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G0311:炭变!碳基变革开端![2/3-4K]【求订阅月票】 (第1/2页)
炭变团队目前的处境确实非常差。
谭金明已经联系过所有能联系的关系网,从而尝试挽救炭变团队。
然而炭变团队的历史战绩太糟糕!
战绩不可查怎么办?
炭变团队成立时间超过了七年,巅峰时期团队总人数突破了一百人,同时消耗了水木大学1.75亿的研发资金,但最终没有研发出来任何成果。
虽然‘区区’1.75亿研发资金,便希望在芯片领域获得成果,确确实实也是想得美,但万一呢?
水木大学本来就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万一中奖了岂不是很舒服?
奈何中奖的概率太低!
下午接近四点钟,北锣鼓巷。
当谭金明抵达茶社的时候,无论是李世宇和朱光昊两人,还是陈鸿志三人,亦或者是古明月的小团队,均没有任何一个人离开。
显然他们也有兴趣听一听炭变团队的情况。
谭金明带了两个中年人一起过来,当看见现场如此多人的时候,他首先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谭金明,曾经是水木大学的教授,以及炭变团队的负责人,目前独立带领炭变团队。”
谭金明又为众人介绍他带过来的两个中年人。
“这一位是牛博生,曾经水木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也是我们炭变团队的二把手。”谭金明介绍站在左边的牛博生。
“右边这位是马元杰,同样是水木大学计算机系曾经的副教授,现在是炭变团队的三把手。”谭金明补充介绍。
安无恙听见谭金明的介绍,他心中暗自吐槽,‘这是什么牛马组合?’
不过这一个牛马组合竟然都是水木大学计算机系的副教授?
两人看起来就三十岁上下,居然已经成为了副教授,看来有点实力!
当谭金明介绍完之后,陈鸿志为谭金明介绍的说着,“这一位是五更天医药集团的执行总裁安无恙先生。”
安无恙起身与谭金明三人握手,随后再邀请三人落座。
谭金明刚刚坐下,便开口说着,“安总,关于我们炭变团队”
安无恙抬手打断了谭金明的介绍,他先一步询问,“谭教授,我先问一个关键问题。”
“请问。”谭金明回应。
安无恙开口询问,“你们在水木大学的支持下,围绕碳基芯片进行了七年多的研发,并且消耗了1.75亿资金,请问你们现在和水木大学是什么关系?”
之前安无恙也委托陈鸿志了解过这一个问题,但之前了解得都比较浅显,现在面谈的时候,自然要深入了解具体情况。
面对安无恙的询问,谭金明回应的说着,“我们现在已经与水木大学没有任何关系。”
“无论是我,还是牛博生,以及马元杰,我们三人已经从水木大学退出来。”谭金明回应。
“至于以后的炭变项目,同样与水木大学没有任何关系。”谭金明补充。
说到这里,谭金明犹豫了一下,才继续补充的说着,“水木大学的光电子团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水木方面更倾向于投资光电子团队。”
“另外传统硅基芯片的微电子团队也有一定的进展,只有我们炭变团队依旧是零成果,所以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自然被淘汰。”谭金明叹气的说着。
安无恙却听出了其中的内情,恐怕三个团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谭金明表面上说得如此轻描淡写吧?
“所以你们团队的研发成果,依旧属于你们团队,而不是水木大学的?”李世宇在一边好奇的询问。
谭金明自嘲的回应,“我们在七年多的时间里面没有研发出来任何成果。”
谭金明的意思是,既然没有任何成果,又哪里来的研发成果所属权问题?
“.”李世宇无语。
这样的战绩确实太惨了!
古明月接话,“即便你们没有研发出来成果,但研究数据呢,水木大学也慷慨的给了你们?”
没有成果也有失败的数据总结吧?
这些失败的研究数据同样有价值。
谭金明回应,“所有的研究数据,由我们与水木大学共同拥有,具体的从属关系是,截止2021年4月1日之前的研究数据,由水木大学无条件永久免费授权给我们使用。”
“我们基于以前的研究数据做出的新成果也与水木大学无关。”谭金明说明着具体的情况。
安无恙放下心来,既然研究数据的归属权和使用权方面没有问题,那就无需担心隐雷带来的麻烦。
“谭教授,如果你们炭变团队要继续研究下去,你们需要什么?”安无恙询问。
谭金明回应,“只需要三样东西。”
“钱、人、时间。”谭金明补充。
“我们之前谈过,首先至少需要一个亿的资金才能将基础框架搭建起来。”谭金明一边说明,一边从公文包中取出了一份文件,随后在茶桌上推给安无恙。
“我们要重新建立炭变实验室,需要采购大量的相关设备,前期一个亿的投资是最基本的,如果真的要完全铺开全面研究环境,至少也需要10亿资金。”谭金明补充。
这一点对上了曾经幸福人生系统反馈的提示信息:‘阶段一:当投入资金规模达到10亿时,碳基芯片理论技术得到成功验证;’
鉴于有幸福人生系统反馈的提示信息,安无恙自然没有怀疑过谭金明说明的投资额度。
“至于人的问题,目前我们炭变团队的成员只剩下26人,我们希望扩大研究团队,比如说从水木大学挖墙脚,以及从其他大学和公司挖墙脚。”谭金明补充的说着。
听见谭金明表示从水木大学挖墙脚的时候,安无恙差点笑出声!
陈鸿志和李世宇就没有忍住,两人直接笑了起来,其他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谭金明这个家伙才从水木大学跳出来,便迫不及待的想要挖前东家的墙角是吧?
至于这样做究竟是否道德的问题先放下不谈.
反正谭金明觉得水木大学的人才真好用!
再说以前都用熟了,彼此之间也不用再磨合,直接就可以展开工作,所以谭金明才表明要挖前东家墙角。
“安总,关于员工的年龄方面,您有什么忌讳吗?”谭金明试探的询问。
安无恙反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谭金明回应,“如果我们想挖墙脚,最好挖的就是那种超过三十岁,特别是超过三十五岁的员工,毕竟目前的职场中,这种年龄的员工总是受到歧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