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傅大炮传奇 > 第65章 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第65章 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第65章 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第2/2页)

在龙头村,当地村民流传着一个老一辈口传下来故事:当年史语所为防止殷墟考古发掘的古物在南迁的过程中被人盯上,便将它们装在了几口大楠木棺椁中。就这样几口大的棺椁,在几队士兵和一群教授的“护送”下,被带到了昆明龙头村。
  
  一些村民或路人远远的望去只见几口巨大的棺椁,误以为是送葬的队伍,怕惹上晦气,远远绕行。
  
  到了龙头村后,史语所没有充足的人力轮番看守这几个大的棺椁,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傅斯年听后大加称妙。在一个大雾天气里,史语所的几个人将棺椁按照送葬的方式,下葬到龙头村稍微荒凉之处,并修好坟茔。村民皆以为是有人辞世而出殡。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这一次这几口大楠木棺椁又要起出来了。
  
  像中央史语所这样的学术机关,迁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当时搬运的图书资料等有上千箱,仅文物一项就有150吨重。加上大西南交通很不便利,运输之困难可想而知。史语所的图书、文物、资料都是无价之宝,如何妥善保管,避免损失,也是一件重要而又难办的事情。
  
  10月份开始搬迁,12月中旬最后一批人员和物资离开龙头村。离开时,有职工52人,眷属82人,标本、仪器及图书文献等965件。至此,史语所的昆明时代也就画上了**。
  
  史语所迁到了李庄镇后,安置于板栗坳的张家大屋。
  
  傅斯年描述当年史语所搬迁工作之艰辛时说:
  
  “前年(按:指1940年)秋冬,奉命迁移。彼时交通无办法,竭尽平生之力而谋之。一面跑警报,一面办这些事,故每日有时走三十里,幸而把研究所搬了。”
  
  同济大学先于中央史语所来到了李庄。李庄的祠堂和庙宇,一时间都被同济大学占满了。
  
  这个原来只有三千人的小镇,现在挤进了一万多外来人员。好在离李庄几公里的板栗坳,有一座李庄望族张家建的大宅,名曰“栗峰山庄”。
  
  这座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宅子,由7处自成一体、又彼此相通的四合院组成,整个山庄共计108道门,据说是暗合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之数。
  
  史语所在这里落脚,倒是远离了轰炸也远离了红尘,因为从李庄到板栗坳,要穿过田埂和树林,爬500多级台阶。
  
  史语所的学者们经历了千辛万苦,辗转迁徙半个中国,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看不到弥漫的硝烟,听不见敌机轰炸,可以安心从事学术研究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