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赵...赵班长在吗?【求订!求月票!】 (第1/2页)
该说不说。
王浩这对难兄难弟,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浩子,你干啥去啊?”
“上超市买两包华子,给赵卫红赔礼道歉呐!”
“道歉?”
一听这话,瘫坐在地上的孙礼立马站了起来,有些犹豫的表示道。
“道歉倒是可以我也想去”
“但咱俩好歹也是大三的学员,用不着带着东西去吧?”
“呵呵!”
见这节骨眼上,孙礼还在拿“大三学长”的身份说事,王浩立马嗤笑一声,头也不回的走了,脚步那叫一个决绝!
“反正我是建议你了。”
“听不听那是你自己的事。”
“你该不会忘了吧?”
“授衔仪式结束,紧跟着的就是新训。”
“按照惯例,新训刚开始,就得对所有新学员进行摸底!”
“你再听听赵卫红刚刚话里那气势!还有主持人介绍他时的那些名头!”
说到这,王浩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哆嗦,仿佛想起了什么极其恐怖的事物!
“一等功臣!多项军事记录保持者!你是没听见还是咋的?”
“不趁着现在赶紧道歉,缓和关系。”
“难不成你要等到在训练场上,他给你这个大三学长毙的满地找牙,你就老实了?”
在“大三学长”这三个字上,王浩还刻意加了重音,也不知道是想要强调什么.
在听到王浩的解释后,孙礼原本还有些疑惑的瞳孔骤然缩紧,拔腿便朝着礼堂外跑去!
跑到半路,孙礼忽然又折了回来,对着王浩小心翼翼的确认道。
“你要买两包华子,是吧?”
“.是啊。”
“那我就买三包!必须得让赵卫红同志,感受到我的诚意!”
王浩:“.”
“这你他吗都要卷?”
这俩难兄难弟争吵着,渐渐远去。
而他俩口中的华子,也从“包”,变成了“条。”
若不是财力有限,没准一会就得以“箱”来论了!
不过,就算是以“条”为单位,这哥俩也算是出了血本了。
因为“华子”这东西,一向不便宜。
但孙礼和王浩的想法,出奇的一致!
只要能征得赵卫红的原谅,区区一点“身外之物”,根本不算什么!
毕竟,他俩可不想在接下来的一年当中,只要到了训练场,就要被赵卫红虐的死去活来,满地找牙!
就像是孙礼一直强调的那样。
他俩都是堂堂的大三学员,得要面子的嘛!
而礼堂中,赵卫红的发言,还在继续,并且措辞也愈发激烈!
“作为军人,要有上下级观念,但绝对不能只有上下级观念,更不能把上下级观念,变成自己抖威风的工具!”
听听!
这话别说是王浩和孙礼了。
就连礼堂中不知情的学员,乃至于台上台下的教员,首长,听着赵卫红的发言都是心惊肉跳,总感觉这位年纪轻轻的一等功臣,似乎是意有所指!
虽然赵卫红并没有指名道姓。
但在场的要么是科大的“老人”,要么是已经见识过大三学员操蛋德性的新学员,哪里会不明白赵卫红指的是什么?
听赵卫红这么说,新学员心里自然是痛快的不得了。
但赵卫红的话,在在场的某些人听来,就显得非常刺耳了!
“校长!”
“授勋仪式上,做这样的发言,会不会有所不妥?”
台上。
坐在晏文渊身后的一位中年男人,当众起身,俯在晏文渊耳边,一边皱着眉头,死死的盯着依旧慷慨激昂的赵卫红,一边对着晏文渊很是不快的表示道。
“咱们科大今年刚接到上级表彰,认可了我们的教育工作和学风建设!”
“要是咱们学校,真像赵学员说的有这么多问题,那岂不是说明上级这个表彰,给错人了?”
作为副大jun区级单位。
科大的部门数量非常多,其中甚至不乏没穿着军装,主抓校务的行政人员。
人一多,事情就多。
事情一多,乱七八糟的心思,也就会多起来。
微微侧目,打量了一眼自己身后的中年男人。
头发斑白的晏文渊在心里,默默地叹了口气。
作为科大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晏文渊的贡献自是不必多说。
但科大的很多事情,或者说得直白的一点,很多“弊病”,都不是晏文渊这位校长,张张嘴就能解决的。
春风吹的如火如荼,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迎来了巨变。
也让这个国家,迎来了令世界为之侧目的发展速度!
而国际上,鹰酱更是率先喊出了打造“现代化部队”,甚至是“未来部队”的目标。
内因加上外因,一同促成了炎国部队现在这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放眼基层。
在无数像是常定方这种能力颇强的团长,还顶着高中学历的情况下。
每一位新下基层的干部,最低也得是本科学历!
放到几十年.不,哪怕是十年前,这种情况都是不可想象的!
这就好比炎国内部,对于究竟该如何建设自家的信息化部队,始终争执不下,谁也无法说服谁一样。
在其他领域,也有人抱着不同的观点,围绕着不同的问题进行着相同的争论!
比如现在。
晏文渊这位校长,觉得科大与基层“脱轨”的实在是太远,太久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提干生需要在军校待满四年的政策,才出来没几年。
在这之前,科大的生源都是地方上的学员,高考刚结束就来到了部队,哪里知道基层部队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如果还维持着先前的政策,提干生最多只需要在军校待上十个月,进行培训,这个问题其实还没那么“尖锐。”
可当愈来愈多的部队学员,怀揣着梦想与憧憬,来到他们心心念念的科大后。
这个问题,就变成了“火烧眉毛”的当务之急,必须抓紧解决。
但这可是科大过往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积累下的“问题。”
岂是那么好解决的?
更要命的是,在晏文渊身旁,有很多人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对此,他们有着非常充分的理由。
为了维护科大的荣誉.又或者是“这不是咱们该操心的问题,当下了基层锻炼几年,这些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等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