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盛唐挽歌 > 第105章 逆向思维反杀

第105章 逆向思维反杀

第105章 逆向思维反杀 (第1/2页)

一连三天,黑水国遗址都没有挖出方重勇想要的东西,那些零星散落的钱币倒是挖出来不少,甚至还挖出来不知道是哪个胡商埋下的满满一罐“开元通宝”。
  
  只是在方重勇看来,这些东西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一方面是自己的套路没有进展施展不开,另外一方面,郭子仪也开始催促他提供团结兵的兵员。
  
  朝廷的政令,是有时效性的,并不能一直拖延。入冬之前,团结兵就要部署到位,否则要追究相关官员的责任。现在到入冬也不过一个多月而已。
  
  别说是方重勇这样压根就没想招募团结兵,就算他心急火燎的想办事,只怕一个月以内也很难完成!
  
  因为基哥将方衙内安置在甘州当刺史的本意,也并不是让他去完成任务。
  
  甘州的情况,方重勇搞不定,就是把房玄龄、马周这样的人派来也搞不定,单个人无法改变大局。地方上的民力,是被限定死了的。
  
  无奈之下,方重勇轻车简从的来到黑水左岸的粟特人城旁聚落当中,向他们的首领康居仁索要团结兵名额。
  
  以安氏为首的昭武九姓,在大唐建国之初的时候,做了一笔当世罕见的政治投资,将河西走廊整体的并入到大唐的版图之中。
  
  当初,昭武九姓的兵马大多驻扎在凉州城以南的赤水镇(后改名为赤乌镇),这便是赤水军的由来。
  
  也就是说,赤水军原本是昭武九姓的兵马,大唐花了一百多年时间,将其变成了直属中央的精锐边军,作为河西走廊的定海神针,不再是昭武九姓的私人部曲。
  
  这可以说是投靠大佬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昭武九姓本身的汉化也很明显,以姓名为例子来说,武周之前,都还有诸如:康萨陁、曹婆罗门、康拂耽延、何伏帝延这样的“怪异名”,一看就知道是昭武九姓出身。
  
  结果到了开元以后,昭武九姓当中类似“康太和”“安思顺”“李抱玉”(改了姓氏)这样的名字便已经成为主流,甚至中晚唐时都开始参加科举。
  
  若是不看姓氏,基本上分辨不出他们是不是胡人了。
  
  方重勇面前的康居仁,头戴一顶尖尖的帽子,帽子上都镶嵌着各种样式的宝石,看起来就价格不菲。
  
  花纹格子的圆领丝绸长袍明显区别于大唐贵族所穿的圆领长袍,却又吸收了中原的款式规格特征。脚上穿着的乌皮靴倒是与中原差别不大,只是略显“高筒”,完全将脚踝以上包裹了很长一段。
  
  脸上的络腮胡修剪得很工整,一看就是养尊处优之辈。
  
  “方使君的来意,某已经知晓了,只是,这件事很难办。”
  
  康居仁用字正腔圆的长安官话对方重勇说道,不带一点河西地方口音,汉话说得比阿娜耶还标准!
  
  “六千团结兵,是多了一点,康统押愿意出多少人呢?”方重勇疑惑问道。
  
  城旁聚落的管理者被称为“统押”,权力极大!
  
  “一个人十贯,待遇按朝廷制定的团结兵标准来算就行了,不过军饷不能拖欠,而且使君必须定下契约,我们可以出两千人。
  
  我连联络河西诸多城旁一起出兵员,张掖城这里肯定没有那么多。”
  
  康居仁一本正经的说道,完全是一副在商言商的语气。
  
  这个条件很公道,可以说是“市场行情价”,康居仁也没有多要。他毕竟也是大唐朝廷册封的官员,如果没有这个身份,他也无法管理粟特人的城旁了。
  
  只不过,康居仁的条件,方重勇没法去接,光多出来的募兵费用就已经很恐怖了。需要额外支出两万贯,而且这也只能完成三分之一的团结兵定额。
  
  更何况,维护团结兵所需的米粮酱菜等物,则一样不少!
  
  “这个……某先回府衙,之后再答复康统押。”
  
  方重勇面无表情说道,其实心中已经放弃了这个选项。
  
  “嗯,这个无妨的,方使君请便,买卖不成仁义在嘛。
  
  不过方使君也先别走,某看你这位侍女,穿着有些寒酸。她有西域血统,不如穿一些西域的服装,更显丽质。
  
  当然了,礼尚往来,某不会收使君的钱,请使君随我来,去库房挑选衣服吧。”
  
  康居仁微笑说道。
  
  诶?
  
  做生意做我头上了?
  
  方重勇一愣,随即释然。
  
  粟特人亦农亦商,小贵族的身份,可以占到聚落比例的三成以上。他们又是贩卖来自长安与西亚的货物,又是护送商队旅行的护卫,又是管理自家田地与牧场的小农场主。
  
  身份随着需要而变化,非常灵活。
  
  所以康居仁既是一个聚落的管理者,也是一个雇佣兵团的首领,还是一个大商人!他的身份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切换!
  
  如果有需要,他的子弟后代甚至还能在大唐考科举!
  
  粟特人的生存之道,主打的就是“灵活”二字。无论是大唐还是吐蕃或者突厥,都很喜欢雇佣粟特人作为使节或者使节的向导随从。
  
  “去吧,随便挑。”
  
  方重勇对身旁的阿娜耶低声说道。
  
  “会不会不太好啊……”
  
  阿娜耶明显有些意动,但还是觉得似乎不太妥当。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你放心大胆的拿就是了。拿多少都算我的。”
  
  方重勇不动声色的说道,给阿娜耶使了个眼色。
  
  ……
  
  方重勇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为团结兵兵员焦头烂额之时,吐蕃对大唐的攻势,已经拉开序幕。
  
  开元二十六年秋,吐蕃攻陇右,破西沧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唐军兵少不敌,退入洮州(甘肃临潭县),与镇守洮州的漠门军(也叫莫门军)合兵一处,死守洮州城。
  
  这里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海拔还不算高。只不过再往西便是海拔突然高耸的山地台地,因此唐军的势力总是只能在洮州一带稳固,哪怕在西面偶有斩获,也会很快就退回洮州固守。
  
  吐蕃人的进攻方向大大出乎唐庭预料,李隆基连忙下旨给杜希望,让他带兵南下洮州救援!
  
  这条路是直奔关中而去的,河西走廊丢了大唐还能苟延残喘,要是关中都让人长驱直入,那后果可就太严重了。
  
  陇右节度使杜希望,不得不调集陇右第一主力临洮军南下,与漠门军合兵一处。
  
  大唐对阵吐蕃的被动,便在于永远也搞不清楚青藏高原上吐蕃军是如何调度的。在两国对峙的漫长边界线上,吐蕃可以向任意一个位置投入大量兵力,并有与之配套的三个战争策源地,可以随时提供补给。
  
  而大唐想这么玩,就必须得忍受青藏高原的极端气候与高原反应,根本没办法在一处投入大量兵力,即使勉强用兵,也连平时一半的实力都无法发挥出来。
  
  这就导致了在两国漫长的军事斗争中,国力较弱的吐蕃,反而是战略主动的那一方。
  
  吐蕃人不动不要紧,这一动,压力全部都被转移到了河西这边。唐军河西与陇右两个节度府的联合军事行动,还未开始,就被吐蕃人给打乱了节奏。
  
  气得李隆基又下了一道诏令,让河西各州严格执行朝廷秋防令,并派出监察御史到河西节度府督查阳奉阴违之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