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傅大炮传奇 > 第54章 文化人类学

第54章 文化人类学

第54章 文化人类学 (第1/2页)

人类学(Anthropology)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人类在不同环境中创造出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宗教体系,而人类学者则通过比较研究,找出这些文化制度之间的异同,从而探求人类存在的本质。人类学通常分为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人类学四大分支。
  
  前面说过,傅斯年在中央史语所创建第四组,当时亟待解决的是殷墟骨骼的整理与研究,也就是前一章所介绍的,是属于体质人类学方面的工作。
  
  但是,不管傅斯年的初衷如何,既然是人类学组,其业务就不能只限于体质人类学,而事实上,第四组在开展人类学其他领域的工作,同样是可圈可点的。
  
  中央史语所人类学组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也就是所说第四组成立时,不但把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的原班人马,也把他们的业务带到了中央史语所。而这方面业务应当是属于文化人类学。
  
  民族学组此前曾先后在我国东北、西南边疆地区对各少数民族的原始文化进行过调查和研究。史语所人类学组建立后,因东北沦陷,于是将调查的重点转向了西南地区。
  
  在开展文化人类学业务方面,成就大者当属凌纯声、芮逸夫,这两个人的合作,也堪称楷模。在现代中国人类学史上,被戏称为哼哈二将。
  
  凌纯声(1901—1978),字民复,号润生。江苏省武进县(今常州)人。192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1926年被公派到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师从人类学家欧姆•莫斯等研究人类学和民族学,1929年获博士学位回国。
  
  凌纯声回国时,中国还未独立开展民族学研究。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发现凌纯声这位国内独有的人才,立即在社会科学研究所设立民族学组,聘凌纯声任主任和研究员。
  
  1944年凌纯声任国立中央大学边政学系主任和教授,1945年7月任国民政府教育部蒙藏教育司司长,抗战胜利后,改任边疆教育司司长和国立边疆文化教育馆馆长等。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大学教授;1959年当选“中央研究院”人文组第三届院士。
  
  芮逸夫(1898-1994),江苏省溧阳人。人类学、民族学家。东南大学毕业。后赴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耶鲁大学研修人类学。
  
  在大陆时,任职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及历史语言研究所,累升至研究员、主任兼中央大学教授。曾任立法委员。去台后,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后转考古人类学系专任教授,并曾兼任台湾师范大学家政系及淡江文理学院历史学系教授。
  
  1964年赴美任教,历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及印第安那大学人类学系客座教授。1966年返台,仍在台大任教授,兼中国文化学院民族与华侨研究所教授。
  
  一九三〇年四月,凌纯声,协同编辑员商承祖、芮逸夫,在上海登上“奉天丸”轮船。抵达大连后,他们乘南满铁路北上,在吉林东北部的松花江、牡丹江、乌苏里江流域,展开为期三个月的通古斯族调查。这是一次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发展史上具开创意义的调查,其成果就是凌纯声在一九三四年发表的皇皇六百多页民族志巨著——《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
  
  赫哲族是个跨国民族,俄罗斯境内的称“那乃人”。我国的赫哲族,主要居住在黑龙江省“三江”(同江、松花江、黑龙江汇合地)平原和完达山一带,是我国北方惟一以捕鱼为主要生产方式和使用狗拉雪橇的民族。历史上该民族曾因穿鱼皮和使犬,被称为“鱼皮部”和“使犬部”。
  
  凌纯声首先选择中国较有特色的东北赫哲族作为研究起步,展开田野调查。按当时国际学术界规范,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拟定调查提纲,设计民族风俗调查、生活习惯、文化等表格展开研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