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长河锁浪 > 第二十五章 理论实践

第二十五章 理论实践

第二十五章 理论实践 (第1/2页)

赵翔宇是被沙子打醒的,他摸索着抓起军用水壶想润润喉咙,却发现壶口早已结了层沙壳。
  
  帐篷外突然响起急促的哨声,挂在木桩上的铸铁哨子还沾着昨天的沙粒。
  
  “紧急集合!
  
  赵翔宇反穿的外套露出手缝的补丁,针脚粗得像是用铁丝勾出来的。还不到五分钟,十来个队员就从各个帐篷鱼贯而出,他们逆着狂风弓腰疾走,衣领里灌进的沙子顺着脊背滑下,像条冰冷的蛇钻进裤腰。
  
  孙专员的目光如枪口般扫过队员们的脸庞,“同志们!今天,咱们的业务提升小组正式成立!这可不是普通的小组,咱们是塔河水利工程的尖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突然迸出精光,“看见对面的戈壁滩了吗?咱们的干渠要从它肚子里穿过去!要让塔河水乖乖改道,在这戈壁滩上绣出万亩良田!”
  
  “从现在起,一切行动听指挥!严守纪律,谁要是不认真,胡乱应付,就给我去炊事班刷三个月大锅!”王力补充道。
  
  张志成佝偻着背从人群里挤出来,军装肘部磨得发亮的补丁在风里忽闪。他怀里还夹着那本李工送他的《农田水利学》,扉页上盖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藏书”的蓝章,书页间夹着当卷烟纸用的苏联《真理报》碎片。
  
  将书摆在一旁,把图纸在一张简易木桌上铺开,用几块戈壁石。他拿起一根磨得光滑的胡杨木棍,“同志们,先看这张总平面图,这就是咱们工程的‘命脉图’。”他枯瘦的手指突然发力,木棍重重戳在等高线最密集处,“这里!等高线间距不到半指宽,比炊事班腌菜坛子的纹路还密!”
  
  “张工,要是等高线比腌菜坛子还密实咋办?”有人扯着嗓子大声问道。
  
  “问得好哇!”张志成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动作麻利地掀开外套,露出腰间捆着的牛皮笔记本。那本子一看就有些年头了,泛黄的纸页间还夹着十几根颜色不一样的野草,像个藏着宝贝的百宝箱。“瞧见这个红柳根没?”他小心翼翼地扯出一根弯弯曲曲、满是疙瘩的根须,举得高高的,就像举着面红旗。“上次碰上堰塞湖,那情况多危险呐!咱们就是照着这红柳根的样子,七拐八绕,才绕过了那吓人的断崖!”
  
  说着,他顺手拿起一根木棍,在图纸上比划起来,那弧线画得又快又流畅,就跟他脑子里早就有了路线似的。“要是遇到山脊,咱就把它当头发,给它梳个中分头!左右两边各挖五米宽的缓冲带,坡度就控制在25度,保准比马队天天走出来的盘山道还平缓!”
  
  说完,张志成又伸手拿起一台经纬仪,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认真起来。“这玩意儿,就是经纬仪,咱们要测角度、量距离,全靠它了,可金贵着呢!”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红布条,仔仔细细地系在目镜上,那动作就像在给自家孩子系围脖一样。
  
  “大伙记好了,瞄准时,就把这红布角对准标杆的第三道刻痕,就算外面风沙刮得昏天黑地,也保证偏不了!”他顿了顿,接着讲道:“用的时候,第一步得找准中心,让仪器跟测量点在一条直直的垂直线上,就像站军姿一样,得站得笔直笔直的。然后再调平,让仪器上的水准管气泡稳稳当当地待在正中间,要是没弄好,那测出来的数据可就差老多了,到时候工程可就全乱套了!”
  
  “读数的时候,更是得小心再小心,度、分、秒,一个数都不能读错,错一个,可就全错了!要是发现仪器动了哪怕一点点,必须马上停下手里的活儿,重新对中、调平,再把之前测的数据拿出来好好比对校验。咱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这工程就像盖房子,基础打不好,房子迟早得塌,一点点小疏忽,整个工程方向就偏了,那损失可就大得没法说了!”
  
  大家听了,都一个劲儿地点头,眼睛里满是佩服和认同。张志成见了,又接着讲起施工操作规范:“挖渠的时候,可得严格按照设计好的深度和宽度来,一厘米都不能差!渠底得弄得平平展展的,误差必须控制在正负五厘米以内,就跟拿尺子量头发丝儿一样精细。渠壁得砌得笔直笔直的,坡度误差不能超过设计坡度的正负2%。每干完一段,都得仔仔细细地测量验收,合格了才能接着往下干。”
  
  大刘挠了挠头,满脸疑惑地问:“张工,要是都挖开了才发现不对劲儿呢!”
  
  “马上停工,赶紧上报情况!”张志成回答得斩钉截铁,没有一丝犹豫。“要是只是局部的土质有问题,咱就把不合格的土挖掉,换上好土,一层一层地使劲夯实,就像夯地基一样。要是大面积的土质都不行,那可能就得重新设计基础处理方案……但不管咋样,谁都不能自己瞎弄,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
  
  说完,张志成弯下腰,捡起一根标杆,在沙地上认真地画出几个方格,模拟检测点的分布。“小赵,来,你过来当我的标尺。”张志成突然点到赵翔宇的名字。赵翔宇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握着标杆的手瞬间就沁出了冷汗。当经纬仪的目镜对准他的时候,戈壁滩上的风好像一下子变得更猛了,吹得标杆轻轻晃动。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进眼角,火辣辣的刺痛感让他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别使蛮劲。”不知道什么时候,张志成已经来到了他身后,一只温暖的手掌轻轻覆上他颤抖的手背。“你就想象自己手里托着一碗满满的水,腰胯往下沉,脚跟稳稳地扎进沙里,就像红柳根一样,扎得越深越稳当。”张志成转过头,温和地看着他,眼里满是鼓励:“这可比你发电报简单多了!咱这营地条件不好,多学点儿本事没坏处,这些技能你可得好好掌握掌握!”
  
  讲解完施工操作规范,张志成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扫视了一圈周围的人,提高了音量说道:“现在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咱们没有水泥。不过大伙想想,咱这戈壁滩啥最多?石头啊!还有那漫山遍野的芨芨草、红柳梭梭,这些可都是宝贝!咱们就用这些材料,想法子做出能代替水泥的东西!”
  
  说着,张志成猫下腰,从地上捡起一块拳头大小的石灰石,高高地举过头顶,扯着嗓子喊道:“大伙都瞧仔细喽,这石灰石,就是咱眼下的宝贝疙瘩!”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敲打的动作,“首先得把这石头敲碎,敲得碎碎的,就跟咱老家舂米似的,越碎越好,碎得跟面粉一样才带劲!”
  
  “敲碎之后,把这些碎末跟咱这儿的黄土好好搅和在一起,再加上从山里费了好大劲儿找来的铁矿石粉末。这比例可太重要了,就跟做饭放盐一样,多一丁点儿,菜就咸得没法吃,少一丁点儿,又淡得没味道,必须拿捏得死死的,一点儿都不能错!”
  
  “等搅拌得匀匀实实的,就把这些混合物装进咱们自己动手砌的土窑里烧制。这土窑的窑顶,得修成拱形,为啥呢?这就跟咱搭帐篷一样,拱形的帐篷又结实又能多装东西,土窑的拱形顶能承受更大的压力,不容易塌。还有啊,得在窑壁上留几个通风口,这通风口就像咱屋子的窗户,可重要了,能用来调节火候和通风。火大了,就把通风口开大点儿,火小了,就关小点儿。”
  
  “烧制的时候,大伙可都得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火候。用干柴一股脑儿地猛烧,把温度提得高高的,一直烧到这些混合粉末变得黏糊糊、软趴趴的,就像煮过头的面糊,稀里糊涂的。烧好之后,取出来让它慢慢冷却,冷却完了,再把它碾碎,碾成细细的粉末,比咱吃的白面还细。这粉末,就是咱们自己做的代水泥啦!虽说比不上正儿八经的水泥,可只要咱们用心做,拿它来砌渠、抹缝,指定没啥问题!到时候,咱用这代水泥,也能把渠修得结结实实的,让塔河水乖乖听话,流到该去的地方!”
  
  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午饭后,营地里取消了午休,大伙儿照着张志成说的代水泥烧制法子,热火朝天地干开了。
  
  大刘守在土窑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火苗,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淌下,滴在滚烫的沙地上瞬间蒸发。突地,土窑顶上蹿出一股浓烟,像条黑龙似的往天上钻。“不好!”大刘心里“咯噔”一下,刚要伸手去拿工具,就听见张志成扯着嗓子大喊:“停火!快停火!”
  
  张志成甩开膀子,跑得飞快,脚下尘土飞扬。到了土窑跟前,他心急如焚,顾不上找工具,双手直接就去扒拉。“嘶——”他倒吸一口凉气,钻心的疼让他身子直哆嗦!焦黑的代水泥块稀里哗啦地往下掉,再看张志成的手掌,已经烫出了好几个亮晶晶的水泡。
  
  他弯腰捡起焦黑的代水泥块,指腹摩挲着断裂面:“铁矿石多放了,火候该降低点。“大刘抹着脸上的黑灰刚要开口,就被小李的冷笑打断:“烧这么个土疙瘩还塌窑”接着一踢飞脚边的焦块:“知识分子就会糟蹋东西!“
  
  “你!“大刘的拳头攥得咯咯响。
  
  “都住手!“张志成突然举起烧焦的石灰石,“当年红军过草地,皮带都能煮三回。咱们这才几次?“他布满裂口的食指划过代水泥碎渣,“看见这些晶粒没?上次失败多出三成,这次只多一成——咱们正在接近成功。“
  
  第二次实验很快开始。小赵专注地往秤盘里加石灰石、黄土和铁矿石粉末。老沈在一旁看着,忍不住提醒:“小赵,你可得仔细点,这比例可错不得半点!”小赵头也不抬,应道:“放心吧,沈班长!我肯定稳稳的。”这次,他特意把铁矿石的用量比第一次减少了0.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恐怖猛鬼楼 夏日赞歌 剑道第一棺 为了长生,我挖自家祖坟 修行,从变成反派开始 谁与争锋 最强末日系统 三国之无赖兵王 了不起的盖慈比 仙尊天幽