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汉世祖 >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 (第1/2页)

上海外港,俯瞰大海,控扼长江,壹号港乃是军港大汉东海舰队的母港,出长江,跨大海,总能望见威武霸气的战舰,一举一动都是对远航而来的外夷商人的震慑,尤其在东海舰队完成炮舰的更新换代之后。
  
  贰号港距离壹号港有一定距离,是上海最大的民用港,规模大,泊位多,一次性能供上百艘大船停泊。与沿松江铺开的内河码头不同,贰号港口多供近海、远洋大船停泊,而深秋时节,正是港口最为忙碌的时候。
  
  因为泊位紧张,无法进港,在上海港外还游弋着不少商船,都很“乖巧”。没办法不听话,就在不久前,有一艘大食商船赶到上海,不知是第一次来没有经验,或者船长被蒙了心、失了智,竟敢不按规定、不听指挥,想强行进港,补水下货。
  
  海关的巡逻船几度警告,不听,然后竟引出了东海舰队两艘炮舰,当着众番船的面,打了上百发炮弹,将那艘大食商船生生击毁坏,可震煞了一大波人。
  
  正常情况下,上海这边的反应是不至于如此过激的,海军也没这么轻易出动。但是,此番上海正处于特殊时期,皇帝即将巡幸到此,岂能容区区蛮夷放肆,大汉的规矩,必须让洋夷老老实实地遵守,否则堕了大汉天威,失了国格,若是上达天听,那可不好交代
  
  对皇帝的驾临,高兴的不只是上海的士民商贾,还包括成千上万的外商,一定程度上,他们比大汉的子民还要兴奋。毕竟,大汉沿海虽然开放了许多商埠,但大汉内地尤其是靠近皇权核心的京畿地区,却是越发难进了。
  
  对于诸多自海上远来的夷商,整个大汉依旧笼罩着一层迷雾,开放的窗口固然光鲜亮丽,繁荣发达,吸人眼球,但比起神秘权威、统治着万里江山、亿兆生民的大汉皇帝,至少在当下,吸引力却不那么足了。
  
  而趁着本季抵达上海的夷商们,又如何能不趋之若鹜,以至于有些准备离港返航的商船,都改变了时间计划,就为了一瞻大汉皇帝的绝世风采,即便只是凑个热闹。
  
  皇帝刘旸对上海的视察,还是从基本的政治民生开始,当然,对于这座已经成为大汉帝国最大贸易港的商业城市,过问事务多少要偏重于商业。
  
  在这方面,有几个让刘旸都感到咋舌的数据,到雍熙十三年,上海所有港口埠头十日周转停泊的载重已达到32万石之多,这样规模的货物吞吐,已经让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汉第一大港。
  
  同时,每年仅江海关的总商税收入,就已近三百万贯。由于朝廷在粮食输入上的低关税,每年自南洋输入上海港的粮食,也超过三十万石,足以供上海全境四十万士民两月的粮食消耗。
  
  除粮食之外,各种商品、物资的吞吐量,也在雍熙十三年攀至新高.
  
  当那一串串经过修饰的数据摆在刘旸面前时,他也不禁有些眼花缭乱,于老大帝国的巨大体量而言,上海这点成就并不算什么,然而,这才几十年啊,曾经的渔村、农田,就发展到如此地步。
  
  一时间,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的刘旸,也觉魔幻,内心充满了不真实感,忍不住好奇心去探究究竟是如何成就这样一座大都会的,而细思之后,刘旸生平第一次真正接受并肯定了“商业”的驱动力量。
  
  上海已经不有不少洋商夷馆,常年寓居于此的外商夷人也有数万人了,对于这些,刘旸倒不像世祖皇帝,看着碍眼,要清除一番,当然也是由于上海这边的外商多比较守规矩。
  
  连同高丽、日本这样的“友邦”商贾在内,刘旸命人从诸国各地商人中挑选了一些人作为代表,与他共进晚餐。
  
  于是,有十二名外商成了“幸运儿”,得以就近与大汉天子对话。当然,这十二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资丰厚,名气大,且久居上海,识汉字,说汉话,遵汉礼。
  
  在京城时,刘旸也曾不只一次同自陆上远来的夷商接触过,从那些陆商嘴中了解中亚乃至更远地区的宗教、政治、军事、经济以及语言文化。
  
  但对于浮海来者,过去刘旸见得多的,主要是早期的土著国家使者,随着大汉对几乎整个东南亚的制霸切割,这种外交状态也逐渐变成如今“新汉藩体系”。至于海商,实事求是地讲,此次还是刘旸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进行对话。
  
  谈话的内容,大体是一致的,主要是让刘旸了解他感兴趣的那些国家、百姓、文化、风物,增进皇帝对异国他方的认知。有一说一,由世祖皇帝开启的对外拓殖,是极大地扩宽了一部分大汉士民的视野与眼界,且不提那些早就奔波于海上的海军、权贵及海商,就是皇帝刘旸也在疑虑的同时,也抱有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
  
  就时下而言,大汉帝国的对外海贸,主要还是针对高丽、日本,以及南洋封国,高丽、日本就不多谈了,那是“传统”的贸易对象,仅上海港,每年来往于二国的商船就不下一千艘,二国的金银铜况,在大汉是最受欢迎的。
  
  至于南洋诸国,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越发像样了,也能够向大汉反哺更多资源,尤其是香料与粮食,几乎是填不满大汉市场的。
  
  相比之下,曾经一度作为“主力”的大食商人,却有些消沉了,一时帝国对他们宗教信仰上的排斥乃至禁锢,另一方面也因为大食地区的混乱。
  
  那里正发生着又一场剧变,而安西三国的加入,则加剧了当地局势的动荡与混乱,频仍的战争不只会耽误生产,也会影响贸易。过去,只是陆上丝绸之路断断续续,如今就连海上丝路都受到阻滞了。
  
  事实上,由于阿拉伯世界的混乱,大汉同整个西方的交流,在雍熙十三年几乎已经陷入停滞。因此,在过去的这些年,属于汉人势力的扩张,实则主要集中在南洋以及中南半岛,当然,还有一个目标,天竺地区
  
  从南洋海商嘴里了解异域世界,对刘旸来说,仍旧是一种堪称新奇的体验,陆海之间终究是有迥异差别的。这股子新奇,甚至让刘旸都生出了一股亲眼出去看看的冲动,当然,也仅止于此,且不说现不现实,就他如今的年纪与身体,都不能满足他更多的想法与野心了。
  
  最终,刘旸以对与宴海上的感谢与褒奖,结束了这场不算盛大却意义重大的宴会。刘旸肯定了这些商贸往来,给大汉带来的好处,同时也鼓励外商前来,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只要依法诚信经营,大汉都欢迎。散席前,每个人还得到由皇帝赏赐的一套精美瓷器。
  
  当这场宴会的过程与结果流传开之后,上海的商贾们,不论来历,不论汉夷,都呈现出一片欢欣鼓舞的状态,经商热情进一步高涨,刘旸宴夷商的举动,可是帝国最高统治者第一次真正肯定商人的贡献。
  
  即便这样的做法,在大汉的官本体制以及抑商的文化氛围中,是值得商榷,容易引发非议,但刘旸还是选择这样做了,发表了一些突破性的言论。
  
  未来如何尚不得而知,但至少对雍熙十三年暮秋的上海商民而言,就像过节一样喜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