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重生与史记 >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第1/2页)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伟人。建元元年(前140年)即位时,此时,汉王朝已建立六十余年,历经汉初几代皇帝,奉行轻徭薄赋和
  
  “与民休息”的政策,特别是
  
  “文景之治”,政治的统一和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进入了繁荣时代,国力已相当充沛。
  
  据史书记载,政府方面,是
  
  “鄙都庾廪尽满,而府库余财”,甚至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在民间,是
  
  “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以至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字牝者摈而不得与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汉武帝正是凭借这种物力财力,及时地将反击匈奴的侵扰,从根本上解除来自北方威胁的历史任务,提上了日程。
  
  也正是这种历史条件,使一代英才俊杰,得以施展宏图,建功立业。汉匈关系匈奴威胁西汉建国时,北方即面临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威胁。
  
  这个民族,最初以
  
  “獯鬻”、
  
  “猃狁”、
  
  “俨狁”、
  
  “荤粥”、
  
  “恭奴”等名称见于典籍,后统称为
  
  “匈奴”,春秋战国以后,匈奴跨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各部分别形成奴隶制小国,其国王称
  
  “单于”。楚汉战争时期,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相继征服周围的部落,灭东胡、破月氏,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奴隶主政权和强大的军事机器。
  
  匈奴奴隶主贵族经常率领强悍的骑兵,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冒顿单于率骑兵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
  
  刘邦亲领三十二万大军迎战,企图一举击溃匈奴主力。结果,刘邦反被冒顿围困于白登(今山西大同东),七日不得食,只得采用陈平的
  
  “奇计”,暗中遣人纳贿于冒顿的阏氏夫人,始得解围。从此,刘邦再不敢用兵于北方。
  
  后来的惠帝、吕后,和文景二帝,考虑到物力、财力的不足,对匈奴也都只好采取
  
  “和亲”、馈赠及消极防御的政策。但匈奴贵族,仍寇边不已。文帝时代,匈奴骑兵甚至深入甘泉,进逼长安,严重威胁着西汉王朝的安全。
  
  联合大月氏天山南麓,因北阻天山,南障昆仑,气候特别干燥,仅少数水草地宜于种植,缺少牧场,汉初形成三十六国,多以农业为生,兼营牧畜,有城廓庐舍,故称
  
  “城廓诸国”。从其地理分布来看,由甘肃出玉门、阳关南行,傍昆仑山北麓向西,经且未(今且未县)、于阗(今于田县),至莎车(今莎车县),为南道诸国。
  
  出玉门、阳关后北行,由姑师(今吐鲁番)沿天山南麓向西,经焉耆(今焉耆县)、轮台(今轮台县)、龟兹(今库车县),至疏勒,为北道诸国。
  
  南北道之间,横亘着一望无际的塔里木沙漠。这些国家包括氐、羌、突厥、匈奴、塞人等各种民族,人口总计约三十余万。
  
  张骞通西域前,天山南路诸国也已被匈奴所征服,并设
  
  “僮仆都尉”,常驻焉耆,往来诸国征收粮食、羊马。南路诸国实际已成匈奴侵略势力的一个重要补给线;三十多万各族人民遭受着匈奴贵族的压迫和剥削。
  
  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莫高窟323窟)葱岭以西,当时有大宛、乌孙、大月氏、康居、大夏诸国。
  
  由于距匈奴较远,尚未直接沦为匈奴的属国。但在张骞出使之前,东方的汉朝和西方的罗马对它们都还没有什么影响。
  
  故匈奴成了唯一有影响的强大力量,它们或多或少也间接地受制于匈奴。
  
  从整个形势来看,联合大月氏,沟通西域,在葱岭东西打破匈奴的控制局面,建立起汉朝的威信和影响,确实是孤立和削弱匈奴,配合军事行动,最后彻底战胜匈奴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步骤。
  
  汉武帝即位不久,从来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在敦煌、祁连一带曾住着一个游牧民族大月氏,中国古书上称
  
  “禺氏”。秦汉之际,大月氏的势力强大起来,攻占邻国乌孙的土地,同匈奴发生冲突。
  
  汉初,多次为匈奴冒顿单于所败,国势日衰。至老上单于时,被匈奴彻底征服。
  
  老上单于杀掉月氏国王,还把他的头颅割下来拿去做成酒器。月氏人经过这次国难以后,被迫西迁。
  
  在现今新疆西北伊犁一带,赶走原来的
  
  “塞人”,重新建立了国家。但他们不忘故土,时刻准备对匈奴复仇,并很想有人相助,共击匈奴。
  
  汉武帝根据这一情况,遂决定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于是下令选拔人才,出使西域。
  
  天山北路,是天然的优良的牧场,当时已为匈奴所有,属匈奴右部,归右贤王和右将军管辖。
  
  西北部伊犁河一带原住着一支
  
  “塞人”,后被迁来的月氏人所驱逐。而大月氏后又为乌孙赶走。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
  
  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当汉武帝下达诏令后,满怀抱负的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
  
  张骞,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县)人,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
  
  “郎”的侍从官。据史书记载,他
  
  “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
  
  建元三年,即前138年,张骞
  
  “以郎应募,使月氏”。
  
  “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选授重任。主要过程首次西行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奉命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出发。
  
  一个归顺的
  
  “胡人”、堂邑氏的家奴堂邑父,自愿充当张骞的向导和翻译。他们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
  
  匈奴的右部诸王将立即把张骞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见当时的军臣单于(老上单于之子)。
  
  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月氏后,对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这就是说,站在匈奴人的立场,无论如何也不容许汉使通过匈奴人地区,去出使月氏。
  
  就像汉朝不会让匈奴使者穿过汉区,到南方的越国去一样。张骞一行被扣留和软禁起来。
  
  张骞出使西域的线路图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的女子为妻,生了孩子。
  
  但均未达到目的。他
  
  “不辱君命”、
  
  “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所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
  
  张骞等人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也没有动摇他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决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