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 第五十四章:厉害了 我的爹

第五十四章:厉害了 我的爹

第五十四章:厉害了 我的爹 (第1/2页)

邓健飞快地喝完了鸡汤,邓千秋还在喋喋不休,仿佛满肚子的委屈。
  
  邓健忙道:“我写文章去。”
  
  邓千秋这才噤声,他决心啥也不干,却是怨气冲天地坐在一旁盯着,一面心里想:“花钱教你读书,你学人键政,脑子抽了?阿弥陀佛,这是我爹,我是孝子,不该骂父。”
  
  三日之后,乡试开考。
  
  当夜,邓千秋便兴冲冲地将两只公鸡给杀了。
  
  客栈的掌柜、伙计、厨子听说要杀鸡,很是乐意帮忙,于是连夜帮衬着放血、拔毛,熬制成了浓郁的鸡汤。
  
  等到卯时,邓健洗漱完毕,吃了鸡汤,便提着考蓝出发。
  
  “爹……”邓千秋送他,张口欲言,眼睛却红了,哽咽难言。
  
  辛苦了这么久,只待今日,父子之间的深情厚谊,在此刻也毕现出来。
  
  邓健眼眶也是青红,倒不是感动,而是这些时日熬红的,他深吸一口气,拍拍邓千秋抓着自己衣襟的手背:“我必全力以赴。”
  
  乡试是一个冗长的过程,这是大明第一次乡试,规格尤其隆重。
  
  邓健经过重重检查,最终进入了考棚,紧接着便是放题:“学而。”
  
  邓健定定神。
  
  这题容易!
  
  而其他的考生,此时已开始苦思冥想了。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因为这种文,大家都是第一次作。
  
  而且考试的章程极多,规矩十分森严。
  
  无论你家学渊源如何深受,如何通晓四书五经,亦或者你有多大的才情,至少在科举方面,朝廷是公平的。
  
  因为这玩意压根就不在乎你的才情。
  
  它要求的,是你在规定时间之内,围绕着考题,代圣人立言,这个‘言’。
  
  既要符合周礼,又要符合孔圣人的思想,还要融合程朱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和诠释,一丝一毫都错不得。
  
  这就好像,后世的阅读理解一般,鲁迅先生写: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那么,学生需要理解,为何先生要这样写,而他这般写,必是用心良苦,两棵树代表的,可能是万恶的封建社会。
  
  而先生如此着重这样的描写,首先排除先生只是纯粹想要凑字数和水文的可能。
  
  那么接下来,必定是想要借枣树来控诉什么,必然是因为封建势力的压迫之下,对代表了枣树的先进青年们,产生了分化,因而有了两颗枣树,两颗枣树固然是同根生,却因为压迫,最终生出了不同的花果。
  
  某种程度而言,越是有才情的读书人,反而此时已开始发懵了,因为才情的本质,就在于思维的突破,就如李白一样,他写诗豁达,想象力让世人惊为天人,可这种想象力,若是放在此时的科举上,只怕属于不合格,因为代圣人立言,不是做诗作词。
  
  就在所有人开始绞尽脑汁的时候,邓健却是气定神闲。
  
  他镇定自若地在心里默念着:“破题、承题、起股……”等口诀。
  
  几乎很快就有了思路,随即开始提笔。
  
  而在另一头,一封奏报,火速地送到了宫中。
  
  宦官拜倒在地,呈上奏报之后,等候圣裁。
  
  朱元璋打开了密奏,看到密奏中的内容,双目愈冷。
  
  他踱了两步,将密奏合上,瞥了一眼宦官道:“仪鸾司连来三次奏疏,倒是有趣的很。”
  
  他说着,看向这宦官道:“外间都说,淮西少举人,凤阳堂堂中都,可能连一个举人都中不得,这些话,仪鸾司可追查这些流言蜚语的根源?”
  
  宦官毕恭毕敬地道:“仪鸾司那儿说,此事流传甚广,想要追查到底是何人妖言惑众,却实在难以查证。”
  
  朱元璋颔首,他倒是没有发怒,而是道:“想要追查确实不易,看来是有人想来离间淮西与江浙。没想到,一個乡试,居然惹出这么多是非出来,庙堂里的这些大臣,都好得很哪。”
  
  说罢,他却是好整以暇地端坐在了御椅上,慢悠悠地呷了口茶。
  
  这宦官根本不知该如何应对,他甚至诧异于,陛下为何会将这等忌讳的事直接挂在嘴巴,也不怕这宫里头,有其他人的耳目,将这些话也流传出去。
  
  可细细思量,又忍不住想,陛下或许就是想将这些话传出去,给有心人去听也是未必,于是只能叩首,不发一言。
  
  朱元璋道:“待会儿,给中书省传一道口谕,就说:朕对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视同仁,朕乃淮西布衣出身,并无地域之念,此番读书人争相科举,盛况空前,朕心甚慰。南直隶历来文风鼎盛,必能高中许多学富五车之人,待放榜时,火速将中榜的新科举人,教他们入宫来,朕要亲自见一见,以示优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