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七百二四章 政务大厅

第一千七百二四章 政务大厅

第一千七百二四章 政务大厅 (第1/2页)

佛道两派明争暗斗,道家虽然被高祖皇帝敕命为“国教”,但由于道家素来走“高端路线”所以在民间声势不足,而佛门则刚好相反,历经数次“灭佛”事件之后在统治阶层的影响力每况愈下,但在民间却广纳信众、香火鼎盛,加上玄奘大师自天竺求经而回使得佛门声望暴增,两派都想要争夺“华夏第一”的名头。
  
  出家人也好、闲云野鹤也罢,攸关道统之争自然不甘人后,“盂兰盆节”也好,道家法会也罢,都是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手段。
  
  盛会召开期间无以计数的商贾、游人、信徒涌入长安,导致这座当世第一雄城人满为患,刺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各种各样的治安问题,导致京兆府、左右金吾卫都严阵以待,唯恐发生严重治安事件……
  
  但是再盛大的法会也终会有结束之时,连续三日之后,道家法会率先终结,来自天下各处、各个门派的道士开始陆陆续续离开终南山草楼观。
  
  但僧道汇聚长安,并不是想来就能来、想走就能走的,因为大唐有着堪称严格的“过所制度”。
  
  “过所”即通行证,凡到各地进行贸易或其他活动的人等都要持当地官府开具的“过所”,否则便是非法通行,要受到缉拿。
  
  这是为了保证正常的商业贸易往来,稽查行旅,防止透漏国税、逃避赋役、拐卖人口以至查清来自境外的破坏活动,来时由当地官府开具,抵达目的地后至官府核准,返回时若无作奸犯科之事会由目的地官府重新开具,领到过所者就可以照规定的路线,从西北边疆到东南沿海,迢迢万里,通行无阻。
  
  而在京师,“过所”之开具需要尚书省与京兆府的官员一起审核。
  
  为了便于“过所”之开具,赶紧将这些“道爷”送走以免因为迟滞行程从而引发不必要的事件,房俊拉着京兆府的官员直接在终南山下的官道旁设立临时办公地点现场办公,提高审批效率、行政效能,堪称简易版“政务大厅”,如果较真一下,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了,领先西方一千五百年有余……
  
  此举自然受到道家的好评,办公期间赞誉之声不绝于耳,尤其是不少门派的道士拿着盖有京兆府大印以及房俊私印的“过所”都表示要收藏起来才行,毕竟以往的“过所”只是京兆府和尚书省官员的印章,普天之下盖有朝廷尚书右仆射印章的“过所”怕是只有这一批……
  
  ……
  
  距离办公地点不远处,路边一株巨大的松树不知何朝何代栽种,如今树干粗壮需要四五人环抱,巨大的树冠浓密如冠,树下摆着一张地席、一方茶几,成玄英一身鹤氅、道裙、莲冠,盘腿坐在茶几旁提起水壶将沸水注入茶壶,又拿起一旁一颗干燥松果丢进小火炉里,重新将水壶添满水放置火炉之上。
  
  茶香已经氤氲开来,成玄英分茶推盏,笑着道:“越国公制炒茶之法,实在是泽被苍生,吾等实在是苦煮茶之术久矣!”
  
  煮茶之术古已有之,虽历代皆有改进,但终究还是要添加各种佐料使得茶汤层次分明、花样繁多,有的甚至添加羊油……喜欢的人自是一日不可或缺,但不喜欢的人实在是闻之欲呕,可偏偏就是最主流的饮茶之仪式,再是不喜欢也得附庸风雅。
  
  而炒茶之法则全然不同,无需添加任何佐料单纯以秘法将青叶予以炒熟,更便于携带、储存的同时保存了青叶本味,堪称无上妙品,儒释道三家都认为如此更加贴合自身之理念,遂在天下得以推广、大行其道。
  
  时至今日,那些叫嚣着煮茶乃古礼的老顽固们也逐渐摒弃了滋味厚重的茶汤,转而喜好追求自然真韵之炒茶……
  
  房俊喝了口茶水,烈日炎炎坐于松下品茗,松涛阵阵微风徐徐,实在是惬意至极,闻言笑道:“不仅是炒茶,家中师傅最近也在研究自然发酵之法,更能保存茶叶之真韵,事实上任何事物都不应墨守成规而是要主动求变,或许就能在不经意间发现更美好的一面。”
  
  他指了指树荫之外排队领取“过所”的道士以及忙碌办公的京兆府、尚书省官员,对马周道:“自古以来百姓对于衙门充满敬畏,诸如‘阴曹好入、衙门难进’、‘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之类的谚语童叟皆闻,更有所谓‘衙门好进、小鬼难缠’,此乃陋习也,严重损害官府形象。如果似这般在城中设置一处官舍,于各个衙门抽调数人齐聚一堂推行‘一站式’服务,使得百姓办事之时无需挨个衙门去跑,并且规定对于一些譬如房产过户、税赋缴纳、登记户籍等等简单的政务必须当日受理、当日完成,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官府的政务效率、方便百姓办事,更能够提升官府甚至国家之形象,使得普通百姓对国家之认可大幅增加,增强凝聚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