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傅大炮传奇 > 第30章 良师益友

第30章 良师益友

第30章 良师益友 (第1/2页)

对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傅斯年也提出了他的价值取向。
  
  他提出,现在凡是“一切在水平线上的国家”,无不“以大学为他的社会生命上一个重要机关”,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在近代社会中,一个有用的人才,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这样的知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上学得到的,在没有走向社会之前就应进行系统的学习。
  
  其二、在近代社会中,一个工作有成效的人,必须有良好的品性,这也不是在社会上能够自然养成的,须先在学校这样一个“健康的自由的环境”中获得。
  
  其三在近代社会里,人们是分工而又合作的,故须有“专门的技能”,“大学正为训练这种技能而设。”
  
  在傅斯年看来,高等学校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它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技能;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原始资料,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傅斯年到中山大学上任不久,朱家骅即发现此人为人做事“磊落轩昂,自负才气,不可一世。”执笔为文“雄辞宏辩,如骏马之奔驰,箕踞放谈,怪巧瑰琦,常目空天下士”,不愧是学界难得一见的具有天才处事能力的领袖型“大鳄”。
  
  所以,朱家骅对傅斯年特别信任,几乎是言听计。这样一来,傅斯年干起工作就更能放开手脚、更加全力以赴。
  
  在傅斯年之前,中山大学已聘得鲁迅、施存统、许德珩、容肇祖等知名学者。
  
  为了充实文学院师资队伍,在朱家骅的支持下,傅斯年又延聘吴梅、丁山、罗常培、顾颉刚等人前来任教。
  
  当时,这些人都是国内顶级人才,特别是吴梅。
  
  吴梅(1884年—1939年),字瞿安,号霜厓,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现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度曲谱曲皆极为精通,对近代戏曲史有很深入的研究。他一生致力于戏曲及其他声律研究和教学。
  
  主要著作有《顾曲麈谈》《曲学通论》《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南北词谱》等。又作有传奇、杂剧十二种。
  
  他对古典诗、文、词、曲研究精深,作有《霜崖诗录》《霜崖曲录》《霜崖词录》行世。又长于制曲、谱曲、度曲、演曲。作《风洞山》《霜崖三剧》等传奇、杂剧十余种。
  
  他的弟子既有名教授大作家又有梨园界的大师,如朱自清、田汉、郑振铎、齐燕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俞振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东京大学校长也是吴梅的弟子,台湾的昆曲名家,都是吴梅的第二代弟子。可谓桃李满天下。
  
  鉴于这时候的北大被北洋政府搞得乌烟瘴气,傅斯年还与朱家骅筹划“一齐聘北大文理等科之良教授来此”,使他们既可免受军阀政府之压迫,又可开中山大学之风气。他们派人去请马叔平、李玄伯、丁山、魏建功、刘半农、周作人、李圣章、徐旭生、李润章等人,同时筹集了三万元资金,准备给北大贫寒学生提供“贷金”,“请一切被压迫之同学来。”
  
  由于傅斯年的努力,北方学者南下任教者甚多,其中何思源、赵元任、罗常培、汪敬熙、杨振声等,都是留学归国的知名学者,他们既熟翻中国传统文化,又系统接受了西方学术思想、理论和方法。傅斯年选聘教师,不重资历而重实学,且遵循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原则,既聘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新派学者”,也聘对于国学有造诣的“耆旧宿儒”。
  
  一九二七年冬,吴梅告假返里,处理家务,旋因交通困难,不便回校,乃辞去教职。次年暑假,傅斯年亲自赶赴上海,欲聘请当代词宗朱祖谋来文学院任教。当时朱氏年事已高,不便登台讲课,感此盛情,乃转荐广东新会人陈询以自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