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我的父亲太努力了 >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榜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榜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榜 (第1/2页)

朱元璋又看群臣,道:“诸卿之中,只怕也有不少如汪卿家的孙儿一般,参加了院试的吧。”
  
  有几个人稀稀拉拉道:“臣的孙儿参加了。”
  
  “犬子参加了。”
  
  “臣有一侄……”
  
  朱元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道:“国朝开科举,便是希望读书人能够参加,有才学者,通过科举的选拔,入朝为官,这将是我未来千秋的基石。诸卿能身体力行,争相教子弟们参加科举,令朕欣慰。”
  
  明初的时候,其实这朝中的许多大臣,都是有恩荫的,比如李善长的弟弟,就因为恩荫,从而进入太仆寺。
  
  一般情况,位列二品者,儿子大致能以五六品的官职入仕。
  
  当然,一般情况,这种所谓的恩荫官,因为没有参加正式的考试,所以往往只让他们去太仆寺、宗令府,或者是贤良寺里当值。
  
  朱元璋之所以欣慰,是这些大臣的子孙们,总还算有一点志气,不打算靠山吃山,依旧还是愿意科举入仕,也算是做了天下人的表率,迎合了朱元璋的初衷。
  
  汪广洋见陛下心情不错,于是道:“陛下,昨日院试已经结束,今日开始阅卷,只怕几日功夫,就要张榜。说起来,臣心里也颇为忐忑。”
  
  朱元璋笑了笑道:“你是有福气之人,想来子孙也必有福报,朕看你的孙儿,必定要高中。”
  
  汪广洋忙道:“多谢陛下吉言。”
  
  一旁的翰林学士朱振笑起来,道:“陛下,这京城,还有一桩怪事。”
  
  朱元璋抬了抬眉道:“哦,怪事?说来朕听听。”
  
  朱振道:“听闻有一富商之孙,竟也参考,而保荐他参加院试的,却是江宁县令。”
  
  朱元璋听到江宁县这三个字,便骤然来了精神,随即道:“这富商之孙是何人?”
  
  “姓沈,名志业。”
  
  这朱振说完,所有人都在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朱元璋的反应。
  
  实际上,沈志业报考,在这中书省、御史台以及六部,早就传开了。
  
  一个富商之孙,而且早就听闻其打小顽劣不堪,甚至有人传言,早在数月之前,这个小子连字都未必能认全呢!
  
  一个这样的人,因为花了两万两银子,居然和皇子们成了同窗,这也就罢了,现在居然还厚着脸皮,要进行院试。
  
  这显然令许多人担忧起来!
  
  科举,就该是圣人门生的事!而这富商的身份,本就让人鄙夷,再加上又和离经叛道的邓千秋鬼混。虽然知道此子必然不可能考中,可单单这样的身份,就足以让大家害怕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将来……还会有许多这样的人出现。
  
  若如此,那还像什么话?
  
  大家之所以紧张,根本的缘故就在于,邓千秋和陛下关系很近,而且还牵涉到了皇子们,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这可能是陛下为了平衡读书人,而故意为之。
  
  倘若如此,甚至这就可以视为打击读书人的某种讯号。
  
  庙堂中的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毕竟这里时时刻刻都决定万千人的生死荣辱,任何一种微妙的变化,都可能是某个巨大措施的预演。
  
  毕竟……这朱重八,太能折腾了。
  
  不过令人放心的是,朱元璋居然脸色虽平静,却明显迟钝了一下。
  
  于是有人心里嘀咕:莫非这不是陛下示意的?
  
  此时,只见朱元璋道:“嗯,沈志业……朕没听说过此人,此人有什么名堂吗?”
  
  朱元璋口里这样说着,心里却是骇然。
  
  该死,邓千秋所说的成才,竟是这个!莫非是要拿那富商的孙儿最大的短板,去和应天府的读书人一较长短?
  
  考砸了,岂不是教读书人所笑?到了那时,莫说两万两了,两千两都没人来读。
  
  最可恶的是,这家伙……居然没和朕商量。
  
  压住心头的火气,朱元璋依旧面如止水,仿佛他与沈志业之间,毫不相干。
  
  这就更令人狐疑起来了。
  
  不过陛下这般说,朱振便忙道:“陛下,不过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罢了,实在不值一提。只是臣以为……此番院试,实在有太多疏漏。”
  
  朱元璋沉眉道:“疏漏?”
  
  朱振便道:“今年的院试,无需其他的考核,只需要有官员或者是有功名者保荐,即可参考。这就难免会有某些好事之徒,尤其是某些家境殷实的富商,托人送子弟参考。若是如此,岂不使这抡才大典,成了笑话?”
  
  朱元璋不以为意地道:“他们要考,考就是了。”
  
  朱振却是正色道:“陛下,臣以为不然。抡才大典,关系国本,非同寻常,这是天下人都瞩目的事,怎可教一些粗鄙之辈,混迹其中?臣以为,还需加强院试之前,县试与府试的门槛。如此……方可免使这科举为天下人所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