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汉世祖 > 第168章 安西王

第168章 安西王

第168章 安西王 (第1/2页)

「对刘旻所请,具体如何支援,政事堂有何腹稿?」刘皇帝看着刘旸,直接问道。
  
  刘旸沉吟了下,从容禀道:「种子、农具,官吏派遣,皆非难事,前者可有户部自调拨转运,后者沿循边鄙地区官吏委派升迁条制施行即可,大汉如今不缺官吏人才。
  
  不过,西域形势复杂,又有新占大片土地,想要巩固,善加开发,还需多遣熟悉边鄙胡民事务的职吏,最好从临近的西北道州遴选。
  
  西北近几月的整顿中,还有一批罪行较轻的官吏,未曾处置,儿以为亦可尽数发配往西域,充实当地,也与其戴罪立功的机会。
  
  另外,朝廷的观政学士中,也滞留了一批人,未定去处,也可外放安西历练!」
  
  听刘旸层次分明的措施,刘皇帝显然很满意,点着头道:「治国以治吏为先,把用人之道搞深彻了,那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爹说的是!」刘旸附和了一句,道:「唯一困难的,还是人口,在这方面,朝廷暂时也拿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
  
  西域毕竟太过偏远,地方也还不安定,大汉怕是没有多少愿意移居的人。若是早年,尚且能从贫苦百姓中招揽,但近些年,这个办法成效也低了。
  
  即便有愿意外出闯荡的,也不愿意到如此偏远的地方,又或者宁愿出海......」
  
  「这些确实是问题,总要拿出些措施吧!」刘皇帝平静地道。
  
  刘旸看了刘皇帝一眼,拱手道:「赵相提出一个建议,榆林之乱,根子在党项人,若是能把党项人徙居西域,既可解榆林之乱,又可起到援济安西之效。宋相提出异议,认为此举只会加剧党项动乱,王相、吕相也有疑虑,因此此议暂且搁置!」
  
  对此,刘皇帝没有像寻常时候问刘旸的意见,而是直接责道:「这个赵普,莫不是老湖涂了?亏他想得出来!
  
  党项难驯,榆林在关中眼皮子底下,尚且刁顽不臣,闹出这等动荡,把他们迁到安西,那还得了?此策无异于纵虎为患,届时天高皇帝远,朝廷何以制之。
  
  西域如今的情况本就复杂,难谈巩固,若是再让党项人与黑汗人勾结起来,那会酿成怎样的祸患,赵普难道看不到吗?」
  
  面对刘皇帝这一番对赵普建议的斥责,把赵普批了个体无完肤,刘旸意外之余,心中实惊,虽然不是当面发难,但这实在是不顾及赵普的颜面。
  
  犹豫了下,或许是性格的原因,又或许与赵普关系向来不错,刘旸还是开口为赵普说了句话:「榆林骚乱,至今已近一年,赵相想来忧劳伤神,思虑略有疏漏吧!」
  
  闻言,刘皇帝愣了下,注意到刘旸那平静的表现,笑了笑,从张牙舞爪的状态中走出来,轻声道:「说说可行的办法吧!」
  
  在这方面,刘旸显然还是有些考虑的,闻问,继续说来:「经儿与臣僚们商讨,还是只能采取以利诱之的政策了。臣等认为,可效安东之事,制定移民政策,由朝廷拨款,专事招揽内地百姓。
  
  六弟在奏章中提到过,西域虽然偏僻,风沙遍地,却也不缺耕地、草场、水源,有些地方,沃土肥田,比之中原富田也不差,甚至犹有过之。
  
  加以西域当丝路要冲,有东西商旅带动,其本就具备发展富庶的基础,这些年河西走廊的发展,已然证明了此点。
  
  以安东之苦寒,尚能移民数十万,何况西域?」
  
  刘旸说完,刘皇帝微微颔首,不过,瞟了他一眼,意有所指地道:「我记得,当年刘煦行此策时,朝廷可是蜚短流长,闲言碎语不断,怎么此次,态度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