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盛唐挽歌 > 第569章 建国大业之蓄势待发

第569章 建国大业之蓄势待发

第569章 建国大业之蓄势待发 (第2/2页)

其他的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则很多。
  
  这些人几乎占到了八成,妥妥的主流,其中自家田里,有几十个佃农在耕作的情况比比皆是。当然了,这些都只是粗略统计。
  
  这种情况很有些出乎方重勇的预料,关中的大地主估计会有一些,河南这边倒是不太多。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正常,因为大唐一直在执行“非关中非边疆地区去军事化”的策略,关中以外的超级大地主,都是被严打的对象。
  
  这种大地主大豪强,很容易振臂一呼就拉起一支队伍。他们的存在,实在是让关中豪强起家的大唐睡不安稳。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官衙所属的公廨田,已经沦落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以前租庸调还在运转的时候,河南各州是怎么把税收上来的?”
  
  方重勇一脸疑惑问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这个土地分配局面,还有国有土地被“归零”的现象,显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
  
  “下官以为,只要有运河,便可以收商税来补田租,应付差事不难。
  
  交通不便的区域就难说了。”
  
  刘晏笑道。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当年他在夏县当县令的时候,就是用这样的办法,在当地几乎没有收什么土地税。
  
  这个办法刘晏能用,其他官僚自然也能用。
  
  当初连郑叔清都用过呢!夔州本地直接把商税当土地税在“平替”。
  
  “明年的两税,刘判官打算怎么收?情况不容乐观啊。”
  
  方重勇轻叹一声问道,将手中的账册放到一旁。
  
  李璘登基,等同于“开国”了。正好利用这个窗口期,可以强力调整一下土地政策。
  
  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各州应该保有部分土地归公。
  
  没有公廨田,就没有义仓。
  
  没有义仓,官府就无法控制粮价。
  
  这一点是不能让步的。
  
  其他的可以徐徐图之。”
  
  刘晏对方重勇小声提议道。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官府的田收回来,然后请佃户来种田,这样也是一种变相的“均田”了。有利于安置缺少耕地的农业人口。
  
  更重要的是,这一步改革,可以名正言顺的,对不听话的地主豪强们动手!
  
  官府要公田,你家田那么多却不肯均一点出来,那只好说句抱歉咯。
  
  不支持官府的都是刁民,既然是刁民,管你有多少土地,都是严打的对象!
  
  土地越多越反动!
  
  “公廨田,至少要占到本州土地的三成,最好是能有一半。
  
  若是这个都达不到,那官府就连调节粮价的能力都没有了。
  
  还何谈为政一方啊。”
  
  方重勇点了点头说道,同意刘晏的看法。
  
  官府必须要掌控一部分土地,要不然,遇到什么洪灾旱灾这样的事情,方重勇估计得跪在大户家门口磕头求施舍了。
  
  世间岂有这样的道理!
  
  “将田亩交给官府,对某些人来说,不亚于割肉。
  
  节帅是打算用强么?”
  
  刘晏有些不解的问道。
  
  这是明摆着的,官府一道政令下去,肯定会命谁家谁家要吐出多少田亩来,要多大比例,具体是哪些田地需要转让给官府。
  
  无论是谁,看到这样的政令落到自己身上,都会感觉难受的。
  
  明里暗里抵制是必然,这便是人性趋利避害使然。
  
  要把政策强力推进下去,不见血是不可能的。需要有一支军队,专门去办这个事情。
  
  “本帅已经下令编练了一支新军,名叫税警团,兵员三千,由崔乾佑领衔。
  
  他会配合你的。具体要怎么操作,你来全权负责。
  
  最低三成,最高五成。其中一些土地,需要转给银枪效节军的家属。
  
  可以适当给一些盐引作为补偿。
  
  另外,以后出的盐引,必须加一个延期兑换的日期,比如三个月,半年,一年这样的。
  
  毕竟海边的盐虽然多,要将其晒出来,也是需要时间的。
  
  软的一手,加硬的一手,到时候反抗的人就不会那么多了。”
  
  方重勇叮嘱刘晏说道。
  
  他私底下调研过,表面上看,封建国家实行均田制,诞生了“自耕农”这个阶级,看似是比较妥当的处理了土地分配问题。
  
  但这个观察角度,却仅仅只是从分配的角度去考虑,而没有从生产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不能否认的是,自耕农抗风险能力极差,效率极低,单位亩产往往比不上地主的田庄。种田的技术,也是参差不齐,并且普遍水平不高,更是缺乏农具。
  
  没错,种田也是需要技术的,更是需要专业农具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技术密集”的狠活。
  
  自耕农所掌握的耕作技术,远远不如世家地主,更不谈什么传承。
  
  封建时代,中央朝廷都会将地方官府主官指导农耕,获得丰收,当做是一项突出的政绩,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
  
  也就是说,将封建田庄强拆成自耕农模式,分配上说或许更公平,但从生产力上说,却是一种历史倒退。
  
  所以这次方重勇并没有简单粗暴的实行“分田”,扩大自耕农阶层的规模。
  
  虽然这更加容易一些。
  
  方重勇尝试着将土地的“所有权”和“耕种权”分开,并且想试验一下“生产大队”的模式,让种田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传承下去,并将其与银枪效节军的家属们绑定。
  
  当然了,现在汴梁城还没建设完毕,所以也可以用配套的模式,在所规划的某个地方,划出一片区域,给军属们建立统一的屋舍。
  
  这也是方便管理。
  
  一系列措施,便是要新创造出一个拥有土地耕种权的新阶层出来,让他们天然站在地主豪强的对立面,并保证武装力量的忠诚!
  
  对,忠诚于方某人,而不是永王李璘。
  
  掌控了生产资料,便可以继续推进两税法里面所需的“财产登记”,实行按田亩所有制来收税了。
  
  一年推进一点点,经年累积就能逐步掌控税收!
  
  看到方重勇在发呆,刘晏轻声说道:
  
  “节帅,目前汴州沿渡口商铺杂乱,下官建议整顿一番,将各类商品分门别类,建几个专门的市集。
  
  这先做市集,再建城池的办法,也是水到渠成,到时候自然就成了一座巨城。
  
  也是方便衙门收商税啊!”
  
  不收船只靠岸的费用,是希望降低物流成本,吸引更多商贾和旅客落脚。但是在汴州经商开店,不收商税是不可能的,要不然官府税收从哪里来呢?
  
  刘晏的行政经验极为老道,所提的办法几乎全是真知灼见。
  
  方重勇回过神来,点点头道:“如此甚好,就这么办。”
  
  在交通发达的地方加强商品经济,这是“富国强兵”的一个好办法。怎么练兵暂且不说,先要把官府的税收搞上去,没钱的话,什么事情都是空谈而已。
  
  待刘晏走后,方重勇看了一下这个月的账册,自从银枪孝节军返回汴州后,官府收到的商税比之前几个月有了明显增多,很显然是因为更多的人看好汴州的未来。
  
  如此欣欣向荣的景象,方重勇的信心更足了。
  
  他就不信自己会斗不过李宝臣,会打不赢史思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