我奉劝你们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等会儿道心破碎了,还参加不了下一场保研夏令营。”
许青山的嘴巴一点都不留情面,说出来的话充满了讥讽的滋味。
他此时此刻就像是一个没有丝毫情商的天才,站在山顶俯瞰着这一群浑然无知的少年们,并且以自己的高度去批判他们的努力。
可就是这么一副嘴脸,并没有让学生们感觉到反感,反而是激起了他们心中的那种傲骨和自信。
能够坐在这里的,哪个不是少年天骄?
既然是少年天骄,哪怕前途多舛,哪怕困难重重,他们也绝对不会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就认输。
甚至是一些中等、末流985的学生在看向那群华青京大震旦沪交的天之骄子们的时候,眼神之中也并不再像刚刚开始见到的时候那般佩服和艳羡,而是充满了挑战的意味。
孰强孰弱,还是手底下来见真章吧!
“很好,看来你们都很有勇气。”
许青山点了点头,又拍了拍手掌,让方才请他进来的方云海站到讲台上来。
“今天你们只是稍微跟我见一面,接下来的淘汰赛制和选拔流程就交给我们的方老师,当然,等会儿方老师还会为你们逐位介绍我们研究团队的研究员们,希望你们接下来顺利。”
许青山说完,就转身下了讲台,离开了教室。
他进教室里说这番话花的时间并不长,也就五六分钟的样子,可是就是这么短的五六分钟,却让教室之内的氛围和方才截然不同。
这让田刚和邱勇看得都有些目瞪口呆。
两个大佬又互相对视了一眼,但谁也不先开口。
“师哥,那这边稍后就交给你了,我回去把接下来的几次测验的内容重新整理一遍,不出差错,等到需要开讲座的时候再来叫我吧。”
许青山对着刘若川嘱咐道。
他出场,只是因为这个夏令营是以他作为排面而搭建起来的综合夏令营,但是他这几天并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花在夏令营的安排中。
他还需要针对夏令营中特殊的选拔环节进行出题测试。
也需要督促一下团队里的成员们,推进一下最新的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
目前来说自己坐下的两位开山弟子,都有助手在帮自己带。
薛雪情自然是和李广直一起在听许青山的安排做工作,而这几天金晶似乎和王隗也看对眼了,一大一小两个女学者,整天凑在一块嘀咕。
除了实验室的事情,王隗基本上不怎么过来问许青山学术问题。
那些基础的内容,金晶就能够帮王隗很好地解答。
真需要过来咨询许青山的时候,往往是她们两一起过来问。
第一天夏令营并未直接开始选拔。
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来补充,说明许青山方才所说的内容。
例如参观夏令营,参观两位开山大弟子的学术成果。
哪怕夏令营的学生们是分组过来参观许青山他们的实验室,但因为夏令营的总人数实在是太多了,还是让许青山他们这座小楼显得有些嘈杂和拥挤,过道上零零散散的都站着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